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謬誤
生活

癌症謬誤 逐一拆解

撰文:李兆康醫生(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癌症一直是香港人健康最大威脅之一,而且整體個案數目不停上升,亦正因如此,關於抗癌、防癌、癌症治療等等,坊間或網上不停都有人分享「方法」,令人真假難辨。以下就是幾個近年常在網上出現的謬誤:

  1. 酸性體質較易患癌,多吃鹼性食物就可防癌?

其實,我們身體裡面的酸鹼度,正常來說都會維持少許偏鹼性,7是最中和,人體一般就大概7.3-7.4左右。至於體質偏酸就會較易患癌的講法,暫時看不到有任何根據,只因有很多人講,就令其他人半信半疑。

同樣,多吃鹼性食物可防癌的說法也是不正確的,因為我們身體的機能,會將多餘的鹼性或酸性物質排出體外,平衡身體的酸鹼度,所以飲食並不會改變身體的酸鹼度。

癌症謬誤
李兆康醫生(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2. 不吃東西,就可餓死癌細胞,幫助痊愈?

這說法近年經常聽到,甚至驟耳聽來好像有些道理,但只要理性分析一下,病人身體抗癌是需要營養作為基礎的,如果病人不吃東西,身體無法吸收營養,病人就會慢慢、慢慢的消瘦和衰弱,又哪有能力和癌細胞對抗呢?

而且別忘記,就算病人真的下決心絕食,癌細胞也會從他的身體吸取營養,可能癌細胞未餓死,病人已經先餓死!所以,醫生通常都會建議病人,就算有癌症,胃口不太好,都要盡量維持均衡飲食,吸收足夠的營養。

3. 基因改造食物會增加患癌風險?

基因改造食物近年引起的爭議不少,一般都不建議吃太多,但在致癌角度,暫時還沒有足夠數據證明這類食物可令人增加患癌的風險。不過,醫生都會建議大家注意均衡飲食,盡量食比較新鮮、自然、有機的食物,對身體會比較好。

4. 經常「捱夜」或輪班工作,較容易患上癌症?

暫時也沒有足夠數據顯示,長期捱夜會增加患上任何癌症的機會,不過愈來愈多人相信,長期捱夜有機會增加人體的自由基,導致較早出現衰老。亦有些研究顯示,自由基和某些癌症出現的機會可能有關,所以如非工作需要,我們最好還是定時睡覺、定時起床,避免經常捱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