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擴散

健康Up 1 Up-(不同醫生輪流寫)-隔週四, 專欄

遠離皮膚癌由防曬開始

皮膚癌可大致分類為非黑色素瘤皮膚癌和黑色素瘤皮膚癌,以前者較常見。兩種主要的非黑色素瘤皮膚癌分別是基底細胞瘤和鱗狀細胞瘤。

個案一

李先生今年50歲,嗜好遠足, 兩年前他鼻上長出一顆肉色小粒,形狀有如顆珍珠附在皮膚上。李先生的朋友告訴他只是良性的皮脂腺增生,故他不以為意,但那增生慢慢長大,輕微觸碰也引致損口流血,他最後看皮膚科醫生, 並把那增生切除,化驗結果顯示為基底細胞瘤。

個案二

60歲的陳伯是一位漁民,一年前他發覺頭頂禿頭位置長出一塊如幣狀大小的紅塊,表面帶有皮屑,偶爾會引起痕癢。陳伯曾嘗試用治療濕疹的藥膏處理,但發覺毫無幫助,紅塊甚至有擴大跡象,半年後陳伯看醫生,診斷出患上鱗狀細胞瘤,需用外科手術切除。

以上個案發都是基底細胞瘤和鱗狀細胞瘤的典型例子。

基底細胞瘤佔整體皮膚癌六成,常發生於頭、頸和上身位置,它生長緩慢,甚少擴散致命,但若不治理,它亦可入侵皮膚內部或周邊組織,引致長期潰爛或發炎

鱗狀細胞癌佔整體皮膚癌三成, 常出現於頭頸、手和前臂等。如腫瘤大於兩厘米,或位於耳、嘴唇、面部中央、手足或生殖器位置,就屬於高危型,有較高機會擴散復發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於2019年的統計,非黑色素瘤皮膚癌位列第八位常見癌症,過往20年的發病率正急速上升,情況不可忽視。

高危因素包括:高齡、男性、白種人、紫外線照射,嚴重曬傷、輻射污染、砷中毒、免疫系統受壓抑,和過往患有皮膚癌歷史等。某些人類乳頭瘤病毒亦和鱗狀細胞瘤有關。

最有效預防皮膚癌的方法,就是從小做足防曬措施。

診斷方面,大多需要作皮膚組織活檢作病理確定。

取決於腫瘤位置、大小深度,和病人的身體狀況,以決定治療方案,其中以手術切除為最有效根治病況,醫生會將腫瘤連帶週邊數毫米至一厘米的皮膚組織一併切除,然後交給病理科醫生確定是否已徹底移除。一些細小和淺薄的腫瘤可以用削除、刮除和電灼手術,或冷凍治療等處理。如腫瘤狀況不適宜做手術,就可考慮外用化學藥物、光動力治療或放射治療等。對於一些較具入侵性的腫瘤,已復發或擴散的情況,則可能需要手術切除,合併放射治療和標靶藥物治療等。

最有效預防皮膚癌的方法,就是從小做足防曬措施。口服A酸藥物對部有高危因素的病人有預防作用。及早處理一些癌前病變亦可減少它們演變成真正皮膚癌的機會。

皮膚科專科醫生區志森

高危因素包括:高齡、高齡、白種人、紫外線照射,嚴重曬傷、輻射污染、砷中毒、免疫系統受壓抑,和過往患有皮膚癌歷史等。某些人類乳頭瘤病毒亦和鱗狀細胞瘤有關。

最有效預防皮膚癌的方法,就是從小做足防曬措施。

診斷方面,大多需要作皮膚組織活檢作病理確定。

取決於腫瘤位置、大小深度,和病人的身體狀況,以決定治療方案,其中以手術切除為最有效根治病況,醫生會將腫瘤連帶週邊數毫米至一厘米的皮膚組織一併切除,然後交給病理科醫生確定是否已徹底移除。一些細小和淺薄的腫瘤可以用削除、刮除和電灼手術,或冷凍治療等處理。如腫瘤狀況不適宜做手術,就可考慮外用化學藥物、光動力治療或放射治療等。對於一些較具入侵性的腫瘤,已復發或擴散的情況,則可能需要手術切除,合併放射治療和標靶藥物治療等。

最有效預防皮膚癌的方法,就是從小做足防曬措施。口服A酸藥物對部有高危因素的病人有預防作用。及早處理一些癌前病變亦可減少它們演變成真正皮膚癌的機會。

皮膚科專科醫生區志森
專欄, 有腫瘤言-李兆康腫瘤科醫生-隔週一

5大肺癌療法

一旦確診肺癌,當然要積極治療。

筆者曾分享以下個案:Philip是一家大公司的管理層,40多歲,已婚,有一個小朋友,太太是全職主婦。他患上肺癌,已經是兩年多前,疫情前的事了。當時,檢查證實他肺部有一個約4厘米大小的腫瘤,而且已開始擴散,確診為第四期肺癌

慶幸的是,Philip並沒有失去鬥志,他主動提出要積極治療,「就算1%機會我都要試!」醫生首先為他做基因測試,但結果證實他並不適合用標靶藥,因此主要用化療控制腫瘤。由於他的肺癌已是晚期,並非一個化療療程就可治癒。幸好現時藥物進步,他接受了不同的化療療程,每一個都幫助他延長了生命,最後更接受了最新的免疫治療。即使疫情期間,他小心翼翼,也沒有停止過治療。今天,他已經是確診晚期肺癌的第三年,仍在努力和肺癌博鬥。

近年很多治療肺癌的方法推陳出新,對腫瘤的控制比以前好,在很多情況下都能做到與瘤共存。

其實,近年很多治療肺癌的方法推陳出新,對腫瘤的控制比以前大有進步,在很多情況下能做到與瘤共存。現時可用於肺癌的療法包括:

  • 外科手術 —— 針對早期未有擴散的肺癌,痊愈率可達60%或以上。因應病情需要,手術或會切除腫瘤及周邊部分組織,甚至整邊肺部
  • 放射治療 —— 用於早期肺癌作根治性治療。也可用於手術後的輔助治療,亦適用於因年長或其他疾病不適合接受手術的患者。
  • 化療 —— 如果肺癌細胞已轉移或擴散到其他器官,醫生常會用化療藥阻止癌細胞分裂及增長。會因病情需要注射一種或多種化療藥,每個療程大約需要注射4-6次。
  • 標靶治療 —— 針對某類癌細胞特徵而設,副作用比一般化療較少,適合用於晚期肺癌而基因檢測結果符合的病人。
  • 免疫治療 —— 透過藥物激活自身的免疫系統對付癌細胞。副作用較輕微,是化療和標靶藥物以外的選擇。

專欄, 有腫瘤言-李兆康腫瘤科醫生-隔週一

鼻咽癌可以用偏方醫好?

鼻咽癌,以前被稱為「廣東瘤」,因為華南地區個案特多,包括香港,也是鼻咽癌發病率最高的地區之一。正因如此,華南地區歷來有很多偏方,聲稱有助治療鼻咽癌,而且有不少病人相信。

40多歲的舞台劇演員Sam,他家族中有鼻咽癌病史,分別是一個叔公輩和一個表哥都患過鼻咽癌。但因為本身是一個大家族,親戚眾多,Sam對於當中兩人有同一種癌症並沒有太在意,直至去年初,疫情第一波高峰期,他的演出工作已全停,大部分時間賦閒在家防疫,多數時間都在上網,豈料漸漸察覺自己聽力有少許不清,且有輕微耳鳴。

Sam懷疑是疫情造成壓力所致,又擔心是因使用電腦時間太長,因此即時減少上網,又盡量放鬆心情。但卻未能見效,他耳鳴的情況愈來愈嚴重,最後更引起了頭痛。劇團同事知道後,建議他盡快看醫生,以便疫情一過他可以重新投入演出,不受影響。

鼻咽癌由於在香港個案較多,經過多年來累積經驗,治療成效也是全球最好的地區之一。

耳鼻喉科醫生替Sam做了鼻咽內窺鏡檢查,隨後再做磁力共振及抽取活組織檢查,證實他已患了第三期鼻咽癌,轉介腫瘤科醫生。腫瘤科醫生詳細了解病情後說,由於他鼻咽的腫瘤已擴展至顱底骨,所以會引發頭痛。Sam聽後十分擔心,既擔心鼻咽癌能否治好,也憂慮治療的副作用會否引致他將來長期口乾,影響他再踏舞台。

與此同時,不少朋友紛紛建議Sam嘗試各種偏方,由於他們都是出於好意,令他一度猶疑。幸好,經過醫生和他商談和解釋,他終於同意接受放射治療和化療,整個療程約半年,現今Sam已康復,雖然疫情仍未過,但他的生活已大致如常。

其實,鼻咽癌由於在香港個案較多,經過多年來累積經驗,治療成效也是全球最好的地區之一。但先決條件是未出現廣泛擴散,而患者又肯相信醫生,接受正規的治療,而不會相信偏方、健康食品等可治好鼻咽癌。我見過不少個案,因為花了很長時間試用非正規的治療方法,結果反而錯過了治療的黃金機會,十分可惜!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李兆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