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嚴峻,今日衛生署衛生防疫中心宣佈,第5波累計已接近100萬人,大家都擔心自己會中招。但其實做足個人清潔,再加上中醫師提供一系列增強免疫力湯水,雙管齊下,讓自己身體更強壯。但若不幸染疫,又有甚麼湯水適合飲用,請來位元堂註冊中醫師施穎及葉永生提供市民適合飲用的湯水,材料簡單易做,一般大人小孩都適合飲用。
防中招增強免疫力湯水
至於想增強抗抵力的朋友,葉永生中醫師則推介一款藥膳湯水給大家飲用。葉醫師認為不少中藥材都有增強自身免疫力的效果,當中雲芝有健脾利濕、止咳平喘、清熱解毒及抗腫瘤功效。而靈芝則可補氣安神,止咳平喘。兩芝均可增強免疫力、延緩衰老、降血糖、護肝、抗腫瘤等等療效。而這款「雙芝湯」,可以健脾化濕,養陰清肺,益胃化痰,補氣安神。另外更可加入一些食材一同煲。無論大人小朋友都適合飲,唯體質偏寒的人不適合飲用。
雙芝湯(3人分量)
材料:雲芝0.6兩、靈芝0.4兩、無花果0.3兩、北沙參0.4兩、南沙參0.4兩、陳皮0.1兩,瘦肉適量。
做法:將藥材洗乾淨後,雲芝整碎,靈芝切薄片,瘦肉切片,然後用2公升水,將所有材料全部放入,大火煲滾後轉慢火煲2至3小時,最後調味食用。

確診後中藥調理
葉醫師從中醫角度,提提確診人士於飲食上要注意,湯水一般是偏「補」為主,《內經》有云「病熱少愈,食肉則復,多食則遺」,所以確診後和剛康復的朋友,在康復後頭兩天都不宜吃肉,而湯水內多數會加入肉,故不太適合飲湯。醫師則推薦確診人士飲用以下中藥,有助祛瘟解表,利咽解毒。此湯水適合長者、大人及小朋友都適合飲,甚至平日時傷風流感均可以飲用,但需要注意自己是寒性還是熱性體質。
1.祛瘟解表、利咽解毒湯水
(偏寒體質)成分:藿香、佩蘭、蘇葉、蒼朮、玄參、桔梗各0.13兩
(偏熱體質)成分:生薏米0.3兩、金銀花、連翹、桑葉、藿香、玄參、桔梗各0.13兩
做法:將藥材洗乾淨後,用500-600毫升清水,再放入全部材料,大火煲滾後轉慢火煲30分鐘便可飲用。

如何簡單區分寒熱體質?
葉醫師亦提供一般簡單區分寒熱體質的方法,不過很多人都不會是只偏寒,或偏熱兩種體質,想具體詳細自己的體質判斷,請咨詢中醫師。
偏寒體質 | 舌頭顏色淡或暗、舌苔白,平常容易腹瀉嘔吐,大便爛但不會很臭,怕冷,身冷(不光是手腳冷,因為手腳冷的人不代表一定是寒底,因為陽熱鬱結體內無法傳達四肢,也可以出現四肢冷。),比較喜飲喝熱水。 |
偏熱體質 | 舌頭顏色紅、舌苔黃,平常容易生瘡、便秘或大便爛,大便好臭,怕熱,身熱,怕熱,比較喜飲凍水。 |
葉醫師小貼士: 坊間瘋傳一條偏方,就是以魚腥草、茅根 、青欖、桔餅煲水飲,醫師怎樣看? 魚腥草常用於治療肺部疾病,平日用來泡茶可以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配合其他藥材如白茅根,橄欖,可以清肺止咳化痰,對治療肺熱咳嗽,咽乾有一定功效。但以上藥材屬性偏寒,寒性體質不宜單獨使用。 一般而言加入適量蘋果或雪梨有助潤肺養胃,清火止咳,但因水果含果糖,糖尿病者應注意用量。 |

至於另一位施穎中醫師,則認為中醫康復治療,原則以扶助正氣、益氣養陰、清除餘熱及補益肺脾。而在病發期間,身體的水分難免耗失,抗病減低了身體大量的原動力,消化系統亦見調節紊亂,所以在後期肺脾氣虛者,見胃腸道不適症狀如胃脹、大便時爛時硬、腸鳴腹痛、治療就以益氣健脾為主;氣陰兩虛者,症見神疲乏力,語聲低微,呼吸氣短等症狀,以養陰益氣為主。調理身體先要扶助正氣,清熱毒祛濕,自古以來赤小豆,薏苡仁是祛濕良方。如能祛濕氣,體內濁氣減少,細菌病毒生存的環境改變了,身體自然會慢慢好。推仲以下湯水適合一家大小飲用。
2.清熱毒祛濕湯(4至5人分量)
成分:赤小豆1兩、生薏苡仁1兩、炒扁豆1兩、葛根1兩、芡實1兩、陳皮3 錢、蜜棗3粒
做法:洗淨藥材後浸泡 30 分鐘,放入鍋内,加入清水 1.5公升,大火煲滾改中火煮 45 分鐘。
施穎醫師更認為除了去濕邪,除了去濕邪,還要留意清除身體的餘熱,市面上有清感散以全天然草本成分配製而成,比較方便。如果自己煲的話,可選用板藍根及金銀花兩種藥材。皆因這些中藥都有清熱解毒,退燒抗病毒之效,亦有提高免疫力、促進人體新陳代謝的功效,可以稱為中藥的(抗生素)。
要注意,體質虛寒,四肢冰冷的人需加生姜,但不建議飲用。至於孕婦、小朋友,甚至癌症病人亦可依照自己體質飲用。
3.清熱解毒涼茶
成分:板藍根3錢、桔梗2錢、甘草3錢、金銀花2錢。
做法:將藥材洗淨後,以500ml清水先浸10分鐘,再用大火煲滾,之後改以中火煮15至20分鐘,焗10分鐘之後可飲用。
施醫師小貼士: 很多確診後的朋友,都會比較多痰,久久未能清除。施醫師表示,如果痰白有泡的話,就是寒痰,可用陳皮來焗水。如果是黃痰,是熱症,可以吃蛇膽川貝,或含蛇陳皮。如果是乾咳沒有痰、舌苔少,不停喝水的話,多為陰虛,可以用沙參玉竹煲水飲用。 另外剛康復的人士應避免吃會「破氣」的食物,例如蘿蔔、芹菜、瓜果等。宜多吃能補氣食材,如人參、准山、薯仔等。亦不宜喝凍飲及吃「生冷」食物,如刺身、雪糕等。因為此類食品對脾胃不好,耗傷氣血,阻礙回復正氣。 |

在家抗疫 – 舒鬱解結茶飲
很多朋友都會因為在家長期抗疫、隔離,以致出現不開心、恐慌、不安、孤獨、無助、壓抑、抑鬱、悲觀、憤怒、緊張等,會有想疏遠逃避他人或不被重視的心態,施穎中醫師提供兩款有助舒肝解鬱的茶,製法簡單方便。
醫師表示這兩款茶飲都比較溫和,寒底、熱底均可飲用,不過有糖尿的人士不宜加入蜜棗。至於小朋友的話,可以按適量分量飲用,但如果家長的話,可給小朋友吃珍珠末,皆因珍珠末有安神定驚的作用,可舒緩緊張不安的情緒。且珍珠末有除痰解毒的功效,可以一併將體內的熱毒排出。
解鬱花茶
材料及製法:用蠟梅花、玫瑰花、銀花、菊花和杞子各3錢,煲水滾15-20分鐘即可。
健脾潤肺水
材料及製法:可用金銀花0.3兩、石斛0.3兩、菊花0.3兩、枸杞子0.3兩、百合0.4兩、蓮子0.4兩、杏仁0.15兩、蜜棗2-3粒先浸20分鐘,大火煲滾改中火煮20分鐘,焗10分鐘。
受訪醫師:位元堂註冊中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