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小便

中醫攻防-李灼珊中醫師-每週五, 專欄

補腎氣減夜尿

很多人到了中老年(不論男女),便會逐漸夜尿增多,有時每晚要上兩三次廁所,即平均每睡兩三小時便會因夜尿而醒來,這樣對整體的睡眠質素自然有很大影響,若本身仍要上班的話,簡直苦不堪言!

中醫認為,夜間是人體陰盛陰盛的時候,如果人的腎臟虛衰,在這段時間就會出現陰寒盛的病理現象,而影響人體水份的固攝,於是「有幾多排幾多」,但晚間小便排得太多肯定睡不好,因而搞到白天腰痠腳無力,兼頭暈耳鳴無精神,亦即一般叫的「腎虧」症狀。腎虧不但男士有,產後失補養的女士都常會有這問題。

腎氣不足的原因可分為先天和後天。中醫認為,先天腎氣不足可以在後天補救,事實上「補養」是中國醫學的特色。補腎的中藥有很多,但這問題要選擇針對夜尿多或小便失禁的中藥,例如益智仁、蛤蚧、破故紙、仙茅、巴戟、淫羊藿、鹿茸、杜仲、菟絲子、關沙苑……等補腎中藥。

夜間是人體陰盛陽衰的時候,如果人的腎臟虛衰,在這段時間就會出現陰寒盛的病理現象,於是「有幾多排幾多」,亦即一般叫的「腎虧」症狀。腎虧不但男士有,產後失補養的女士都常會有這問題。

古方之中,就有「金鎖固精丸」,是專治尿多失禁等病症的:

金鎖固精丸

關沙苑、芡實、蓮鬚、龍骨、牡蠣、蓮子粉,可另加益智仁、黃芪、杜仲、蛤蚧。如女性可再加鹿茸。

當然,每個人的體質和病情輕重都各有不同,並非以上藥材每種吃一些就會有療效,必須由醫師根據個別病人的情況,配合使用,因此應先諮詢註冊中醫。

香港註冊中醫,中醫內科博士李灼珊
生活

輕視小兒尿道炎 可令腎功能失常

尿道炎是常見的兒童下尿路道感染疾病,任何年紀的兒童均有可能患上。幼兒期過後的兒童較能表達感受,診斷相對較易,但嬰幼兒不懂說話,往往只能透過哭喊和情緒引人注意,因此家長一旦察覺到年幼子女有異樣宜及早求醫,皆因尿道炎雖一般不會令兒童有即時生命危險,惟及時接受適切治療可減低出現損害腎功能的併發症,並可及早發現尿道會否有先天性結構異常。

小兒尿道炎的主要成因是細菌感染,多達85%個案是大腸桿菌感染,其餘感染個案則來自變形桿菌、腸球菌或金黃葡萄球菌等,當尿片上的糞便沾到尿道出口,細菌就可進入尿道造成感染。此外,嬰幼兒免疫系統未發育成熟、男童包皮過長,又或先天尿路結構異常導致尿液反流,都會增加患尿道炎的風險。雖然沒有數據指出小兒尿道炎的孩童發病年齡,但臨床上多發生於較年幼的兒童。

一歲前男嬰較女嬰多患尿道炎,主要原因是男嬰較常因包皮口過窄藏垢而滋生細菌,以致尿道會受感染而發炎,猶幸有此問題的男童可在嬰幼期接受割包皮手術,從而減低日後尿道再發炎的風險。到了一歲後女嬰個案則會比男嬰較多,一來有包皮口過窄的男嬰多已因割了包皮而得以改善,二來由於女性的尿道先天性較男性短,位置亦近陰道,加上如廁後揩抹方法不正確,就會讓細菌乘機經陰道感染尿道或甚至膀胱

不同年齡的小兒尿道炎個案,臨床表徵可能並不明顯,而最常見的症狀是發燒。尤其嬰幼兒不懂說話,起初可能會以拒食、哭鬧不止或睡不好來反映身體不適,家長須留意小寶寶若在沒患感冒腸胃炎或受傷的情況下,無故持續發燒不退,加上小便異常臭,便有需要懷疑是否患尿道炎。至於較年長的兒童患者,則不一定每個都會發燒,但就會出現尿頻、排尿時感灼痛、小便不順、夜遺尿、小便濃濁或甚血尿這些典型症狀。

不同年齡的小兒尿道炎個案,臨床表徵可能並不明顯,而最常見的症狀是發燒,因此家長一旦察覺到年幼子女有異樣宜及早求醫。

兒童患尿道炎,及早醫治通常都可完全康復,但若延誤治療,感染可蔓延至膀胱甚至去到腎臟,容易因此而導致蛋白尿、腎功能失常、高血壓或甚至細菌入血(敗血症)等嚴重併發症。要知道兒童在四歲前腎臟仍未完全發育完成,如此段時期腎功能受創,必引起長遠傷害。

當醫生懷疑小朋友患尿道炎,會先收集病童小便樣本進行細菌培植,如有需要更會抽血、照超聲波、或進行尿道造影或同位素描,以偵測尿道結構是否有先天異常而致尿道炎,以及腎臟有沒有損傷或結疤。

確診患有尿道炎的病童,須接受抗生素治療。如感染嚴重或病童太年幼,或需住院。日常預防方面,家長要教導孩子多飲水、養成定時大小便習慣,女童尤其從小要學習大小二便後,清潔方法要往後及避免來回抹擦。至於男童如包皮過長藏污嚴重,可跟醫生商量是否需要盡早接受包皮切割手術,避免尿道被污垢中的細菌所感染。

香港港安醫院(荃灣)小兒外科顧問醫生廖思維醫生

專欄, 有腫瘤言-李兆康腫瘤科醫生-隔週一

前列腺癌咪一味靠估

前列腺癌是本港男士第三大癌症。這種癌症其實是「有得醫」的,而且愈早發現治療效果愈好,但臨床上卻常見到拖了很久才看醫生的病人。

年近70歲的李伯,可謂老當益壯,每天早上都行山或游水,疫情前更每年都參加馬拉松跑半馬,且都能完成,平日「食得瞓得」,因此他自覺一點病痛都沒有。但近幾年,李伯其實已開始受一個男士最不喜歡的毛病困擾:每次小便時都要站著好一會,用用力,才有尿液排出;而且小便總是排不清。他65歲前全沒有夜尿,這幾年夜尿也多了。

李伯一向是典型的「非必要都唔睇醫生」的人,雖然小便困難對他十分困擾,甚至影響睡眠,他也只以為是年紀大正常退化,例如前列腺腫脹,「睇唔睇醫生都一樣」,因而一拖便是數年,沒有看醫生。

終於有一天,李伯發覺無論怎樣用力,都排不出小便了,頂多只有一滴滴,而且「谷住」痛得很難受,李太一驚之下立即把他帶到醫院去。初步檢查顯示,他的前列腺癌指標PSA(前列腺特異抗原)偏高,於是醫生再為他做經直腸前列腺超聲波檢查(transrectal ultrasound),發現前列腺有可疑陰影,必須進一步抽針進行活組織檢查,終於證實他患了前列腺癌,腫瘤已擴散至附近組織,幸好仍屬中早期。李伯接受了放射治療,再加荷爾蒙治療以加強放射治療的療效,至今情況穩定。

踏入中年以後即使身體壯健,「食得瞓得」,並不表示不會患前列腺癌。一旦有小便困難的徵狀,千萬不要假設是前列腺腫脹引起,因為早期前列腺癌還是良性前列腺腫脹,自己是難以分辨的。

其實,現時中早期前列腺癌治療效果一般都很好。以李伯而言,若數年前初有小便困難時立即求醫,應已有機會發現腫瘤,當時治療的話效果更理想,可以手術切除整個前列腺及附近淋巴結,或進行體外或體內放射治療,療效亦相若。

所以,踏入中年以後即使身體壯健,「食得瞓得」,並不表示不會患前列腺癌。一旦有小便困難的徵狀,千萬不要假設是前列腺腫脹引起,因為早期前列腺癌還是良性前列腺腫脹,自己是難以分辨的。像李伯般有小便徵狀,一般至少應考慮檢查一次PSA,再決定進一步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