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婦科第一致命癌 – 卵巢癌

今年的母親節為5月8日,同日亦是世界卵巢癌日。卵巢癌位列本港女性常見癌症第6位,然而死亡率為婦科癌首位!主因在於病情進展快,且初期症狀不明顯,約八成患者均在晚期才確診,大大提高治療難度;加上復發率高,令死亡率更高。

黎女士現年39歲,2016年發現自己胃部不適兼身體水腫,更在一個月內暴瘦十多磅,後來看婦科醫生再照磁力共振,最後由腫瘤科醫生確診四期卵巢癌,並已擴散到腹腔及肺的外圍。

「當時我還年輕,很害怕再沒時間和丈夫、3歲的囡囡繼續相處;加上丈夫和家人支持,令我更有動力去面對這個病。」雖然治療過程辛苦,但她仍於2017年完成所有手術及化療治療,基本上可算康復。可惜在2018年9月初,黎女士定期抽血後被診斷復發。「當時我即刻哭了,為甚麼這麼快復發呢?我真的不想再受手術化療的煎熬。但為了囡囡還有丈夫,總算又捱過去了。」

2019年3月底完成所有化療療程後,黎女士情況理想,醫生告訴她有一隻口服標靶藥物,持續服用可減低復發風險,惟兩年藥費高達50萬元,難以負擔,希望政府可將該藥納入安全網,資助患者接受維持治療。

婦科腫瘤科專科謝嘉瑜醫生表示,卵巢癌的成因暫時未能完全明瞭,惟相信與卵巢長時期不斷排卵有關。患者常見的症狀,包括肚脹、腹部不適、小便頻密、大便困難及食慾變差等。

卵巢癌位列本港女性常見癌症第6位,然而死亡率為婦科癌首位!初期症狀不明顯,加上復發率高,令死亡率更高。

「卵巢癌死亡率高,是因為早期卵巢癌並無明顯症狀,難以發現。而且卵巢位於盆腔內,無法直接觀察,為檢查帶來一定困難。」謝醫生表示,「85%晚期卵巢癌患者在一線治療後會出現復發,而在每次復發後,患者存活期都會下降。如何更早地發現卵巢癌,並且有效防止復發,及延長患者的無惡化存活期,一直是臨床上的目標。」

謝醫生又出,近年卵巢癌治療有很大的進步,除了手術,放射治療及全身性治療,患者在完成治療過程後,可以利用維持治療來進一步控制病情,「臨床數據顯示,以標靶藥物作維持治療有效延長無惡化存活期。」

以口服標靶藥作維持治療費用不菲,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絡(NCCN)、歐洲醫學腫瘤學會(ESMO)及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的卵巢癌治療指南,已把維持治療包括PARP蛋白抑制劑納入指引內。另外,英國國家健康與照顧卓越研究院(NICE)、蘇格蘭醫藥聯盟(Scottish SMC)及加拿大健康藥物和技術署(CADTH)等,都已撥款把卵巢癌維持治療PARP蛋白抑制劑納入資助藥物名單中。

(左起)婦科腫瘤科專科謝嘉瑜醫生、患者黎女士及卵巢癌關愛組代表黃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