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尿道炎

專欄, 有腫瘤言-李兆康腫瘤科醫生-隔週一

血尿誤作尿道炎 需留意患膀胱癌

男性和女性,患膀胱癌的數字相差不遠,但女性膀胱癌是一個特別值得關注的問題,因為女性一般較容易有尿道炎和血尿,所以不時會看到女性膀胱癌病人因血尿求醫,卻被當作是尿道炎,導致延遲了確診。所以,女性膀胱癌平均要到較後階段才被發現,對治療成效造成影響。

膀胱癌的治療方案要考慮很多因素,首先考慮確診時的期數。本港發現的膀胱癌個案,約有三分之二屬於「非肌肉入侵性」,即相當於早期;其餘則屬於「肌肉入侵性」,即相當於第二期或以上。治療上分別很大:

女性一般較容易有尿道炎和血尿,所以不時會看到女性膀胱癌病人因血尿求醫,卻被當作是尿道炎,導致延遲了確診。

「非肌肉入侵性」膀胱癌 —— 常用療法包括利用膀胱內窺鏡將可見的腫瘤組織刮清,這療法很多時要配合輔助治療,例如「膀胱卡介苗灌注」,利用卡介苗吸引免疫細胞去到膀胱,繼而殺死腫瘤細胞。這療程一般需要一至兩年時間。

「肌肉入侵性」膀胱癌 —— 基本上會考慮以手術切除膀胱,傳統標準是全膀胱切除,「以絕後患」,但切除後沒有了膀胱,很多時就需要在肚皮上開一個造口,以人工引流的方式排尿,即俗稱「孭尿袋」。

近年亦發展出兩種較新的做法:全膀胱切除後,利用病人的小腸重造一個人工膀胱,連接著兩邊輸尿管,避免了「孭尿袋」;或考慮膀胱保留手術,即以內窺鏡局部切除膀胱,餘下的膀胱接受五至六星期的放射治療,很多時也會配合化療,希望清除腫瘤的同時也可替病人保留膀胱。

臨床腫瘤科專科李兆康醫生
生活

輕視小兒尿道炎 可令腎功能失常

尿道炎是常見的兒童下尿路道感染疾病,任何年紀的兒童均有可能患上。幼兒期過後的兒童較能表達感受,診斷相對較易,但嬰幼兒不懂說話,往往只能透過哭喊和情緒引人注意,因此家長一旦察覺到年幼子女有異樣宜及早求醫,皆因尿道炎雖一般不會令兒童有即時生命危險,惟及時接受適切治療可減低出現損害腎功能的併發症,並可及早發現尿道會否有先天性結構異常。

小兒尿道炎的主要成因是細菌感染,多達85%個案是大腸桿菌感染,其餘感染個案則來自變形桿菌、腸球菌或金黃葡萄球菌等,當尿片上的糞便沾到尿道出口,細菌就可進入尿道造成感染。此外,嬰幼兒免疫系統未發育成熟、男童包皮過長,又或先天尿路結構異常導致尿液反流,都會增加患尿道炎的風險。雖然沒有數據指出小兒尿道炎的孩童發病年齡,但臨床上多發生於較年幼的兒童。

一歲前男嬰較女嬰多患尿道炎,主要原因是男嬰較常因包皮口過窄藏垢而滋生細菌,以致尿道會受感染而發炎,猶幸有此問題的男童可在嬰幼期接受割包皮手術,從而減低日後尿道再發炎的風險。到了一歲後女嬰個案則會比男嬰較多,一來有包皮口過窄的男嬰多已因割了包皮而得以改善,二來由於女性的尿道先天性較男性短,位置亦近陰道,加上如廁後揩抹方法不正確,就會讓細菌乘機經陰道感染尿道或甚至膀胱

不同年齡的小兒尿道炎個案,臨床表徵可能並不明顯,而最常見的症狀是發燒。尤其嬰幼兒不懂說話,起初可能會以拒食、哭鬧不止或睡不好來反映身體不適,家長須留意小寶寶若在沒患感冒腸胃炎或受傷的情況下,無故持續發燒不退,加上小便異常臭,便有需要懷疑是否患尿道炎。至於較年長的兒童患者,則不一定每個都會發燒,但就會出現尿頻、排尿時感灼痛、小便不順、夜遺尿、小便濃濁或甚血尿這些典型症狀。

不同年齡的小兒尿道炎個案,臨床表徵可能並不明顯,而最常見的症狀是發燒,因此家長一旦察覺到年幼子女有異樣宜及早求醫。

兒童患尿道炎,及早醫治通常都可完全康復,但若延誤治療,感染可蔓延至膀胱甚至去到腎臟,容易因此而導致蛋白尿、腎功能失常、高血壓或甚至細菌入血(敗血症)等嚴重併發症。要知道兒童在四歲前腎臟仍未完全發育完成,如此段時期腎功能受創,必引起長遠傷害。

當醫生懷疑小朋友患尿道炎,會先收集病童小便樣本進行細菌培植,如有需要更會抽血、照超聲波、或進行尿道造影或同位素描,以偵測尿道結構是否有先天異常而致尿道炎,以及腎臟有沒有損傷或結疤。

確診患有尿道炎的病童,須接受抗生素治療。如感染嚴重或病童太年幼,或需住院。日常預防方面,家長要教導孩子多飲水、養成定時大小便習慣,女童尤其從小要學習大小二便後,清潔方法要往後及避免來回抹擦。至於男童如包皮過長藏污嚴重,可跟醫生商量是否需要盡早接受包皮切割手術,避免尿道被污垢中的細菌所感染。

香港港安醫院(荃灣)小兒外科顧問醫生廖思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