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凍飲

中醫攻防-李灼珊中醫師-每週五, 專欄

夏日吃苦助祛濕降火

根據中國的廿四節氣,西曆6月21日是夏至,但全球氣候暖化,本港其實早在夏至之前已步入夏天了。

中醫主張「吃苦度夏」,也要多吃液體食物。根據五行學說,苦入心,有清心火的作用,日常多食用苦瓜等含苦味的蔬菜,能清熱祛濕,降火、消疲勞。例如鹽蛋炒苦瓜,豆豉炒油麥菜,苦瓜黃豆番茄排骨湯等,都是很好的清熱消暑食譜。

液體食物方面,夏天出汗多,多吃粥品,湯水,糖水等可以補充身體水分,還能健脾養胃。一般來說,小米粥,薏米粥,蓮子百合粥等都很適合夏天食用。在戶外或高溫環境下工作的人,可以喝夏枯草,菊花茶等清肝明目。西瓜是天然的清熱生津水果,暑熱天氣可以撒點鹽進食,能生津解渴防中暑。

根據五行學說,苦入心,有清心火的作用,日常多食用苦瓜等含苦味的蔬菜,能清熱祛濕,降火、消疲勞。

但要注意,常見有人為了消暑,而做錯兩件事,必須予以避免:

1. 從早到晚喝冰凍飲料,在冷氣間內也大口大口的灌凍飲,感覺是很爽很解暑了,但其實隨時會種下病根!尤其少女,因年輕陽氣旺盛,灌凍飲特別舒服,然而過多的凍飲會大大增加體內寒氣,換言之削弱陽氣,而且會令身體聚濕,增加將來很多病痛。

2. 廣東人愛喝涼茶,必須根據自己的體質喝,也不可以喝太多,沒有不適最好就不要喝。過量飲用涼茶易傷脾胃,出現腹痛腹脹,噁心嘔吐腹瀉等不適。

香港註冊中醫,中醫內科博士李灼珊

中醫攻防-李灼珊中醫師-每週五, 專欄

濕疹忌凍飲 應養肝補腎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個案佔所有皮膚病的四份之一。雖然患濕疹有內在的刺激因素亦有外來的刺激因素,但老實說,外來的刺激因素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面對,但卻不是每個人都會患濕疹,所以我個人認為內在的因素才是患濕疹的主要成因所在。

在中醫學來講,肝臟血虛和腎陽不足的人較容易患濕疹。因為肝血不足容易生風,腎陽不足容易生寒。濕疹是因為風寒內生又外感寒濕所致。所以,一般患濕疹的人切記不可食生冷凍飲

在中醫學來講,肝臟血虛和腎陽不足的人較容易患濕疹。

在中醫治療濕疹用藥上,主要從養肝血和補腎陽著手,才是根治的方法。例如用當歸、何首烏養肝血,用防風祛風,用蛇床子補腎陽,用蒼朮、地膚子、百部去濕護膚。如果外用就加些松香更好。我就常常用以上的中藥濃縮放在沐浴露中給患皮膚病和濕疹的人用,效果非常好,不過要用一段很長的日子才會見功。

香港註冊中醫,中醫內科博士李灼珊
中藥師之旅-中藥師-隔週三, 專欄, 醫脈相承-倪詠梅中醫師-隔週三

體質下降全因凍飲?

多謝《都市日報》邀請,可以在這個專欄和大家分享中醫的知識和體會。總是有病人問:「為什麼中醫總說不可以飲凍飲?吃生冷?我看中醫又說要清熱,那我直接飲杯沙冰,喝下去肚子冰冰的,不就很清熱了嗎?」

中醫說不能吃生冷,是因為「陽氣」是生命的根本,活人是暖暖的,當生命消逝了才是冰冷的。身體各個臟腑都要靠陽氣才可以運作,如果我們常常喝冷飲、吃生冷如雪糕、沙律等等,都會削弱陽氣,令臟腑的功能變得低下,出現種種不適。例如脾胃陽虛,就會易胃痛、胃氣、腹瀉等等;肺氣寒的話,就會咳嗽、久喘、痰多;腎陽虛的話,說會疲勞、怕冷、腰膝酸痛、不孕、性功能低下。尤其是女性,氣血一般較弱,生冷對身體的影響更大。

以上的情況不一定在吃生冷後立即出現,過程可能很緩慢,甚至到三十歲以上,身體質素慢慢下降時才出現。因此吃生冷一時爽,可是對身體的影響卻是緩慢而久遠了。

體質下降 凍飲成致命元兇
中醫說不能吃生冷,是因為身體各個臟腑都要靠「陽氣」才可以運作,如果我們常常喝冷飲、吃生冷如雪糕、沙律等等,都會削弱陽氣,令臟腑的功能變得低下,因而出現種種不適。

可是話說回來,香港的夏天長,動輒就三十多度,這時候還喝熱飲實在是難以忍受;亦有一些人體質燥熱,冬天也不怕冷,整天都易出汗。他們往往會奇怪,既然每次看中醫都是清熱,倒不如我飲杯沙冰,一杯到肚,整個人都涼快了,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喝冷飲不等如清熱,冷飲的確可以降低身體的溫度,令整個人感覺涼快一點,煩躁的感覺也少一點。但問題是它只是「溫度冷」,本質並沒有清熱的效果,只有喝的時候舒服,不喝的話煩熱的感覺又會再回來。

從中醫角度看,只有性寒、性涼的食物/藥物才可以清熱,溫度不是最主要的。舉一個例,薄荷性涼,即使它在常溫狀應,飲用時也會令人帶有涼意,這些性涼性寒的中藥,才可以從根本清除內熱,因此涼茶即使熱飲,也是有效的。

吃生冷喝冷飲,帶來只是一時的舒服,可是伴隨的是整體體質緩慢下降,大家一定要忍口,尤其是在冬天,沒有必要的話就不要點冷飲了。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碩士、註冊中醫師倪詠梅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碩士、註冊中醫師倪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