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多了一些學生自殺的新聞,原因是甚麼呢?常見原因是學業壓力、家庭關係、絕望感等等。但我沒有接觸過死者及他的家人,我、你你你你都不會有真正的答案,但在社交媒體被廣為流傳後,就會被冠上一些自殺背境和理由,炒作成熱話。然而過於具體的描述自殺方式,或是將自殺者死因過度簡化的報道,都可能導致產生模仿效應。
「學生自殺」真的可能有著「傳染效應」,但這是沒有預防疫苗接種的,不過作為家長的,可以從小鍛鍊小朋友應對壓力的能力,會有助於預防孩子將來遇到的壓力時的承受能力。

提升孩子的抗逆力難嗎?其實大部分家長都做得到,只需每天可花一些時間跟小朋友聊天,鼓勵他們分享內心感受,緊記不要給予批評,從生活瑣事閒聊開始讓一家人保持輕鬆的狀態,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小朋友將壓力藏在心中而家長不知道。還有就是要懂得「放手」,很多事情即使弄錯做得不好亦沒甚大不了,就讓孩子們自己去摸索試試吧!親身體驗,錯的時候陪在他們身旁一起面對,做得好時給予讚賞,這些孩子一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亦不會失方串,懂得坦然面對。
當你的孩子遇到身邊的同學自殺離世,如何疏理他們的情緒呢?其實成年的你和我相信經歷生死比孩子還多。不妨用同理心想想,經歷失去一個朋友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而且這個痛苦並不會突然就消失的,的確需要時間去消化接受的。
有孩子甚至會有「如果我多點關心他,他未必會尋死呢?」等的自責想法,所以家長首先要提醒他們這不他的錯,同時要疏理好孩子的負面情緒。
父母可以鼓勵孩子分享他聽到這件事的內容和他的想法,緊記保持「細心聆聽,不作批評」的態度,亦不要硬帶孩子走出自己的思維,因為心靈創傷是需要時間過渡的。建議可以分階段和跟孩子輕談,慢慢地回答他們的疑惑。青春期的孩子可能會想找朋輩分享,這也是可以的;父母緊記要讓孩子知道他們需要的時候,你們定會在旁邊。足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