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乙型肝炎

生活

肝癌多因慢性乙肝誘發 及早發現治癒率高

53歲的曾慶章先生是乙型肝炎(乙肝)患者,一向在公立醫院覆診,2018年及2020年亦在公立醫院照過電腦掃描,發現腫瘤愈來愈大,惟當時未有建議治療方法。2022年3月轉往香港港安醫院-荃灣求診,經肝臟顯影劑檢測、照磁力共振,發現肝臟多處有腫瘤。由於腫瘤分佈在不同位置,不適合做微創,要採用傳統開放式肝臟切除手術。曾先生入住低收費病床(按政府批地條款要求,該院提供62張低收費病床供病人使用),手術後6日出院,至今未有復發,每6個月要照電腦掃描及覆診,密切監察進度。

擔任香港港安醫院-荃灣肝膽胰臟檢查及治療中心臨床主管的外科專科醫生馬家榮表示,慢性乙肝是引發原發性肝癌的第一大風險因素。而肝臟切除手術(liver resection /hepatectomy)至今仍是肝癌患者的第一線治療,及早發現用腫瘤並以手術移除,臨床上治癒率可近八成。

肝癌是本地第五大常見癌症,致命率亦排第三高,但大眾仍對之存有不少迷思和誤解,馬醫生逐一拆解如下:

迷思拆解一 : 唔飲酒就唔會患肝癌?

過量飲酒只是其中的高危因素。馬家榮醫生表示,在本地及東亞地區,原發性肝癌大多因慢性乙肝肝炎誘發。根據香港港安醫院-荃灣 肝膽胰臟檢查及治療中心在2022年的臨床數據分析,佔肝膽胰疾病個案總數逾50%的肝癌個案之中,超過九成患者體內曾帶有乙型肝炎病毒,當中男患者佔73%,女患者佔27%,平均年齡在50歲以上,有些更是家庭支柱或工作單位的領袖,部份則正要展開第二人生,卻因患上肝癌而影響本身的生活崗位和籌謀。

迷思拆解二 : 冇症狀即係肝冇生癌?

馬醫生指,臨床上早期腫瘤小於5厘米者一般沒有症狀,因此患者可以毫無任何明顯症狀下發病而不察覺,要體檢/覆檢時才發現腫瘤,並且往往要腫瘤大到撐扯著肝膜時,才可能感到腹痛。這是由於肝臟本身沒有神經線,所以即使受損傷也不會產生疼痛。

迷思拆解三 : 肝癌好難醫番好?

根據香港港安醫院-荃灣肝膽胰臟檢查及治療中心的數據,有近七成的肝癌個案,由於及早發現腫瘤而可做手術移除並痊癒,再配合術後綜合療程包括:跨專科醫生團隊緊密監控患者情況及復發風險、針對乙型肝炎病毒的控制、需要時安排介入性治療及免疫治療;另專責護士主理患者的日常護理、服藥、覆診等,能讓康復者加快重回正常生活軋跡。

近年,不少肝臟腫瘤亦可以採用微創手術切除。至於可用與否,取決於腫瘤的大小及位置。此外,若患者體質太過虛弱,或者腫瘤位置不宜進行切除,可以使用射頻或者微波消融術,將癌細胞以熱力摧毁。不少研究發現,若腫瘤體積直徑少於2-3厘米,消融術治療成效可媲美腫瘤切除。

迷思拆解四:肝癌有冇得預防?

肝癌高危人士實踐以下措施,可有效幫助預防肝癌 :
● 乙型肝炎帶病毒者,須每半年做檢查,包括:抽血驗肝功能、甲胎蛋白(肝癌指數),照肝臟超聲波;
● 乙肝患者須按醫生指示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並同時每半年覆診做以上檢查;
● 乙肝肝癌患者,術後須繼績乙肝藥物治療控病,可減少乙肝病毒引發的新腫瘤而造成肝癌復發;
● 避免酒精及不知名中藥的使用;
● 多做運動,減少進食太油膩的食物,以避免嚴重脂肪肝的形成。

肝癌
病人曾慶章(左)及馬家榮醫生(右)。


生活

及早檢測 全城無肝炎!

昨天(28日)為「世界肝炎日」,為響應2022年「世界肝炎日」,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聯同香港肝康會,合作舉辦名為「全城無肝炎」活動計畫,並邀得香港大學腸胃及肝臟科講座教授袁孟峰教授,於現場講解及宣傳有關預防乙肝的信息。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所引致的肝臟疾病,乙肝病毒主要傳播途徑有性接觸、血液接觸、母嬰傳播,部分受感染人士會終身成為帶菌者,可能在日後患上慢性肝炎;而慢性乙肝亦可引起急性肝衰竭,約15至40%慢性乙肝患者長遠會演變成肝硬化肝癌,大家不容忽視。

香港大學腸胃及肝臟科講座教授袁孟峰表示:「市民大眾對乙型肝炎有不同的誤解,以致不少患者不敢求醫。另外,乙型肝炎徵狀並不明顯,患者容易錯過接受治療的機會,以致在多年後病情惡化,直至出現肝纖維化及肝硬化或肝癌才發現自己患有乙肝,故乙型肝炎常被稱為『隱形殺手』。要避免患上嚴重肝疾病,及早檢測與適時接受治療仍是最佳辦法。」

香港大學腸胃及肝臟科講座教授袁孟峰認為及早檢測與適時接受治療,是避免患上嚴重肝疾病的最佳辦法。

現時,乙肝快速測試流程十分簡單,整個過程只需約10分鐘,在手指頭採一滴血,把血滴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測試劑,等待數分鐘即可呈現結果,即可驗出是否帶有乙肝病毒,準確度高達約95%。如結果為陽性即代表帶菌,就必需去做進一步測試確認。

香港肝康會主席黎宏裕在活動中,分享了2019年乙肝快速測試活動數據:「2019年,我們成功為162名市民提供驗血服務,10人驗出乙肝帶菌。我們發現大部分人在參與活動前,並不知自己是否乙肝帶菌者;由於大多數感染了乙肝的人,可以完全沒有沒有徵狀,只有驗血才可得知自己是否乙肝帶菌者。因此,進行乙肝快測對找出隱形帶菌者尤為重要。」

現時已有提高對乙型肝炎免疫力的抗體疫苗,亦有其他較簡單的方法有助停止乙型肝炎的傳播,例如:在有機會接觸血液後用肥皂及清水徹底洗手;與性伴侶發生性行為時用安全套;避免與血液及體液有直接接觸;小心包好所有傷口;避免共用鋒利物件例如剃須刀、指甲鉗、牙刷、及耳環或體環;用塑料袋裝好棄掉的衞生護墊和棉條;在穿耳或穿體環、紋身及針灸時確保使用全新及已消毒的針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