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玩

中秋好去處2023|大坑舞火龍闊別3年回歸   5個舞火龍冷知識

因疫情闊別3年的大坑舞火龍,將於今晚(28日)起一連三晚於中秋節期間舉行,屆時近300人舞動著長達67米、 插上逾萬枝線香的火龍飛舞。今晚的表演約8時15分開始,最佳觀龍地點依然是銅鑼灣大坑浣紗街,簪花掛紅儀式亦將於明晚中秋節正日於維園舉行。

大坑舞火龍起源於大坑居民祈求消災。(香港旅遊發展局)

今年除了可以欣賞舞火龍,夜光小火龍亦首次登場,讓大坑火龍少年團可以展示身手。大坑舞火龍將於明晚(29日)中秋正日晚上10時30分延伸至維園五、六號足球場舉行,屆時將進行簪花掛紅儀式。舞火龍習俗始於19世紀末,當時大坑村爆發瘟疫,村民於是紮起一條插滿香支的草龍,在晚上繞村舞龍,以求消災。大坑日後一直平安、順風順水,所以後人一直保持前人開始的習俗,祈求順利之餘亦希望保存這份傳統。

舞動舞珠指引火龍。

舞火龍活動能延續至今,甚至比以往更具活力,正是因為大坑居民的團結及傳承。大坑舞火龍於2011年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他獲此殊榮的香港傳統習俗還包括長洲太平清醮、天后誕、大澳端午龍舟游涌及盂蘭勝會。2019年,大坑舞火龍更成為「國家級非遺保護實踐案例」。

5個舞火龍冷知識:
1)火龍長度相當於5.5架雙層巴士
火龍尺寸長達67米,相當於5.5架雙層巴士首尾相連的長度。龍頭重約48公斤,上面點綴着約12,000根燃燒的線香。由於甚有份量,所以火龍需由約300名健兒共同舞動。

2)龍眼點睛儀式
龍眼點睛開光儀式在蓮花宮舉行,該廟宇是為了紀念傳說中觀音菩薩在蓮花上修行。在點睛儀式中,人們為火龍眼部繪上最後一筆,象徵為火龍注入生命。

3)舞火龍招式
火龍巡遊過程將包含多種儀式表演,包括「起結龍團」(又名「打龍餅」)、「火龍過橋」、「火龍過龍尾」及「火龍纏雙柱」等,每個招式甚具氣勢,現場觀賞定更壯觀。

4)舞龍珠者的方向
作為火龍的領頭者,舞龍珠這一位置尤其重要,因為龍珠負責為龍頭指引方向。舞龍珠的表演者們必須時刻面朝龍頭,引領火龍的動向,因此他們需要倒着走。

5)派龍香
按照歷年傳統,火龍身上燃燒後的香支會派發給觀賞的人們,象徵祝福和好運。大家到場觀賞舞火龍時,不妨帶走這份祝福。

派發龍香。(香港旅遊發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