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皮膚癌由防曬開始
皮膚癌可大致分類為非黑色素瘤皮膚癌和黑色素瘤皮膚癌,以前者較常見。兩種主要的非黑色素瘤皮膚癌分別是基底細胞瘤和鱗狀細胞瘤。
個案一
李先生今年50歲,嗜好遠足, 兩年前他鼻上長出一顆肉色小粒,形狀有如顆珍珠附在皮膚上。李先生的朋友告訴他只是良性的皮脂腺增生,故他不以為意,但那增生慢慢長大,輕微觸碰也引致損口流血,他最後看皮膚科醫生, 並把那增生切除,化驗結果顯示為基底細胞瘤。
個案二
60歲的陳伯是一位漁民,一年前他發覺頭頂禿頭位置長出一塊如幣狀大小的紅塊,表面帶有皮屑,偶爾會引起痕癢。陳伯曾嘗試用治療濕疹的藥膏處理,但發覺毫無幫助,紅塊甚至有擴大跡象,半年後陳伯看醫生,診斷出患上鱗狀細胞瘤,需用外科手術切除。
以上個案發都是基底細胞瘤和鱗狀細胞瘤的典型例子。
基底細胞瘤佔整體皮膚癌六成,常發生於頭、頸和上身位置,它生長緩慢,甚少擴散或致命,但若不治理,它亦可入侵皮膚內部或周邊組織,引致長期潰爛或發炎。
鱗狀細胞癌佔整體皮膚癌三成, 常出現於頭頸、手和前臂等。如腫瘤大於兩厘米,或位於耳、嘴唇、面部中央、手足或生殖器位置,就屬於高危型,有較高機會擴散或復發。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於2019年的統計,非黑色素瘤皮膚癌位列第八位常見癌症,過往20年的發病率正急速上升,情況不可忽視。
高危因素包括:高齡、男性、白種人、紫外線照射,嚴重曬傷、輻射污染、砷中毒、免疫系統受壓抑,和過往患有皮膚癌歷史等。某些人類乳頭瘤病毒亦和鱗狀細胞瘤有關。

診斷方面,大多需要作皮膚組織活檢作病理確定。
取決於腫瘤位置、大小深度,和病人的身體狀況,以決定治療方案,其中以手術切除為最有效根治病況,醫生會將腫瘤連帶週邊數毫米至一厘米的皮膚組織一併切除,然後交給病理科醫生確定是否已徹底移除。一些細小和淺薄的腫瘤可以用削除、刮除和電灼手術,或冷凍治療等處理。如腫瘤狀況不適宜做手術,就可考慮外用化學藥物、光動力治療或放射治療等。對於一些較具入侵性的腫瘤,已復發或擴散的情況,則可能需要手術切除,合併放射治療和標靶藥物治療等。
最有效預防皮膚癌的方法,就是從小做足防曬措施。口服A酸藥物對部有高危因素的病人有預防作用。及早處理一些癌前病變亦可減少它們演變成真正皮膚癌的機會。

。
高危因素包括:高齡、高齡、白種人、紫外線照射,嚴重曬傷、輻射污染、砷中毒、免疫系統受壓抑,和過往患有皮膚癌歷史等。某些人類乳頭瘤病毒亦和鱗狀細胞瘤有關。

診斷方面,大多需要作皮膚組織活檢作病理確定。
取決於腫瘤位置、大小深度,和病人的身體狀況,以決定治療方案,其中以手術切除為最有效根治病況,醫生會將腫瘤連帶週邊數毫米至一厘米的皮膚組織一併切除,然後交給病理科醫生確定是否已徹底移除。一些細小和淺薄的腫瘤可以用削除、刮除和電灼手術,或冷凍治療等處理。如腫瘤狀況不適宜做手術,就可考慮外用化學藥物、光動力治療或放射治療等。對於一些較具入侵性的腫瘤,已復發或擴散的情況,則可能需要手術切除,合併放射治療和標靶藥物治療等。
最有效預防皮膚癌的方法,就是從小做足防曬措施。口服A酸藥物對部有高危因素的病人有預防作用。及早處理一些癌前病變亦可減少它們演變成真正皮膚癌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