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醫藥

中醫攻防-李灼珊中醫師-每週五, 專欄

產後補藥 首選「生化湯」

孕婦在生BB時,短時間內大量失血,身體各個器官會出現供血不足而受到損害,必須及時補充,所以產後要及時服用中藥「生化湯」。

「生化湯」配方如下:
當歸8錢、川芎3錢、桃仁3錢、炮薑1錢、炙甘草1錢。

方中的當歸,是用來及時活血生血。川芎、桃仁可活血及去除產後惡露。桃仁還可以潤大腸,通大便。炮薑可祛風,預防產婦日後風濕骨痛。炙甘草補氣養胃,並且負責調和以上各種藥。

「生化湯」用藥簡單,效力卻宏大,因此臨床運用頗廣。但要注意,一般所用的「生化湯」都是以上這五味中藥,再根據個別情況進行藥量的加減,所以「生化湯」並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方。古書上記載的「生化湯」有許多種,最明顯是國內北方所用的「生化湯」,和我們在香港所用的就有頗大分別。所以,「生化湯」是以上述五味藥為基礎,根據產婦的生活環境、當時氣候變化,以及產婦的體質來決定用藥分量;再根據生產方式(自然分娩、剖腹分娩、小產)及惡露排出的情形來決定用藥的天數,並不是每個產婦服用「生化湯」的療程都相同。

「生化湯」在產後的第一、二天就應開始服用,一般服食两天便可。可能有小部分人服了「生化湯」會出現大出血現象,那是因為這小部分人體質脾虛嚴重,不能攝血,不必驚慌,只要用阿膠五錢煲瘦肉飲下,就可以止血。如有疑問,最好請教你的中醫師。

2022年11月4日

中醫攻防-李灼珊中醫師-每週五, 專欄

類風濕關節炎 留意用藥變化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全身性疾病,發病多數從四肢遠端的小關節開始,進一步影響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踝關節、膝關節、髖關節等。到了晚期,更會出現肌肉萎縮關節強硬變形等嚴重影響。

中醫認為,這病屬於風、濕、熱痺之邪入侵骨骼,加上病者本身肺、腎偏弱所致。而類風濕性關節炎臨床類型多,有屬偏熱性的,有屬偏濕重的,病情亦輕重不一。但不論哪種偏性,長時間反覆發作都會轉化為風寒虛證。根據經驗,中醫中藥可以改善甚至有機會治癒這病,但是所需的治療時間會長一些。

以下介紹一條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反覆發作,屬風寒虛證的方藥:

黃茋1兩,白朮1兩,杜仲1兩,羌活5錢,獨活5錢,秦艽5錢,牛膝5錢,防風5錢,桑寄生5錢,細辛1錢,當歸5錢,甘草2錢。

以上方藥之中,含有多種活血祛風濕藥。例如秦艽,功能祛風濕、舒筋絡,常用於風濕痹痛、關節拘攣、手足不遂等症,而且無論寒濕、濕熱、痺症,新症或久症,皆可應用,向來使用都常會配伍防風、羌活、獨活、桑寄生等,此外也常與祛風解表藥同用。但由於全方較複雜,而且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需時較長,用藥必然會有變化,因此這條方只供大家參考,如要真正治療,還是註冊中醫師辨證施治才可靠。

中醫攻防-李灼珊中醫師-每週五, 專欄

神經性皮炎 中藥加醋外敷

神經性皮炎是常見皮膚病之一,患者會因痕癢而經常用手搔抓,令皮膚日久變厚及變色。中醫認為,這病屬於肺虛肺燥,加上皮膚日久失養,又外感濕燥熱邪毒所致。

現代中醫治療神經性皮炎的報道,始見於上世紀50年代中期。而自80年代以來,除了在臨床上獲得較大進展外,還開展了有關神經性皮炎防治的實驗研究,甚至有研究認為精神因素在發病原因中佔主導地位。

在辨證分型上,神經性皮炎可分為風熱鬱阻、血熱風盛、血虛風燥等型,各有不同特徵和療法。但歸根究柢,根據本人的經驗,皮膚病一般採用外用外洗的方法會有較好效果。中藥外用外洗,可直達皮膚,起直接的藥物作用,既快見效又安全。至於治療神經性皮炎,應採用養膚潤燥的中藥為主。再配合一些解毒去濕的中藥為輔助治療,應會很有效。以下這條方,就是一條外洗治療神經性皮炎的經驗方藥:

何首烏1兩,當歸5錢,苦參5錢,荊芥5錢,蛇床子5錢,地膚子5錢,百部5錢,大黃5錢,生地5錢,甘草5錢。

以上藥方用五碗水煎煮個半鐘,至剩下二碗水,再加入一碗白米醋,攪勻攤涼後外洗患處20分鐘,每日一次,連續洗20-30天。但要注意,這條方只供外用,不宜內服。使用時如有任何疑問,應先諮詢註冊中醫師。

中藥師之旅-中藥師-隔週三, 專欄

無患子果皮可作洗手皂用

民間早已流傳着「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足見蘇州、杭州的美景讓人有着難以言喻之美。這次中藥師之旅去到了杭州,作為一個遊客,古街清河坊一帶是必去的旅遊景點。在清河坊一帶百年老店雲集,每間老店都有自己的故事,這裡發生的艱苦與辛酸實在不足為外人道,而作為中藥師來到這裡就是為了尋訪中醫藥的足跡。

藥行內素有「北有同仁堂,南有慶餘堂」的說法,胡慶餘堂揚名於天下,得以「江南藥王」之美稱。胡慶餘堂在1874年,由商人胡雪巖所創建,一直秉承着「戒欺」和「真不二價」的宗旨,經營至今。胡慶餘堂營業大廳內懸掛着「真不二價」的金字匾額,並展示出二十世紀早期生產的麋鹿膠、驢皮膠、虎骨膠等。博物館內館藏涵蓋了出土的珍貴藥材文物、藥材標本、加工炮製及製藥工具等,教人看得目不暇給。一直以來也想多學習不同的劑型,然而在香港並沒有糊丸這個劑型註冊成中成藥,踏破鐵鞋後終於在胡慶餘堂找到了,再一次印證行萬里路的重要性。

在胡慶餘堂的不遠處便是另一家知名百年藥舖 —— 方回春堂。方回春堂在1649年由方清怡先生創立,並嚴格按照古方加工炮製,製作出一系列的中成藥。最先認識方回春堂就是因為看到有關俞柏堂先生膏方製作的視頻,俞老先生是膏方製作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行內一直流傳着「膏方補不補看醫生,靈不靈看藥工。」可見藥工的技藝對膏方製作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來到杭州遊覽西湖美景絕對不可錯過,這時蓮花早已凋謝,蓮蓬掉落到湖面上,順着水流在西湖面上漂浮,也是一種獨特的美。行人道兩旁大量種植了無患子,此時果實成熟掉落地上,肉質狀的果皮富含皂素,用水搓揉便會產生泡沫,可用作清潔雙手,所以又名洗手果。能與女兒分享所知所學,並為她帶來喜悅,也算得上是作為父親的一種成就吧!

國家執業中藥師、國際中藥及食品發展聯會蕭漢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