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張漢奇醫生(精神科專科醫生)
香港人經歷了快兩年的疫情,加上社會政治上比較動盪,所以不少市民都有焦慮不安的情緒。很多人變了長時間在家工作,而小朋友亦反覆停課,新學年是否可全日回校上課仍屬未知之數。更甚的是,有部分朋友在經濟環境下連工作也失去,對情緒影響更大。
現在,雖然疫情放緩,經濟漸恢復,但不少朋友都說:「大家好像沒有以前那麼開心了。怎麼辦呢?」有朋友問我:「有沒有吃了就開心的藥?」
小題:三招改善焦慮情緒
坦白說,醫學上其實並沒有真正的「開心藥」。當然,在精神科上有習慣叫的「開心藥」,但主要是給抑鬱症病人服食的,他們服食之後情緒會有明顯改善,所以稱為「開心藥」。但現在大家只是有點焦慮不安,可能因政治環境和過往不同,也可能因身邊有人移民,這種焦慮一般都未到抑鬱症的程度,吃「開心藥」是不會有效的,事實上未經診斷是抑鬱症也絕不應該服食精神科藥物。
精神科專科張漢奇醫生
但正因為大部分人現時的不開心都不是情緒病,只是受外圍氣氛影響而情緒低落,有一些方法不需服藥可以幫助大家面對這些情況,令大家開心些,例如以下三種:
1.靜觀
靜觀其實是靜坐的一種。進行靜觀時,可令自己只會感受當下,例如「而家我生存緊」,「而家我生活緊」,享受當下這一刻, 不讓外圍的環境影響自己。靜觀可以打坐的方式進行,即採取打坐的姿勢,或在家中一張舒服的椅子上坐著亦可以,坐下後放鬆身體,集中精神,保持緩慢呼吸,腦裡什麼也不想。有研究指出,當能夠進入靜觀狀態,腦分泌也會改變,整個人就會開心些。
2.大笑瑜伽
「大笑瑜伽」這名稱聽來已很開心,好像很搞笑,其實是有一定根據的。據說有位印度的醫生,發現我們若想開心,並不需要改變任何生活模式,而只需要集中精神,不停地笑,甚至大笑,哈哈哈哈……自然就會開心些。因為有科學研究指出,原來笑的時候,可以增加腦內分泌。這個笑無需要是因為有甚麼值得開心的事,只需要每天固定時間大笑,令到腦裡有些地方得到激化、活化,於是增加分泌,令到人真的開心了。
3.運動
很多研究指出,帶氧運動可以增加腦內安多芬的分泌,安多芬又稱為「開心荷爾蒙」,可以令人積極些、正面些,自然開心,何需尋找不存在的「開心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