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全身麻醉

生活

微創小腸氣手術 新物料有助減低痛楚

小腸氣」的正式名稱是「疝氣」,即指部分內臟離開了它原本的位置,穿過某些不正常的空隙跑到了其他地方,而最常見是肚內的腸臟去到了肚裡其他空間。

小腸氣有兩大類,一類是在小朋友身上發生,和先天的生理結構有關;但比較常見的卻是在成年人尤其長者身上發生。治療方法主要是靠外科手術修補空隙和固定內臟,否則小腸氣是不會自行痊愈的,目前亦沒有可治療小腸氣的藥物。若拖延不治療,有引致內臟壞死的風險。

和大部分外科手術一樣,小腸氣手術也從傳統開刀發展出微創手術,而且已有30年歷史。到最近十多年,由於微創技術日趨成熟,而所用的物料也日新月異,令微創小腸氣手術變得愈來愈普及。

一如大家對微創手術的認知,以微創手術修補小腸氣,相比傳統開刀手術最主要的優勢是傷口比較小,通常微創手術只會牽涉到3個小至5-10毫米的傷口,就可完成整個手術。傷口細小的好處除了病人所受的痛楚較少,更可以在手術後較快康復,回到正常的生活。通常,做完微創小腸氣手術即日已可落床,恢復大部分日常的活動。另外,長遠來說,亦有研究證明用微創手術修補小腸氣,手術附近範圍出現慢性痛症的機會比傳統開刀手術低。

近年微創小腸氣手術所用的「補片」愈來愈輕,密度也愈來愈低,長遠來說可減少引起術後黏連和痛症。

而手術物料方面,近年微創小腸氣手術所用的「補片」愈來愈輕,密度也愈來愈低,長遠來說可減少引起術後黏連和痛症。而固定補片的方法亦由以前採用鈦金屬釘,逐漸發展到使用會被吸收的聚合物造成的釘,甚至最新有部分微創小腸氣手術已開始使用生物膠水將補片固定,這些都有助進一步減少手術後的痛楚。

當然,微創小腸氣手術也有本身的局限性,例如必須在全身麻醉下進行。所以若病人有嚴重的心肺疾病,或有其他原因而不適合接受全身麻醉的話,就可能較適合選擇傳統的開刀手術,在局部麻醉或監察麻醉之下進行。除此之外,由於近年技術成熟,大部分的小腸氣個案都可以嘗試用微創的方法去處理,包括急症不能復位的小腸氣,也可以採用微創手術。

外科專科醫生吳家健
生活

5招治療小朋友繼發感染眼瘡

眼瘡(chalazion)俗稱「眼挑針」,是出現在眼瞼的膿包,產生主因是眼睛的毛囊或腺體受細菌感染發炎所致。眼科專科湯文傑醫生表示,無論男女老幼,都有可能患上眼瘡,經常化妝的女士、經常捱更抵夜的成年人都屬於高危一族,而小朋友也是較容易患眼瘡的一群。

「通常,眼瘡是上眼瞼或下眼瞼的持續性炎症或腫脹,也可出現在眼瞼的中間部分。眼瘡可以有很多症狀,在小朋友而言,每個小朋友都可能會有不同的症狀。最常見的症狀包括:感覺到眼瞼有少許凹凸、眼瞼逐漸腫脹、眼睛不舒服。與眼瘡相關的腫脹通常不會疼痛,但如果出現繼發感染,整個眼瞼可能會變得腫脹和疼痛。」湯醫生說。

眼科專科湯文傑醫生表示,經常化妝的女士、經常捱更抵夜的成年人都屬於高危一族,而小朋友也是較容易患眼瘡的一群。

大致來說,即使較小的眼瘡,也需要簡單的治療及小心護理,例如熱敷及保持清潔,以避免出現繼發感染。一旦出現繼發感染,就可能需要以下5招治療:

  1. 教導小朋友不要擠壓或摩擦眼瘡。
  2. 教導小朋友經常洗手。
  3. 按醫生處方替小朋友滴抗生素眼藥水。
  4. 定時為小朋友的眼睛熱敷,做法如下:
  • 把毛巾用熱水浸濕,敷在小朋友的眼睛上。
  • 熱敷的同時,持續替他按摩眼皮,幫助打開眼皮上的油脂腺孔,讓堵塞了的油脂慢慢流出。
  • 若毛巾變涼便需更換。
  • 每日進行4至5次,每次持續約15分鐘。約2星期左右一般可以痊癒。

5.  如果以上4招沒有令症狀改善,或眼瘡已含膿,用藥後亦不能令眼瘡完全消退,醫生可能建議進行割眼瘡手術。手術需趁孩子熟睡時進行全身麻醉,再在麻醉醫生的監控下,幾分鐘內便完成割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