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醫學在香港日漸受到重視,香港人對中醫學了解更多,亦對中醫的信心大大提升,中西合療也成為部分香港癌症病人選取的方案之一。臨床腫瘤科專科蘇子謙醫生同時亦為一名註冊中醫,蘇醫生分享道:「中西結合治療,當然亦是因人而異、因病而異,對症下藥,好處在於可以互相補位,為病人找一個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免疫療法與中醫結合
蘇醫生說,中西合療治療癌症要解釋給市民大眾不易,他為我們分享了一個病人的例子:
一位70多歲的女病人患上肺癌,一直在接受免疫療法,雖然對她來說治療效果明顯,可是免疫療法的副作用令她全身長滿水泡,苦不堪言。「免疫療法令她身體的免疫系統紊亂,而且亦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最後她本人決定停止免疫療法,但停藥後淋巴已開始脹大,意味著癌細胞漸漸活躍起來;病人之前亦試過化療,她認為副作用太辛苦,不打算再做,於是我們決定試試只用中藥為病人抑壓癌細胞。」
最初只用中藥時,效果不甚明顯,但幾個月後蘇醫生再為病人檢測癌細胞指數,發現幾近已達正常水平,她全身亦只是剩下一顆細細的淋巴腫瘤,做抽針亦發現沒有癌細胞了。「我給病人的只是溫和的中藥,所以我相信腫瘤仍然存在,只是癌腫瘤在身體裡僵持住,被中藥抑壓著;可以有這樣的效果,相信是因為病人之前做過免疫療法,藥物在身體中活躍了就長期有效。」這就是一個「中西合療,帶瘤生存」的好例子了。

中醫防癌 情志最重要
中醫學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精補」,蘇醫生解釋這句的意思是與其食補品調理身體,不如好好管理自己的情緒,《黃帝內經》說的「思則氣結……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大概解釋是思慮太多人,就會氣血運行不順因而「氣結」。
中醫常說氣機鬱滯就會影響身體,蘇醫生亦表示,在中醫學上,乳癌和胰臟癌等都有可能是情緒和抑鬱所引起,他認為長期處於情緒不佳的狀態會容易有癌症,所以預防癌症其中一個重點是放鬆心情,作息定時,就是中醫常說的「調情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