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割包皮

健康Up 1 Up-(不同醫生輪流寫)-隔週四, 專欄

「包皮槍」割包皮免用針線縫合傷口

提起包皮,不少父母會擔心兒子的包皮是否正常?要不要做手術?就算青春期或成年男性,如果性器官龜頭無法完全露出,想勉強翻起包皮又引致痛楚,也可能驚慌失措。

以下有關包皮的Q&A,相信有助大家了解這問題。

甚麼情況下要割包皮?

一般是兩種情況下需要割包皮:

  • 包皮過長,意思是當陰莖在休息狀態之下,龜頭完全被包皮覆蓋,但勃起的時候龜頭也不能夠完全露出,而患者需要用手翻開包皮,才能完全露出龜頭。
  • 學名叫「包莖」的情況,即患者用手也無法完全翻開包皮讓龜頭顯露出來,有「包莖」的人士由於長時間包皮口過窄,有機會引致龜頭發炎,增加尿道炎的機會,尿道口也容易收窄。因為長期無法翻開包皮進行清潔,有機會引致慢性發炎,甚至長遠增加陰莖癌的機會。

甚麼情況下需要做手術?

如上所說,若用手也無法完全翻開包皮露出龜頭,即「包莖」的情況,一般都需要做手術。

若每天都將包皮翻起(自己/父母替小朋友翻),向外拉鬆,可以減低包皮過緊的現象嗎?

其實,初生嬰兒包皮和龜頭之間有天然的黏連組織,無法把包皮翻開,這是正常的。當小朋友到三至四歲階段,這些黏連組織便會慢慢萎縮退化,可以翻起包皮清潔裡面,也會露出龜頭。父母不需要刻意替小朋友拉鬆組織翻開包皮,因為在發育過程中會自然鬆開。

此外,有些人士無法翻開包皮,是由於包皮繫帶(Frenulum Preputii Penis)過緊,即使父母刻意去替小朋友翻開也做不到,因這情況是結構過緊,一般都需要手術方法才能令它鬆開,父母自行拉鬆並沒有實際幫助。

如果要割包皮,有甚麼手術方法可供選擇?

割包皮手術一般有三種:

  • 傳統的開刀手術,用手術刀切除過多的包皮,再用針線縫合傷口。
  • 激光切割,原理和傳統方法類似,只是切除過多包皮的步驟是用激光而不是手術刀,止血效果比傳統手術更好,但仍然需要用傳統縫針的方法縫合傷口。
  • 現時較流行的方法是用「包皮槍」,包皮槍有一張環形的刀片,只要確定切割包皮的位置,按一下就可以完成切割及縫合的步驟,不需要用針線縫合傷口,所以手術時間會較短,流血亦較少。
沒有甚麼年紀特別適合或不適合做包皮手術,主要視乎是否需要。

現時的包皮手術安全嗎?

以上幾種包皮手術都非常成熟,安全度很高,除非病人本身有先天結構上的嚴重問題,手術風險才會增加。

通常甚麼年紀割最好?

沒有甚麼年紀特別適合或不適合做包皮手術,主要視乎是否需要。任何年紀的人,只要有需要,經過簡單檢查都可以接受割包皮手術。

外科專科醫生羅中佑
生活

輕視小兒尿道炎 可令腎功能失常

尿道炎是常見的兒童下尿路道感染疾病,任何年紀的兒童均有可能患上。幼兒期過後的兒童較能表達感受,診斷相對較易,但嬰幼兒不懂說話,往往只能透過哭喊和情緒引人注意,因此家長一旦察覺到年幼子女有異樣宜及早求醫,皆因尿道炎雖一般不會令兒童有即時生命危險,惟及時接受適切治療可減低出現損害腎功能的併發症,並可及早發現尿道會否有先天性結構異常。

小兒尿道炎的主要成因是細菌感染,多達85%個案是大腸桿菌感染,其餘感染個案則來自變形桿菌、腸球菌或金黃葡萄球菌等,當尿片上的糞便沾到尿道出口,細菌就可進入尿道造成感染。此外,嬰幼兒免疫系統未發育成熟、男童包皮過長,又或先天尿路結構異常導致尿液反流,都會增加患尿道炎的風險。雖然沒有數據指出小兒尿道炎的孩童發病年齡,但臨床上多發生於較年幼的兒童。

一歲前男嬰較女嬰多患尿道炎,主要原因是男嬰較常因包皮口過窄藏垢而滋生細菌,以致尿道會受感染而發炎,猶幸有此問題的男童可在嬰幼期接受割包皮手術,從而減低日後尿道再發炎的風險。到了一歲後女嬰個案則會比男嬰較多,一來有包皮口過窄的男嬰多已因割了包皮而得以改善,二來由於女性的尿道先天性較男性短,位置亦近陰道,加上如廁後揩抹方法不正確,就會讓細菌乘機經陰道感染尿道或甚至膀胱

不同年齡的小兒尿道炎個案,臨床表徵可能並不明顯,而最常見的症狀是發燒。尤其嬰幼兒不懂說話,起初可能會以拒食、哭鬧不止或睡不好來反映身體不適,家長須留意小寶寶若在沒患感冒腸胃炎或受傷的情況下,無故持續發燒不退,加上小便異常臭,便有需要懷疑是否患尿道炎。至於較年長的兒童患者,則不一定每個都會發燒,但就會出現尿頻、排尿時感灼痛、小便不順、夜遺尿、小便濃濁或甚血尿這些典型症狀。

不同年齡的小兒尿道炎個案,臨床表徵可能並不明顯,而最常見的症狀是發燒,因此家長一旦察覺到年幼子女有異樣宜及早求醫。

兒童患尿道炎,及早醫治通常都可完全康復,但若延誤治療,感染可蔓延至膀胱甚至去到腎臟,容易因此而導致蛋白尿、腎功能失常、高血壓或甚至細菌入血(敗血症)等嚴重併發症。要知道兒童在四歲前腎臟仍未完全發育完成,如此段時期腎功能受創,必引起長遠傷害。

當醫生懷疑小朋友患尿道炎,會先收集病童小便樣本進行細菌培植,如有需要更會抽血、照超聲波、或進行尿道造影或同位素描,以偵測尿道結構是否有先天異常而致尿道炎,以及腎臟有沒有損傷或結疤。

確診患有尿道炎的病童,須接受抗生素治療。如感染嚴重或病童太年幼,或需住院。日常預防方面,家長要教導孩子多飲水、養成定時大小便習慣,女童尤其從小要學習大小二便後,清潔方法要往後及避免來回抹擦。至於男童如包皮過長藏污嚴重,可跟醫生商量是否需要盡早接受包皮切割手術,避免尿道被污垢中的細菌所感染。

香港港安醫院(荃灣)小兒外科顧問醫生廖思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