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專注力

專欄, 提起精神-張漢奇精神科醫生-隔週二

孩子過度活躍 獎與罰哪種較奏效?

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ADHD)表現出來的都是行為問題,一是不專心,一是過度活躍、衝動,那麼很自然的,家長或學校老師第一時間都會想:給他一些獎勵,或施行一些懲罰,能否改變他的行為

其實,不論獎或罰,都屬於「行為治療」。不過,行為治療在研究中顯示,對專注力失調的問題未必有太大幫助,因為專注力失調這回事,並不會是簡單如媽媽要小朋友集中些、專注些,他就能夠做到。又或是媽媽說:「你專注些我就獎你一粒糖,你再不專注的話我就懲罰你,這類方法也不會有效。」

另外,行為治療對過度活躍症效果也不明顯。大家必須要明白,ADHD這個病,主要是行為問題和腦部功能問題,若只用行為治療,獎勵、責罵甚至責打,患者即使會因此而忍下自己的衝動,也只能維持一段時間。所以,如果小朋友同時有專注力失調和過度活躍症,不可以單靠獎或罰等行為治療,而要正式經醫生評估和治療。

ADHD這個病,主要是行為問題和腦部功能問題,若只用行為治療,獎勵、責罵甚至責打,患者因此而忍下自己的衝動,也只能維持一段時間。

特別提醒大家,對於ADHD,近年父母都很關心,正因如此也出現了很多不同資訊,尤其網上資訊更多。不過,大部分網上資訊聲稱的改善方法,都只是「另類方法」,從未有證據顯示有效。亦曾經有些個案,小朋友七、八歲,明顯有ADHD,但家長仍不斷去嘗試另類療法,數年後發覺他病情愈來愈差才找醫生治療,但ADHD若到九歲、十歲才開始治療,效果也不如理想。所以千萬不要被太多的網上資訊,磋砣了小朋友的過度活躍症。

精神科專科張漢奇醫生
專欄, 提起精神-張漢奇精神科醫生-隔週二

ADHD患者成長後專注力便會改善?

大部分小朋友都是活潑的,小學生可能每個都想「周身郁」,周圍走,如果老師講課時內容或授課方式稍為刻板,小朋友覺得悶也很正常。但ADHD過度活躍症的小朋友,除了上課時,在家中也是這樣完全坐不定,甚至和其他小朋友玩時也一樣,不停大叫大吵,坐不定,上課時老師覺得很困擾,而父母在家中也會擔心,但無法處理,論父母怎樣勸說甚至斥責,只要一轉身,他們這些症狀又會再次發作。

要注意,ADHD所講的其實是兩個症狀,除了過度活躍,還有一個是精神不集中,即專注力失調。他們的表現是做功課時可能只不過五分鐘、十分鐘,就會覺得很悶,會開始藉故休息或飲水,希望離開座位,或開始玩手上的筆等等。若家長不准他離座,即使勉強再做五分鐘功課,可能就會說要去洗手間,諸如此類很多藉口,基本上都是表現出一個問題:他的集中力比較弱。

ADHD所講的其實是兩個症狀,除了過度活躍,還有一個是精神不集中,即專注力失調。

本來,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是兩個問題,但近年發覺,它們常會出現在同一個小朋友身上。實際上這是一個甚麼問題呢?其實是一個腦部發展的問題。腦部隨著年齡,應慢慢成長、成熟,例如幼稚園的小朋友集中力可能只得十分鐘甚至五分鐘,但隨著慢慢成長;到了小學時集中力應該會有所增長,可以較長時間坐定定;到了中學,大部分小朋友都會沒有小學時那麼活潑。

但ADHD的小朋友,上課時腦部可能根本沒有在接收老師的訊息,學習的效果肯定不會好。即使回到家中,也很難專心溫習,一年班成績不好,二年班成績又不好,以後還怎麼跟上去呢?小朋友本身其實並不明白,他只會奇怪為甚麼自己的成績總是比別人差,而老師和父母又不停說他百厭、頑皮,覺得自己做什麼都總是吃力不討好。當小朋友有這樣的心態,自信心就會低落,成績只會愈來愈差,甚至逐漸採取放棄的態度,覺得自己即使努力也不會及得上同年紀的同學。大家可以想想,這樣長遠下去對小朋友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

精神科專科張漢奇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