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以往幾期的分享,希望各位準媽媽對催生程序明白多一點,至於她們問到「催生是否特別痛」以及「為何會催生失敗」的疑惑,今期討論一下。
當準媽媽自然作動,即代表身體已預備好,慢慢步入生育的狀態,心理上相對容易作出配合,於是臨牀上見到她們能循序漸進地適應身體的不適,對陣痛的接受能力通常能逐漸提高。至於催生,是從外輸入藥物引發子宮收縮,雖然也是以循序漸進的形式,而且密度與自然作動相若,但或許不是從自身開始,也非由自身控制,因此心理上相對較難適應,容易令媽媽們有「催生痛些」的感覺。
然而,有不少媽媽分享到,只要於整個懷孕期勤力練習放鬆方法,如瑜伽、呼吸、按摩,甚至乎維繫好夫婦的關係,一早做好心理準備,到催生時自然能熟練地把紓緩方法用出來,再加上丈夫的陪伴,便能更有效地紓緩陣痛的不適。依我觀察來說,無論自然作動或催生,以上媽媽們之分享都絕對有用,建議所有希望順產的準媽媽們多加練習啊!
另外,媽媽界中有對「食全餐」的畏懼,意即催生失敗最終要剖腹產,要「捱」陣痛及產後傷口痛的雙重痛楚,視之為「生育最痛」,她們往往會問到為何催生會失敗。之前提及過的「子宮頸成熟術」把子宮頸先預備好,然後「催生」引發子宮收縮,但最終子宮頸究竟能否完全擴張,以及BB頭仔能否往下墜及順利產出,則要經歷過催生過程才能知曉,難以用科技及藥物控制,因此便有媽媽們嘗試催生,後來要轉剖腹產的情況發生了。雖然「食全餐」的確不好受,但最終母子平安,也算是個幸福的結果。
至於「催生有甚麽風險?」以及「真的有催生的必要嗎?」將於下期的《催生系列》最終回為大家分享,敬請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