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微絲血管

健康Up 1 Up-(不同醫生輪流寫)-隔週四, 專欄

面上長粒粒就是疣?

相信不少女士都會「聞色變」,面上愈長愈多的粒粒不但影響外觀,擔心病毒疣的傳染性亦為患者帶來心理壓力。但要注意,不是所有皮膚上的增生都由疣引致,其實皮膚組織由多種不同細胞所組成,各類細胞也可引致病變和增生,外觀上容易和病毒疣混淆。

  • 皮脂腺增生一般發生於中年或以上的人士,以男性居多,數量由數粒到十數粒不等,額頭、鼻子和臉頰是常影響位置。外觀上呈二至五毫米淺黃色的突出物,中間凹陷,表面可看見擴張的微絲血管
  • 脂漏性角化症又叫老人斑,雖較常出現於長者,但中年人士亦可患上。常見於額頭、太陽穴以及面額兩側。褐色斑塊大小由數毫米至數厘米不等,有些表面如有一層蠟油,亦有些表面粗糙呈現裂紋,有些或帶有如病毒疣般的突出物,令兩者容易互相混淆。
  • 汗管瘤是汗管組織細胞的增生形成,青春期後期開始逐漸增多,女性較易患上。外觀呈一至三毫米 ,圓形半透明的小丘疹,常聚於下眼皮及面頰上部。
  • 粟粒疹屬細小囊腫,可發生於小孩和成年人,男女發病均等,常見於面部,尤其眼眶週邊位置,呈一至二毫米,珍珠白色的小丘疹,容易和粉刺和汗管瘤混淆。

以上所述的各種良性增生都對身體無害,醫學上大都不需要治療。

不是所有皮膚上的增生都由疣引致,各類細胞也可引致病變和增生,外觀上容易和病毒疣混淆。

病毒疣

發生於面部的疣大都屬扁平疣,由人類乳頭瘤病毒,經由皮膚之間或污染物所引致。外觀呈淺啡色,一至數毫米大小,輕微突出的小顆粒,常與粉刺和上述的良性皮膚增生混淆。

如果只有三數粒扁平疣,可選擇採取觀察。但如發現時已帶有十數粒或以上的疣,一般自我康復的機會較微,一般建議治療。

  • 外用水楊酸常用於較大的尋常疣或足底疣,它刺激的特性並不適用於嬌嫩的面部。
  • 冷凍治療並不需要麻醉,但缺點是治療患處有機會起水泡,並不適合處理數量較多的疣,而一次治療成功的機會亦較低,即使成功治療亦有機會留下色素變化或疤痕
  • 電灼治療需要局部麻醉進行,好處是一次治療的成功率較冷凍治療高,但有機會留下色素變化或疤痕。
  • 二氧化碳激光治療需局部麻醉進行,幼細的光柱能對準細小的病毒疣,將其氣化移除。傷口大小和原來疣患處相若,一般七至十天可痊癒,一次治療的成功率較冷凍治療高,但亦有機會留下色素沉澱和疤痕。

不同治療各有利弊,建議患者和醫生商討最合適治療方案。

皮膚科專科醫生區志森
專欄, 有腫瘤言-李兆康腫瘤科醫生-隔週一

肺癌6大隱形症狀

說起頭號殺手肺癌的症狀,大部分人都會聯想到長期咳嗽,但其實,早期的肺癌大多數沒有症狀,又或偶然會有些症狀,卻較少人知道這些症狀和肺癌有關。如果可經由這些較少人知的症狀發現肺癌,有機會可早些開始治療,增強療效,包括以下6種症狀:

  • 杵狀指——一般發生於長期缺氧狀態,例如病人有長期慢性肺部疾病。而長期吸煙會引致肺部功能受損,也有機會引起杵狀指。不過,杵狀指也可由其他肺部疾病、心臟病、腸胃病、肝病、甲狀腺疾病等引起。亦有部分杵狀指屬家族遺傳,不代表身體有病。
  • 肩膊或上臂痺痛——肺癌可由肺部上方,擴散至肩膊或上臂的神經線,引起肩膊或上臂痺、痛、乏力等症狀。
  • 上半身腫脹和變色——導致這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回流心臟的大靜脈受到肺部腫瘤或縱隔淋巴核擠壓,令血液不可以回流心臟,令病人出現「手腫面腫」的情況,甚至頸部的靜脈也會脹起,胸口也會有微絲血管脹起的情況發生。受影響位置的皮膚有機會變成紫藍色。
  • 無端失聲——主要的原因是,晚期的肺癌或者轉移到縱隔的淋巴核,壓著聲帶的神經線,令到聲帶不能活動,從而引致失聲。
  • 異常口渴、尿頻——肺癌的癌細胞可能會分泌一些副甲狀腺的蛋白,令病人身體的鈣質新陳代謝受到影響,令血液內的血鈣含量上升,因而出現口渴、尿頻
  • 霍納綜合症——症狀包括眼瞼下垂、瞳孔變小、面部皮膚排汗功能減弱等。主要原因是肺部的腫瘤或頸部淋巴結壓著神經線,令該神經線的功能受損。
臨床腫瘤科專科李兆康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