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藥並不是想像般容易,不少人認為山草藥「噏得就噏」,然而山草藥不能亂噏,先不要說熟悉各種中藥的功效,光是記藥名,已經夠嚇人,例如:七葉一支花、八月扎、九節菖蒲、十大功勞葉、王不留行、石見穿等。現在工作時最怕的就是「沒藥」(沒藥也是一種中藥名字),藥庫要有足夠的藥物,讓醫師們用藥時得心應手,所以每天要做好倉庫準備工作,不敢有半點馬虎。
現在工作的診所是以配發顆粒劑即沖劑為主,病人經常會問:「到底是顆粒好還是中藥飲片比較好?」很多病人都認為顆粒劑是直接由藥材磨粉而成,其實是錯誤的,顆粒劑是由繁複工序製作而成,由挑選原材料,再經過檢測、提取、濃縮、噴霧乾燥、包裝等,過程嚴格控制,不能稍有差錯,只有一絲不苟才能通過檢測出廠銷售。顆粒劑用時以開水沖服,方便服用及攜帶,所以答案顯然易見: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


一間現代化的中醫診所同時亦有養生中藥材飲片出售,不同規格的中藥飲片亦需要掌握。常用的藥食兩用的煲湯料,比如:懷山、百合、黨參、黃芪等也要認識,要勝任這份工作,一點也不能偷懶。比如淮山,正名是山藥,《神農本草經》載有:「山藥以河南懷慶者良」,河南焦作是古今道地藥材產區,所以理應寫作懷山。自小以來,對懷山的印象都是很白很白的,並帶點刺鼻的酸味,學藝之後才知道原來酸味是由於懷山熏有二氧化硫,而天然生曬原色的懷山是皺摺,乳白色或淡黃色的,具有不同程度的自然變色,而且紋理清晰,可見氣泡樣凸起,氣香甜,不具酸味,樣子不太好看,但絕對是天然、健康、美味。
投身中藥行業後體會到待人多一點關心、多一點慰問,這些微不足道的舉動已經足以令人心安、為人帶來歡笑,自己也會樂在其中。導師在課堂上所說的「做藥先做人,煉藥先煉心」,如今體會甚多,責任很大、很重,這份工作不僅是一種鍛鍊,還是一種修行,無論如何,還是加把勁努力學習,尋求不斷進步、成長,不亦樂乎!
作者:國際中藥及食品發展聯會聯絡部副主任張雅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