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微創手術

生活

微創小腸氣手術 新物料有助減低痛楚

小腸氣」的正式名稱是「疝氣」,即指部分內臟離開了它原本的位置,穿過某些不正常的空隙跑到了其他地方,而最常見是肚內的腸臟去到了肚裡其他空間。

小腸氣有兩大類,一類是在小朋友身上發生,和先天的生理結構有關;但比較常見的卻是在成年人尤其長者身上發生。治療方法主要是靠外科手術修補空隙和固定內臟,否則小腸氣是不會自行痊愈的,目前亦沒有可治療小腸氣的藥物。若拖延不治療,有引致內臟壞死的風險。

和大部分外科手術一樣,小腸氣手術也從傳統開刀發展出微創手術,而且已有30年歷史。到最近十多年,由於微創技術日趨成熟,而所用的物料也日新月異,令微創小腸氣手術變得愈來愈普及。

一如大家對微創手術的認知,以微創手術修補小腸氣,相比傳統開刀手術最主要的優勢是傷口比較小,通常微創手術只會牽涉到3個小至5-10毫米的傷口,就可完成整個手術。傷口細小的好處除了病人所受的痛楚較少,更可以在手術後較快康復,回到正常的生活。通常,做完微創小腸氣手術即日已可落床,恢復大部分日常的活動。另外,長遠來說,亦有研究證明用微創手術修補小腸氣,手術附近範圍出現慢性痛症的機會比傳統開刀手術低。

近年微創小腸氣手術所用的「補片」愈來愈輕,密度也愈來愈低,長遠來說可減少引起術後黏連和痛症。

而手術物料方面,近年微創小腸氣手術所用的「補片」愈來愈輕,密度也愈來愈低,長遠來說可減少引起術後黏連和痛症。而固定補片的方法亦由以前採用鈦金屬釘,逐漸發展到使用會被吸收的聚合物造成的釘,甚至最新有部分微創小腸氣手術已開始使用生物膠水將補片固定,這些都有助進一步減少手術後的痛楚。

當然,微創小腸氣手術也有本身的局限性,例如必須在全身麻醉下進行。所以若病人有嚴重的心肺疾病,或有其他原因而不適合接受全身麻醉的話,就可能較適合選擇傳統的開刀手術,在局部麻醉或監察麻醉之下進行。除此之外,由於近年技術成熟,大部分的小腸氣個案都可以嘗試用微創的方法去處理,包括急症不能復位的小腸氣,也可以採用微創手術。

外科專科醫生吳家健
健康Up 1 Up-(不同醫生輪流寫)-隔週四, 專欄

肺癌不可做手術?3大醫療方法保命

如果篩查時發現肺有「陰影」 、「結節」、「磨玻璃」,需要擔心嗎

「結節」、「磨玻璃」是放射科醫生用來形容掃描時發現的陰影。雖然大部分小陰影可能是良性(例如是曾經肺炎後留下的疤痕),但是單憑任何掃描不可以完全排除腫瘤,甚至肺癌的存在。如果掃描發現「結節」 ,「磨玻璃」或任何「陰影」,應該考慮找有經驗的專科醫生分析,看看是否可以繼續觀察,或是需要進行進一步檢查。如果太過掉以輕心,最壞下場可能是看漏腫瘤,讓它惡化,早期變成更後期。

如果需要進一步檢查,會包括什麼?

如果專科醫生懷疑篩查中發現的陰影有可疑,一般會考慮兩種檢查:「確診」和「分期」。確診可能需要做活檢,拿組織分析來看看是否有肺癌,例如做氣管鏡或肺穿刺。分期是判斷如果是肺癌,它還是早期或已經有轉移變為晚期,例如可以做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偶爾,如果醫生覺得比較明顯是早期肺癌,醫生甚至建議爭取時間,直接進行「一站式」微創手術。意思是,術中拿活檢,立即確診,如果證實是肺癌,可以即時做微創根治性切除。這樣可以大大縮短發現陰影到徹底根治的時間。

肺癌
於肺部掃描時發現陰影,大部分小陰影可能是良性,但不可以完全排除腫瘤的存在。如需要,專科醫生會再以「確診」和「分期」再做其中一項檢查確定。

手術會唔會創傷很大,我不能接受?

現代肺癌手術有3大突破。第一,微創胸腔鏡手術(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已經從以往的幾個傷口發展到「單孔」手術,只需要一個細小傷口就能做到徹底切除肺癌根治術。第二,如果病灶小而符合條件,現在可以考慮做「亞肺葉切除」或「肺段切除」(segmentectomy),減少切除肺部組織,保存更好肺功能。第三,現在術前、術中、術後,可以用「優化康復」臨床路徑治療(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配合微創手術,從而達到又快速又安全的康復,包括利用多種最先進療法,例如營養治療,先進麻醉技術,數碼式胸腔引流系統,等等。相對10年前,甚至5年前的微創手術,現代肺癌手術已經顯著地減少了創傷,讓年紀大,肺功能差,或有各種長期病患的肺癌病人,都可以接受根治性外科治療。今日,已經很少早期肺癌病人是絕對不可做手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