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慈禧光緒 頭痛靠天麻

撰文:吳敏祺(國際中藥及食品發展聯會)

眩暈、頭痛一直困擾着無數都市人,工作壓力大,社交活動頻繁,導致肝陽上亢,現代藥理學研究結果,證實天麻具有抗血小板凝聚、降血壓、改善記憶、鎮靜催眠及抗暈眩等作用。據史料記載,光緒年間,光緒帝及慈禧太后分別患上面風(即周圍性面癱)及頭痛眩暈,經太醫診治後均是開具天麻再配以其他藥供他們治病。

頭痛
切成片的天麻

古時視作天賜之物

天麻為蘭科植物,有別於一般植物,它是沒有葉子,也沒有根,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來合成碳水水化合物,也不能直接從泥土中吸收無機鹽類等營養物質,只有生長在地下的塊莖,屬於多年生腐生植物。由於這個奇異的特質,古時被視作天賜之物,十分珍貴。縱使日本學者於1911年發現了天麻和蜜環菌有着共生關係,但直至1965年才由中國學者們成功栽培出天麻,自此天麻開始走進尋常百姓家。

天麻又名赤箭,是一種臨床使用量高及藥用歷史悠久的中藥,最早見於東漢時期的本草學專著《神農本草經》,被列為「上品」,屬於主滋補強壯,養生延年的藥物。天麻以塊莖入藥,具有熄風止痙,平抑肝陽,祛風通絡的功效。臨床用於小兒驚風,頭痛眩暈,手足不遂,肢體麻木,風濕痹痛等。

市面出售的天麻基本都是「春麻」,春麻是指採收時天麻處於休眠或停止生長的狀態,此時塊莖堅實、無空心、營養充足、並長出了「鸚哥嘴」,品質較高。採挖後必須及時加工,存放期間天麻仍會繼續生長,莖部逐漸長出,營養物質轉移,塊莖變得不飽滿,甚至出現空心現象,品質漸趨下降。

頭痛
吳敏祺

市面多薑汁炮製天麻

天麻藥食兩用,早已被列入藥食同源名錄,市面上多出售經薑汁炮製的天麻片,薑天麻袪風止痛、抗眩暈及止嘔作用較勝,更適宜應用在臨床及養生食療之上,一直以來,就有以天麻與魚和雞等食材製作的佳餚,好像川芎白芷天麻燉魚頭湯早已家傳戶曉。

筆者數年前到訪韓國釜山旅遊,當地的超級市場亦見有天麻玉米片出售,有關的產品多不勝數。然而中藥並非有病治病,無病強身,過量使用天麻或服用不當可出現面部浮腫、頭暈、噁心嘔吐及皮膚瘙癢等副作用,因此運用失當為害非淺,應用得宜則藥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