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歷史鏞記翻新重開 多款手工粵菜吸睛
中環鏞記屹立香港近八十載,是本地正宗粵菜食府老字號之一,早前暫停營業,重新裝修,最新終於重開,以全新面貌示人,將新舊環境結合,菜式也來一個大革新,以全新手法演繹的懷舊手工菜。
創立於1936 年的鏞記,以燒味大牌檔起家,後來發展為本地著名粵式食府,贏得不少讚譽。近80年歷史的酒樓今次大翻新,請來香港著名建築師、收藏家及藝術家 William Lim 林偉而操刀,保存店內多件富歷史價值的手工藝品,並以舊香港情懷融入當代美學設計,通過新與舊的撞碰,喚回不同年齡層之客人的集體回憶。
設計團隊特意還原一排卡座,重現半世紀前的風貌,並保留昔日廳面的高身大櫃面、魚缸、王羲之像及鵝池等。保留燒
味部明檔、外賣區及可供搭枱的長枱設計外,鏞記仍堅持「一碗一碟」的經營方式,以相宜的價錢提供燒味碟頭飯、雲吞麵、各式粥品等食物。
一樓的新設計以「花樣年華」、「生死戀」和「蘇絲黃的世界」等香港五、六十年代生活場景的電影作靈感,重現昔日在茶樓「嘆」茶食點心的氛圍。設計師以牡丹花粉紅及綠葉的兩大主色調,取代過往傳統中式酒家的紅色,為客人營造身處鬧市中清新雅致的牡丹園裏。另外,中庭地板的意大利瓷磚亦大有故事,這些伴隨鏞記已數十載的意大利舊地磚,見證著時代的變遷,團隊及設計師以保育出發,安排師傅們小心翼翼地把一磚一瓦逐件拆出,再重新鋪回中庭的位置。
感,重現昔日在茶樓「嘆」茶食點心的氛圍。
二樓標誌性的「龍鳳大禮堂」及多樣手工藝品打造尊貴格調,讓客人再次體驗粵菜的鼎盛氣派。承載著粵式酒家獨特婚慶喜宴文化的「龍鳳大禮堂」亦重現往日風貌。景德鎮的青花釉裡紅「十八羅漢專者像」、還有林語堂大師題字的「鏞記天下第一」雲石牌匾,以及逾四十多年歷史,經過多次拋光及打磨修復的「湖光山色」和「松齡鶴壽」木雕壁畫和諧地分佈在二樓,讓食客品嚐傳統粵菜的同時,逐一欣賞這些獨特的收藏。
配合翻新後新舊交替的新景象,特別推出多道經典懷舊手工粵菜,延續獨特的香港情懷。包括招牌正宗炭燒黑鬃鵝,選用廣東黑鬃鵝,並採用「濕籠」方法,以家傳秘方醃製,減少肉汁流失,保持肉質滑嫩;再於炭爐中以活炭火烹調,打造皮香肉嫩的效果。另一道五十年代中極考手工的名菜蜜汁吊燒鵝掌紮,這懷舊菜源於一般店家每天賣剩很多鴨掌,為免浪費,用鴨掌肉包裹豬肚、豬舌等「下欄」食材,再用鴨腸紮緊,塗蜜汁燒香,惹味不遜叉燒。餐廳將這舊
菜提升,做法更講究及仔細,將鵝掌去骨,包著切成一般大小的半肥瘦叉燒、招牌鵝肝腸、鵝胸肉及鵝肝,再用鮮鵝腸紮緊,放進炭爐吊燒,相當考功夫。切開香噴噴,入口帶叉燒甜味,夾雜鵝肝腸的油香,層次豐富!而乾坤肉鬆釀刺參
就融入了傳統舊菜的烹調方法,配以新派精緻賣相的作品。大廚將家庭佐膳鹹魚蒸肉餅及懷舊粵饌生死戀合二為一,將馬友鹹魚及豬肉鬆混合,配搭新鮮石斑魚鬆釀入頂級的北海道刺參,入口彈牙爽滑,層次豐富,散發著濃郁的海鮮香氣。
乾坤肉鬆釀刺參
馬友鹹魚及豬肉鬆混合,配搭新鮮石斑魚鬆釀入頂級的北海道刺參,入口彈牙爽滑,層次豐富。松子雲霧燻香肉
為 1999 年國際美食大賞「外省傳統小菜組」金獎的菜式。金黃鍋貼龍蝦尾
「蝦多士」的昇華版,入口酥脆。蜜汁吊燒鵝掌紮
切開香噴噴,入口帶叉燒甜味,夾雜鵝肝腸的油香,層次豐
富。
鏞記
地址:中環威靈頓街 32-40 號
電話:2522 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