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提起精神-張漢奇精神科醫生-隔週二

腦部有變化 不得不說謊?

我們常說:「一個謊言說上千篇,就會變成真話。」對於病態說謊者來說,也有類似情況 —— 臨床上發覺,有時候他們自己也會真的相信這些謊言,即使謊言是十分無稽。

一般來說,病態說謊者都是從小就開始習慣性說謊。常見的情況是,他們小時候的依附關係(Attachment),即與父母或其他重要親人的情感連結,並不穩固,使他們在個人發展的過程中無法形成足夠的自尊與自信,而且會太在意外界對自己的看法。很可能有一天,他們為了維持自尊說了一個謊,並且發覺說謊原來可以美化自己,於是漸漸的不斷用這方法,編造故事來鞏固自己的形象,最後愈編愈離譜,再沒有人相信,但他們並不會停止,因為可能他們對自己的謊言也已經深信不疑。這就是最典型的一種病態。

「一個謊言說上千篇,就會變成真話。」對於病態說謊者來說,也有類似情況 。

病態說謊者的性格也有一些普遍特點:在日常生活中他們看來是正常人,像其他人一樣生活,但他們大多獨來獨往,不喜歡社交,沒有甚麼朋友。

說到底,病態說謊是否純屬心理現象呢?原來也不盡然。曾有研究指出,部分病態說謊者前額葉的「白質」(White Matter)比正常人多,但同時「灰質」(Grey Matter)則比正常人少。大致上,「白質」掌管溝通及表達能力,「灰質」則掌管情感。以上的差異,可能是形成病態說謊的其中一個原因:口才好、表達能力高,於是有很多機會發覺說謊不難;而灰質少,亦可能令他們對「呃人」不太會內疚。

精神科專科張漢奇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