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吸煙

專欄, 有腫瘤言-李兆康腫瘤科醫生-隔週一

咖啡可以防癌?

咖啡在本港已成為大潮流,不再只是辦公一族的提神飲品,很多人家中都有咖啡壺、咖啡機,超市貨架上也滿是各式各樣的咖啡豆和咖啡粉。2017年更有一份研究發表,飲咖啡可以將患上某幾類癌症的風險降低,包括乳癌大腸癌肝癌甚至頭頸癌。但大家飲咖啡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 熱飲定凍飲?

咖啡熱飲還是凍飲本來問題不大,但過去有研究顯示,經常喝太熱的飲品,例如高於65℃,有機會令咽喉的表面細胞受損,反而會增加患上頭頸癌的風險。所以,用滾燙開水沖泡出來的咖啡,最好稍為放涼才「歎」了。

2. 飲幾多?

上面提到的2017年發表的研究,在非吸煙族群中,每日飲2至3杯咖啡,有助降低患上乳癌、大腸癌、肝癌、頭頸癌等的風險。當然,也許我們都認識一些朋友,每日飲不止2至3杯咖啡,這就要小心了,因為研究並沒有指明飲多於2至3杯咖啡會有更好的防癌效果。

反而過量飲咖啡亦有機會導致血壓上升、心跳加速,以及失眠,更會影響消化系統,所以飲咖啡的量最好適可而止。

2017年更有一個研究發表,飲咖啡可以將患上某幾類癌症的風險降低,包括乳癌、大腸癌、肝癌甚至頭頸癌。

3.加奶?不加奶?

暫時並沒有具體資料反映飲咖啡時加奶與否,對防癌效果會有影響,但要注意一點,有部分食肆出售的咖啡,並不是加鮮奶或淡奶,而是加「植脂奶」,亦稱為「奶精」,屬於人工合成的化學製品,曾有研究顯示它和心腦血管阻塞有關。

最後必須強調,雖然研究顯示適量飲咖啡有助預防某些癌症,但更重要的還是從整體生活習慣上防癌,包括飲食運動、作息等。例如在防癌飲食方面,市民應該均衡飲食,多吃蔬果,少吃紅肉等,從而減低患癌的風險,而不是單靠飲咖啡!

臨床腫瘤科專科李兆康醫生
健康Up 1 Up-(不同醫生輪流寫)-隔週四, 專欄

孕婦最痛宮外孕 及早治療可再妊娠

儘管現時醫學昌明,但懷孕對女性來說,仍可以是很高風險的。例如當出現宮外孕,其危險性絕不可輕視,錯落在子宮以外位置的胚胎,可引致孕婦急性大量出血,甚至有性命危險。

當精子與卵子結合後,胚胎會在子宮着床。但如果受精卵只在子宮以外的地方着床,便稱為宮外孕。超過九成的宮外孕都在輸卵管的。但宮外孕也可發生在卵巢、盆腔、子宮頸等。

宮外孕未必有明確的成因。風險因素包括吸煙,輸卵管受損,例如曾接受盆腔手術、曾患宮外孕、曾患盆腔炎、或子宮內膜異位症等。此外,接受人工受孕療程、使用子宮環避孕,發生宮外孕的機會亦較高。

宮外孕初時和正常懷孕一樣,月經會停止,而驗孕會是陽性。病徵可能不太明顯,或會有少許陰道出血,或下腹痛。宮外孕可以沒有徵兆,而在超聲波檢查中被發現。當懷孕1至2個月,宮外孕日漸長大,便會壓迫輸卵管或造成輸卵管爆裂,引致內出血的情況。孕婦可能會下腹劇痛、頭暈、臉色蒼白、昏厥。宮外孕是可以致命的。當輸卵管爆裂便可能需要盡快進行手術補救。

宮外孕需要及早診斷,避免嚴重併發症。因此確認懷孕的婦女應按醫生指示,及早開始產檢,當中包括超聲波檢查或有需要時抽血驗懷孕指數。若在孕期初出現下腹痛,陰道出血,更要盡早求醫。

宮外孕的危險性絕不可輕視,錯落在子宮以外位置的胚胎,可引致孕婦急性大量出血,甚至有性命危險。

宮外孕不能發育成正常的胎兒。醫生會根據患者情況,例如宮外孕的大小、盆腔有否積血、懷孕荷爾蒙指數等,建議治療方案。較嚴重的宮外孕,需要考慮手術治療。手術通常經由微創腹腔鏡進行,一般情況有輸卵管切除術及輸卵管造口手術兩種。醫生會考慮另外一邊的輸卵管是否健康,以及其他因素,建議切除或是保留輸卵管的手術。較輕微的宮外孕可以考慮用針藥治療,或保守監察,讓宮外孕自行分解吸收。

大部份宮外孕的病人,即使接受輸卵管切除術後,將來也可以正常懷孕。若曾患宮外孕,再次成功受孕時,須將病史告知醫生,盡早進行超聲波檢查,從而及早了解胎兒情況。

香港港安醫院-荃灣婦產科顧問醫生何嘉慧
專欄, 有腫瘤言-李兆康腫瘤科醫生-隔週一

7大主因變肺癌高危人士

早前,醫院管理局癌症資料統計中心公布最新癌症數字,2019年本港癌症個案再創新高,有逾35,000萬宗,按年增加3.1%。當中最矚目的是,肺癌取代腸癌,「重奪」頭號癌症位置,確診人數比2018年上升了6.2%,而引致死亡的個案數字亦居頭位。

直至目前,吸煙仍是「頭號癌症的頭號成因」:大約90%的男性肺癌患者,都是吸煙者。而衞生署資料顯示,有10%吸煙人士最終會患上肺癌;吸煙人士患肺癌的風險是非吸煙人士的20倍!

吸煙仍是「頭號癌症的頭號成因」:大約90%的男性肺癌患者,都是吸煙者。

除了吸煙這個頭號成因,肺癌其他的風險因素也不可忽視,大家可看看以下風險因素你「中」了多少,若覺得自己是高危一族,即使無任何不適症狀,也值得考慮諮詢醫生,檢查一下:

1. 40歲以上的男性。

2. 煙齡超過10年的吸煙人士

3. 家人有吸煙習慣。

4. 長期接觸並有機會吸入化學品或建築物料。

5. 長期吸入廚房油煙。

6. 長期吸入燃燒香燭的煙霧。

7. 膳食中長期缺乏新鮮蔬菜、水果和含豐富維他命A的食物。

臨床腫瘤科專科李兆康醫生
專欄, 有腫瘤言-李兆康腫瘤科醫生-隔週一

吸煙人士易患膀胱癌?

膀胱癌,一般人或許不會太關注,但腫瘤科醫生對它卻比較重視。一來因膀胱癌的個案,大部分惡性度都比較高,必須早發現並盡快採取最有效治療,才可達至最高的根治機會。

就現時所知,膀胱癌最主要的風險因素是:吸煙。一般來說,在臨床所見,10宗膀胱癌個案,可能有8-9宗的患者有吸煙習慣。當然,膀胱癌還有其他風險因素,包括在漂染廠工作,長期接觸含致癌物質的染料;長期有膀胱結石而沒有適當處理;某些非洲地區有些寄生蟲感染,也可導致膀胱癌。但以上這幾個因素,相對於吸煙來說都屬於較少見。

一般來說,在臨床所見,10宗膀胱癌個案,可能有8-9宗的患者有吸煙習慣。

至於膀胱癌的症狀,主要是血尿尿頻。血尿就是小便中混有鮮血,可以有很多原因,所以有血尿不等於有膀胱癌,但膀胱癌則大多會有血尿這症狀。有部分膀胱癌引起的血尿,會在排尿至最後階段,想用力排清剩餘的尿液時感到痛楚,算是一個較典型的病徵。

若膀胱癌仍在最早期,甚至未必有血尿已可引起尿頻,但尿頻同樣可以有很多原因,醫生通常怎樣分辨呢?第一看年齡,若病人較年輕,不似是一般前列腺毛病的年齡而有尿頻,會較擔心可能是膀胱癌;第二看尿頻的發展,若發展急促,數月內已演變成嚴重尿頻,也有較大機會是膀胱癌,應考慮詳細檢查。

臨床腫瘤科專科李兆康醫生

專欄, 有腫瘤言-李兆康腫瘤科醫生-隔週一

多生痱滋會變口腔癌?胸圍太緊又易有乳癌?

口腔癌的發生與口腔長期受到刺激,而產生細胞變異有密切的關係,例如台灣人傳統喜歡嚼食檳榔,也是一個口腔癌的主要成因。其他如:吸煙、喝酒,也是現時所知的口腔癌成因。而生痱滋有時可能是因為感染過濾性病毒,或口腔不清潔而導致黏膜發炎,但這些情況和口腔癌並沒有具體關係。

至於為何有以上的謬誤說法,可能是因為口腔癌最早出現的病徵,有時是口腔潰瘍,近似生痱滋,而令人誤會生痱滋同口腔癌有關。但若不是生痱滋,那麼一開始已經是口腔癌的病徵。

所以,生痱滋最需要注意的可能是簡單的消炎,和日後口腔清潔的問題,而無需過度擔心會變成口腔癌。但當然,如果生痱滋持續不退,甚至變得有點異常,就應該趕快去睇醫生檢查一下。

口腔癌最早出現的病徵,有時是口腔潰瘍,近似生痱滋,而令人誤會生痱滋同口腔癌有關。

還有另一個常見謬誤:胸圍太緊易有乳癌

其實,並沒有證據顯示,長期戴大小不適合的胸圍會增加乳癌風險,這只是數年前開始在網上流傳的謬誤。

不過,我還是建議女士們應該佩戴大小適合的胸圍。除此之外,亦應該定時定候做乳房檢查,包括成年後可開始每個月自我檢查,以及由45-50歲起每一、兩年做一次乳房造影或超聲波檢查,希望萬一有乳房腫瘤,便可以及早發現。因為乳癌若能在早期發現,透過手術和藥物治療,現在的痊愈率是很高的。

亦有不少人曾經問我:去按摩「通淋巴」會否增加患乳癌風險?

基本上,淋巴是人體一些正常的通道,作用是將皮下組織多餘的水份引流,回到人體的循環系統。透過按摩是否有能力通淋巴,就不得而知,但相信這樣做並不會增加乳癌的風險。反而應小心,不適當的按摩有機會引起肌肉拉傷細菌感染等等。

臨床腫瘤科專科李兆康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