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副作用

專欄, 有腫瘤言-李兆康腫瘤科醫生-隔週一

放射治療副作用 避免擦拭或曝曬

關於放射治療,常有病人會問:是否所有腫瘤都需要用到放射治療?

並非所有腫瘤都會用,但放射治療本身的確可以用在任何腫瘤的治療上,好像香港常見的肺癌大腸癌、鼻咽癌、頭頸癌、乳癌等等,我們很多時都會用放射治療來做根治性的治療,或者手術後的輔助治療,即在手術後進一步提升病人痊愈的機會。

當然,和所有療法一樣,放射治療也會有副作用。而副作用主要視乎做哪一個部位的治療,例如是頭頸癌的話,主要照射頭、頸等等,很多時放射治療的副作用就包括有口腔發炎、口乾、影響胃口而令病人體重下降等等。

另一常見副作用是,由於放射治療的射線進入身體之前,要先經過皮膚,於是對皮膚會有一定影響。例如做完放射治療後,有時皮膚就好像經過太陽曝曬,起初會慢慢的變紅,跟住會慢慢變深色,然後就會有脫皮的情況。如果護理得不好,甚至有機會出現像嚴重曬傷的傷口。所以我們通常會建議病人注意幾件事,同時希望家人或照顧者也可以幫忙注意:

1. 洗澡的時候,不要洗擦放射治療部位的皮膚,用軟毛巾輕力抹拭就可以。

2. 不要再讓太陽曝曬放射治療的位置及附近的皮膚,因為大家想想,放射治療本身已經是一種輻射,當然為了治病是有需要的,但如果放射治療後同一部位又經常曬太陽,而太陽光之中又有紫外線輻射,這就有機會令同一個部位接受了太多的輻射。另外,曝曬亦有可能加重皮膚灼傷、燒傷,所以是需要避免的。

生活

中西合療有助舒緩癌病

隨著中醫學在香港日漸受到重視,香港人對中醫學了解更多,亦對中醫的信心大大提升,中西合療也成為部分香港癌症病人選取的方案之一。臨床腫瘤科專科蘇子謙醫生同時亦為一名註冊中醫,蘇醫生分享道:「中西結合治療,當然亦是因人而異、因病而異,對症下藥,好處在於可以互相補位,為病人找一個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免疫療法與中醫結合

蘇醫生說,中西合療治療癌症要解釋給市民大眾不易,他為我們分享了一個病人的例子:

一位70多歲的女病人患上肺癌,一直在接受免疫療法,雖然對她來說治療效果明顯,可是免疫療法的副作用令她全身長滿水泡,苦不堪言。「免疫療法令她身體的免疫系統紊亂,而且亦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最後她本人決定停止免疫療法,但停藥後淋巴已開始脹大,意味著癌細胞漸漸活躍起來;病人之前亦試過化療,她認為副作用太辛苦,不打算再做,於是我們決定試試只用中藥為病人抑壓癌細胞。」

最初只用中藥時,效果不甚明顯,但幾個月後蘇醫生再為病人檢測癌細胞指數,發現幾近已達正常水平,她全身亦只是剩下一顆細細的淋巴腫瘤,做抽針亦發現沒有癌細胞了。「我給病人的只是溫和的中藥,所以我相信腫瘤仍然存在,只是癌腫瘤在身體裡僵持住,被中藥抑壓著;可以有這樣的效果,相信是因為病人之前做過免疫療法,藥物在身體中活躍了就長期有效。」這就是一個「中西合療,帶瘤生存」的好例子了。

中西結合治療,會因人而異、因病而異,對症下藥,好處在於可以互相補位,為病人找一個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中醫防癌 情志最重要

中醫學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精補」,蘇醫生解釋這句的意思是與其食補品調理身體,不如好好管理自己的情緒,《黃帝內經》說的「思則氣結……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大概解釋是思慮太多人,就會氣血運行不順因而「氣結」。

中醫常說氣機鬱滯就會影響身體,蘇醫生亦表示,在中醫學上,乳癌胰臟癌等都有可能是情緒和抑鬱所引起,他認為長期處於情緒不佳的狀態會容易有癌症,所以預防癌症其中一個重點是放鬆心情,作息定時,就是中醫常說的「調情志」。

臨床腫瘤科專科蘇子謙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