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內臟

生活

微創小腸氣手術 新物料有助減低痛楚

小腸氣」的正式名稱是「疝氣」,即指部分內臟離開了它原本的位置,穿過某些不正常的空隙跑到了其他地方,而最常見是肚內的腸臟去到了肚裡其他空間。

小腸氣有兩大類,一類是在小朋友身上發生,和先天的生理結構有關;但比較常見的卻是在成年人尤其長者身上發生。治療方法主要是靠外科手術修補空隙和固定內臟,否則小腸氣是不會自行痊愈的,目前亦沒有可治療小腸氣的藥物。若拖延不治療,有引致內臟壞死的風險。

和大部分外科手術一樣,小腸氣手術也從傳統開刀發展出微創手術,而且已有30年歷史。到最近十多年,由於微創技術日趨成熟,而所用的物料也日新月異,令微創小腸氣手術變得愈來愈普及。

一如大家對微創手術的認知,以微創手術修補小腸氣,相比傳統開刀手術最主要的優勢是傷口比較小,通常微創手術只會牽涉到3個小至5-10毫米的傷口,就可完成整個手術。傷口細小的好處除了病人所受的痛楚較少,更可以在手術後較快康復,回到正常的生活。通常,做完微創小腸氣手術即日已可落床,恢復大部分日常的活動。另外,長遠來說,亦有研究證明用微創手術修補小腸氣,手術附近範圍出現慢性痛症的機會比傳統開刀手術低。

近年微創小腸氣手術所用的「補片」愈來愈輕,密度也愈來愈低,長遠來說可減少引起術後黏連和痛症。

而手術物料方面,近年微創小腸氣手術所用的「補片」愈來愈輕,密度也愈來愈低,長遠來說可減少引起術後黏連和痛症。而固定補片的方法亦由以前採用鈦金屬釘,逐漸發展到使用會被吸收的聚合物造成的釘,甚至最新有部分微創小腸氣手術已開始使用生物膠水將補片固定,這些都有助進一步減少手術後的痛楚。

當然,微創小腸氣手術也有本身的局限性,例如必須在全身麻醉下進行。所以若病人有嚴重的心肺疾病,或有其他原因而不適合接受全身麻醉的話,就可能較適合選擇傳統的開刀手術,在局部麻醉或監察麻醉之下進行。除此之外,由於近年技術成熟,大部分的小腸氣個案都可以嘗試用微創的方法去處理,包括急症不能復位的小腸氣,也可以採用微創手術。

外科專科醫生吳家健
中醫攻防-李灼珊中醫師-每週五, 專欄

胸椎錯位引發不同病痛

人體的胸椎有十二節。胸椎有支持肋骨及保護胸腔內臟器官的作用,若胸椎錯位會影響心臟氣管胰臟、小腸、大腸、腎等等的健康。以下就是這問題可併發的各種病痛和症狀:

  1. 頸部酸緊疼痛、胸痛、背痛、腰部痠緊等。
  2. 胸悶不適、不明原因的心律不正或心絞痛(多在夜間發作)。
  3. 部分人所患的支氣管哮喘、胃痛、糖尿病膽囊炎、膽石、神經性皮炎、慢性腸胃炎等,都和胸椎錯位有關。

胸椎錯位有時會不容易診斷,甚至西醫的醫學影像檢查也不一定能發現,常被當成肌肉發炎,因而服食消炎藥也對病情無大幫助。如能由中醫師透過觸診發現錯位,再做適當的復位治療,輔以外敷內服藥,效果會較理想。錯位的關節只要經過適當矯正就能趨向平衡,消除其他併發症,讓身體恢復健康。

胸椎有支持肋骨及保護胸腔內臟器官的作用,若胸椎錯位會影響心臟、肺、氣管、肝、膽、胰臟、胃、小腸、大腸、腎等等的健康。

成因方面,主要是由於壓力緊張以及錯誤的姿勢,造成長期肌肉緊繃,進而形成胸椎的關節錯位,所以必須常做伸展運動,矯正錯誤的姿勢。臨床上,不少患者一旦忙碌、疲勞壓力大時,症狀就會再度出現,所以必須長期留意這問題,不可稍覺舒服就掉以輕心。

胸椎是脊柱一部分,而脊柱是身體的棟樑,我們要好好保護它。中醫的手法復位治療是糾正胸椎錯位的最佳辦法,但是一定要找有經驗的註冊中醫。

香港註冊中醫,中醫內科博士李灼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