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巴氏綜合症
健康Up 1 Up-(不同醫生輪流寫)-隔週四, 專欄

吉巴氏綜合症 可致下肢行動困身

阿樂早兩日有上呼吸道感染,本來以為稍作休息會無事,但過了兩日病情卻是急轉直下,連站都站不起來,行動非常困難,所以便去找醫生檢查。醫生檢查發覺他神智完全清醒, 腦部十二條神經線完全正常,上肢即是雙手完全有力,惟下肢卻是完全乏力,並且完全沒有任何反射活動,不過身體及四肢感覺正常,於是醫生臨床診斷為吉巴氏綜合症。

吉巴氏綜合症(Guillain-Barré syndrome,英文簡稱GBS),一旦患上,患者的自體免疫系統可以出現「anti-GQ1b抗體」,令神經細胞的功能受損,神經信息的傳遞受影響,以致可在短時間內引發一連串急性症狀。

由於周邊神經系統包涵掌控四肢的軀體神經系統,以及控制心跳、血壓、排汗、呼吸、泌尿及腸胃等功能的自主神經系統,因此吉巴氐綜合症患者除了會有異常疲倦、下肢乏力、四肢疼痛等症狀之外,也有可能出現多種併發症,例如因自主神經受損而引致血壓嚴重偏高或者直立式血壓偏低、排汗困難或很多排汗、便秘、心跳極快或極慢、呼吸困難。有些嚴重個案,患者更要用呼吸機幫助呼吸。

上文提及的阿樂,醫生當時替他做了三個檢查來確診,第一是神經傳導檢查,第二腰椎磁共振,第三是脊椎穿刺檢查。神經傳導檢查證實阿樂患有周邊神經炎;腰椎脊骨磁共振就發現腰椎神經線變得粗厚,但是沒有骨裂或腫瘤;脊椎穿刺檢查發現腦液包含蛋白質偏高,但糖分就正常,而且腦液內的白血球完全正常,腦液沒有任何細菌,經過細菌培養和病菌測試係亦沒有任何感染跡象。

醫生為阿樂處方5天的丙種球蛋白,即是英文簡稱IVIg的治療。丙種球蛋白是免疫球蛋白的俗稱,IVIg即是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或稱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這項治療法是每公斤用0.4 克的 IVIg。例如患者重60公斤,每日就需要用24克的丙種球蛋白。

有些患者如對IVIg治療呈不良反應,又或對丙種球蛋白有過敏反應,就需要改用俗稱洗血的血漿置換術(plasmapheresis) 去醫治。吉巴氏綜合症以往是一個很複雜的病,可以令到患者呼吸困難甚至有生命危險,但現今有上述兩種治療方法選用,能大幅改善病情並提高存活率。

另外,一個和吉巴氏綜合症差不多的名叫米勒費雪症候群(Miller Fisher syndrome) ,患者會有重影,眼球活動嚴重受影響,失去反射功能和協調功能,病例比較少,但治療方法一樣。

吉巴氏綜合症既不會傳染也不會遺傳。香港每年大概有50病例,男女比例均等,而且所有年紀都會受影響。

香港港安醫院 -荃灣腦神經科顧問醫生
劉國光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