醫 for Effective 強心肺備戰馬拉松 賽前後檢查拉筋不可少
馬拉松近年在香港盛行,它是一項考驗耐力的長跑運動,無論是年輕或年長的參賽者都須按自己的情況量力而為。若沒有經常做運動便參加馬拉松是相當危險的,心臟承受不慣那麼高的負荷,也不察覺自己是否患有隱性的病症。
要有效地評估是否適合參加比賽,心臟科醫生張仁宇建議參賽者可做一個心電圖檢查及填寫問卷,並由心臟科醫生用聽筒檢查心臟是否有異常雜聲,完成後將有初步的評估結果。如發現異常的情況便要作深入的檢查,如家族遺傳史症狀。
心肺運動功能測試 CPET
長跑選手都對「最大攝氧量」(VO2 Max)並不陌生,是指身體每分鐘能消耗和利用的最大氧氣量。心肺運動功能測試(CPET)有別於一般運動測試,須在心臟科醫生監督的情況下進行心臟和身體的加壓測試。測試從靜息狀態到運動負荷下持續監測12導聯心電圖、血壓、肺功能、攝氧量和二氧化碳排出量等代謝指標。
張醫生建議參賽者儘早進行心肺運動功能測試(CPET),明確自己的運動能力極限及有否患上隱性疾病。測試數據可作為有效的病情預報,並作針對性的訓練及治療。
在比賽練習期間,跑手要視乎身體的情況進行循序漸進的訓練及調整。如在正常運動量下不尋常地有呼吸困難、 頭暈眼花、喘氣,胸悶等都可能是心臟問題的症狀,應及早就醫。
馬拉松備戰錦囊
跑步時承受了不少撞擊力,較容易受傷的部位是膝部及腳踭的位置。物理治療師鍾惠文博士建議跑手可進行下肢拉筋運動,如大腿筋腱,小腿筋腱,髂脛束(ITB)等;此外,上肢如肩部及背部的伸展運動亦不容忽視。在家中亦可使用泡沫軸放鬆肌肉,提升跑步表現。
如果有輕微傷患在身,物理治療師或教練亦可考慮為跑手貼上運動貼布鞏固骨骼,從而穩定關節及提升肌肉狀態,以減低痛楚及防止受傷。
現時不少跑手在賽前進行Pre-participation examination(PPE)評估。物理治療師會為跑手評估其肌肉柔韌度、肌肉力度及跑姿等,並進行矯正及訓練,從而減低跑手受傷的機會及提升比賽表現。
賽事途中亦需補充足夠的水分和電解質,若比賽期間扭傷,應立刻檢討身體情況。如感受痛楚,並有發炎和腫痛的情況就不應繼續作賽。如有抽筋的情況,可找在場的醫護人員或物理治療師進行伸展運動或按摩鬆弛。如持續發生抽筋的情況應馬上停止作賽,以免導致受傷。
當完成賽事後需做5至10分鐘緩步跑,能有效地讓心血管有序地回到休息狀態,同時也可以減少肌肉痠痛。
鍾博士建議比賽後應進行伸展運動或按摩紓緩肌肉,並按自己的體質進行復原治療,如:正確的水浴放鬆、穿上壓力襪及漸進式的緩步跑來促進體力恢復。充足的睡眠和攝取適量的補充能量的食品亦能加快運動後體力的復原。
要有效地評估是否適合參加比賽,心臟科醫生張仁宇建議參賽者可做一個心電圖檢查及填寫問卷,並由心臟科醫生用聽筒檢查心臟是否有異常雜聲,完成後將有初步的評估結果。如發現異常的情況便要作深入的檢查,如家族遺傳史症狀。
心肺運動功能測試 CPET
長跑選手都對「最大攝氧量」(VO2 Max)並不陌生,是指身體每分鐘能消耗和利用的最大氧氣量。心肺運動功能測試(CPET)有別於一般運動測試,須在心臟科醫生監督的情況下進行心臟和身體的加壓測試。測試從靜息狀態到運動負荷下持續監測12導聯心電圖、血壓、肺功能、攝氧量和二氧化碳排出量等代謝指標。
張醫生建議參賽者儘早進行心肺運動功能測試(CPET),明確自己的運動能力極限及有否患上隱性疾病。測試數據可作為有效的病情預報,並作針對性的訓練及治療。
在比賽練習期間,跑手要視乎身體的情況進行循序漸進的訓練及調整。如在正常運動量下不尋常地有呼吸困難、 頭暈眼花、喘氣,胸悶等都可能是心臟問題的症狀,應及早就醫。
馬拉松備戰錦囊
跑步時承受了不少撞擊力,較容易受傷的部位是膝部及腳踭的位置。物理治療師鍾惠文博士建議跑手可進行下肢拉筋運動,如大腿筋腱,小腿筋腱,髂脛束(ITB)等;此外,上肢如肩部及背部的伸展運動亦不容忽視。在家中亦可使用泡沫軸放鬆肌肉,提升跑步表現。
如果有輕微傷患在身,物理治療師或教練亦可考慮為跑手貼上運動貼布鞏固骨骼,從而穩定關節及提升肌肉狀態,以減低痛楚及防止受傷。
現時不少跑手在賽前進行Pre-participation examination(PPE)評估。物理治療師會為跑手評估其肌肉柔韌度、肌肉力度及跑姿等,並進行矯正及訓練,從而減低跑手受傷的機會及提升比賽表現。
賽事途中亦需補充足夠的水分和電解質,若比賽期間扭傷,應立刻檢討身體情況。如感受痛楚,並有發炎和腫痛的情況就不應繼續作賽。如有抽筋的情況,可找在場的醫護人員或物理治療師進行伸展運動或按摩鬆弛。如持續發生抽筋的情況應馬上停止作賽,以免導致受傷。
當完成賽事後需做5至10分鐘緩步跑,能有效地讓心血管有序地回到休息狀態,同時也可以減少肌肉痠痛。
鍾博士建議比賽後應進行伸展運動或按摩紓緩肌肉,並按自己的體質進行復原治療,如:正確的水浴放鬆、穿上壓力襪及漸進式的緩步跑來促進體力恢復。充足的睡眠和攝取適量的補充能量的食品亦能加快運動後體力的復原。

應診者在心臟科醫生張仁宇(右)監督的情況下進行CPET檢查,透過VO2 Max 最大氧氣攝取量 指標及心電圖變化,能準確反映心臟和肺部的協調功能。

物理治療師鍾惠文博士

圖中示範使用泡沫軸練習拉伸ITB髂脛束

圖中示範使用泡沫軸練習ITB髂脛束拉伸大腿後側

圖中示範使用泡沫軸練習膕繩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