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正氣

中醫攻防-李灼珊中醫師-每週五, 專欄

出汗等於排毒?

​現代人都說要排毒,而不少網上資訊都鼓吹多流汗,認為流汗是其中一個有效的排毒途徑。的確,排汗有助排出體內廢物毒素,但要注意過猶不及:有些人天生出汗較少,即使做運動也一樣,於是為了出汗,而強行做大量的劇烈運動,甚至焗桑拿,非要出一身汗不可,這就有點太過了。

汗液是我們身體其中一種廢物,每當人體短時間消耗大量物質時,例如劇烈活動,身體就會通過流汗將過多的廢物排出體外。然而,幾時排、排多少則因人而異。若排汗比其他人少,可能有兩個原因:

  • 這人的基本排泄途徑已經足以將體內廢物排出,出汗就會較少,甚至運動時也不太容易出汗,並不需要擔心毒素在體內積蓄的問題。
  • 不易流汗也可能顯示我們身體出現某些方面的不足,例如氣血不足。從中醫角度看,若津液營衛運行不足以達到體表皮膚,就不容易出汗,這是正氣不足的表現,可以用補血行氣的中藥調理。
若坐著、睡著也出汗,除了可能因為天氣太熱,也可能因為身體有其他原因,例如陽虛或陰虛。如不去處理,只會令身體愈來愈虛寒。

所以,汗不是非出不可的,少汗也應看原因,有需要的話辨證論治。反過來說,若坐著、睡著也出汗,除了可能因為天氣太熱,也可能因為身體有其他原因,例如陽虛陰虛。如果陽虛不斷出汗,自己卻以為是正在排毒,甚至滿心歡喜不去處理,陽虛的原因沒解決,陽虛甚至有可能惡化下去,令身體愈來愈虛寒。有問題請諮詢註冊中醫師。

香港註冊中醫,中醫內科博士李灼珊
生活

新冠肺炎染疫前後湯水食譜 增強免疫力、康復調理及食療貼士

疫情嚴峻,今日衛生署衛生防疫中心宣佈,第5波累計已接近100萬人,大家都擔心自己會中招。但其實做足個人清潔,再加上中醫師提供一系列增強免疫力湯水,雙管齊下,讓自己身體更強壯。但若不幸染疫,又有甚麼湯水適合飲用,請來位元堂註冊中醫師施穎及葉永生提供市民適合飲用的湯水,材料簡單易做,一般大人小孩都適合飲用。

防中招增強免疫力湯水

至於想增強抗抵力的朋友,葉永生中醫師則推介一款藥膳湯水給大家飲用。葉醫師認為不少中藥材都有增強自身免疫力的效果,當中雲芝有健脾利濕、止咳平喘、清熱解毒及抗腫瘤功效。而靈芝則可補氣安神,止咳平喘。兩芝均可增強免疫力、延緩衰老、降血糖護肝、抗腫瘤等等療效。而這款「雙芝湯」,可以健脾化濕,養陰清肺,益胃化痰,補氣安神。另外更可加入一些食材一同煲。無論大人小朋友都適合飲,唯體質偏寒的人不適合飲用。

雙芝湯(3人分量)

材料:雲芝0.6兩、靈芝0.4兩、無花果0.3兩、北沙參0.4兩、南沙參0.4兩、陳皮0.1兩,瘦肉適量。

做法:將藥材洗乾淨後,雲芝整碎,靈芝切薄片,瘦肉切片,然後用2公升水,將所有材料全部放入,大火煲滾後轉慢火煲2至3小時,最後調味食用。

確診後中藥調理

葉醫師從中醫角度,提提確診人士於飲食上要注意,湯水一般是偏「補」為主,《內經》有云「病熱少愈,食肉則復,多食則遺」,所以確診後和剛康復的朋友,在康復後頭兩天都不宜吃肉,而湯水內多數會加入肉,故不太適合飲湯。醫師則推薦確診人士飲用以下中藥,有助祛瘟解表,利咽解毒。此湯水適合長者、大人及小朋友都適合飲,甚至平日時傷風流感均可以飲用,但需要注意自己是寒性還是熱性體質。

1.祛瘟解表、利咽解毒湯水

(偏寒體質)成分:藿香、佩蘭、蘇葉蒼朮、玄參、桔梗各0.13兩

(偏熱體質)成分:生薏米0.3兩、金銀花、連翹、桑葉、藿香、玄參、桔梗各0.13兩

做法:將藥材洗乾淨後,用500-600毫升清水,再放入全部材料,大火煲滾後轉慢火煲30分鐘便可飲用。

如何簡單區分寒熱體質?

葉醫師亦提供一般簡單區分寒熱體質的方法,不過很多人都不會是只偏寒,或偏熱兩種體質,想具體詳細自己的體質判斷,請咨詢中醫師。

偏寒體質舌頭顏色淡或暗、舌苔白,平常容易腹瀉嘔吐,大便爛但不會很臭,怕冷,身冷(不光是手腳冷,因為手腳冷的人不代表一定是寒底,因為陽熱鬱結體內無法傳達四肢,也可以出現四肢冷。),比較喜飲喝熱水。
偏熱體質舌頭顏色紅、舌苔黃,平常容易生瘡、便秘或大便爛,大便好臭,怕熱,身熱,怕熱,比較喜飲凍水。
葉醫師小貼士:
坊間瘋傳一條偏方,就是以魚腥草、茅根 、青欖、桔餅煲水飲,醫師怎樣看?
魚腥草常用於治療肺部疾病,平日用來泡茶可以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配合其他藥材如白茅根,橄欖,可以清肺止咳化痰,對治療肺熱咳嗽,咽乾有一定功效。但以上藥材屬性偏寒,寒性體質不宜單獨使用。
一般而言加入適量蘋果或雪梨有助潤肺養胃,清火止咳,但因水果含果糖,糖尿病者應注意用量。

至於另一位施穎中醫師,則認為中醫康復治療,原則以扶助正氣、益氣養陰、清除餘熱及補益肺脾。而在病發期間,身體的水分難免耗失,抗病減低了身體大量的原動力,消化系統亦見調節紊亂,所以在後期肺脾氣虛者,見胃腸道不適症狀如胃脹、大便時爛時硬、腸鳴腹痛、治療就以益氣健脾為主;氣陰兩虛者,症見神疲乏力,語聲低微,呼吸氣短等症狀,以養陰益氣為主。調理身體先要扶助正氣,清熱毒祛濕,自古以來赤小豆,薏苡仁是祛濕良方。如能祛濕氣,體內濁氣減少,細菌病毒生存的環境改變了,身體自然會慢慢好。推仲以下湯水適合一家大小飲用。

2.清熱毒祛濕湯(4至5人分量)

成分:赤小豆1兩、生薏苡仁1兩、炒扁豆1兩、葛根1兩、芡實1兩、陳皮3 錢、蜜棗3粒

做法:洗淨藥材後浸泡 30 分鐘,放入鍋内,加入清水 1.5公升,大火煲滾改中火煮 45 分鐘。

施穎醫師更認為除了去濕邪,除了去濕邪,還要留意清除身體的餘熱,市面上有清感散以全天然草本成分配製而成,比較方便。如果自己煲的話,可選用板藍根及金銀花兩種藥材。皆因這些中藥都有清熱解毒,退燒抗病毒之效,亦有提高免疫力、促進人體新陳代謝的功效,可以稱為中藥的(抗生素)。

要注意,體質虛寒,四肢冰冷的人需加生姜,但不建議飲用。至於孕婦、小朋友,甚至癌症病人亦可依照自己體質飲用。

3.清熱解毒涼茶

成分:板藍根3錢、桔梗2錢、甘草3錢、金銀花2錢。

做法:將藥材洗淨後,以500ml清水先浸10分鐘,再用大火煲滾,之後改以中火煮15至20分鐘,焗10分鐘之後可飲用。

施醫師小貼士:
很多確診後的朋友,都會比較多痰,久久未能清除。施醫師表示,如果痰白有泡的話,就是寒痰,可用陳皮來焗水。如果是黃痰,是熱症,可以吃蛇膽川貝,或含蛇陳皮。如果是乾咳沒有痰、舌苔少,不停喝水的話,多為陰虛,可以用沙參玉竹煲水飲用。
另外剛康復的人士應避免吃會「破氣」的食物,例如蘿蔔、芹菜、瓜果等。宜多吃能補氣食材,如人參、准山、薯仔等。亦不宜喝凍飲及吃「生冷」食物,如刺身、雪糕等。因為此類食品對脾胃不好,耗傷氣血,阻礙回復正氣。

在家抗疫 – 舒鬱解結茶飲

很多朋友都會因為在家長期抗疫、隔離,以致出現不開心、恐慌、不安、孤獨、無助、壓抑、抑鬱、悲觀、憤怒、緊張等,會有想疏遠逃避他人或不被重視的心態,施穎中醫師提供兩款有助舒肝解鬱的茶,製法簡單方便。

醫師表示這兩款茶飲都比較溫和,寒底、熱底均可飲用,不過有糖尿的人士不宜加入蜜棗。至於小朋友的話,可以按適量分量飲用,但如果家長的話,可給小朋友吃珍珠末,皆因珍珠末有安神定驚的作用,可舒緩緊張不安的情緒。且珍珠末有除痰解毒的功效,可以一併將體內的熱毒排出。

解鬱花茶

材料及製法:用蠟梅花、玫瑰花、銀花、菊花和杞子各3錢,煲水滾15-20分鐘即可。

健脾潤肺水

材料及製法:可用金銀花0.3兩、石斛0.3兩、菊花0.3兩、枸杞子0.3兩、百合0.4兩、蓮子0.4兩、杏仁0.15兩、蜜棗2-3粒先浸20分鐘,大火煲滾改中火煮20分鐘,焗10分鐘。

受訪醫師:位元堂註冊中醫師

位元堂註冊中醫師葉永生
位元堂註冊中醫師施穎
中醫攻防-李灼珊中醫師-每週五, 專欄

以中藥治新冠肺炎

新冠疫情橫行,中成藥成為主角,其實香港更應重視的是整體中醫中藥的應用,而不只是某一兩種中成藥。

中醫認為,新冠肺炎和其他時行瘟疫一樣,是宇宙中的一種由風、寒、濕、熱邪混合而成的瘴氣。瘴氣具有强烈傳染性,中國古代醫家已認知這是「天行之病,流毒天下」。風邪將瘴氣到處散播,來勢凶猛,這麼多種混合的邪氣令感染的人病情沉重險惡,令世人恐懼和憂慮,嚴重地影響了整個世界人類的正常生活。

寒濕之邪毒屬於陰毒,有比較纏綿難收、墮入困局的特性。陽氣較強的體質可以抗衡此疫毒。所以,新冠病毒無論經多少次變種,都可用中藥解毒和預防。

中醫藥有幾千年的歷史,對於瘴氣邪氣自有一套解救的方法。例如:風寒毒邪用中藥荊芥,寒濕毒邪用藿香,令人發燒的熱毒用青蒿,可加上布渣葉清腸胃,將瘴毒由大便排去。如果瘴氣不幸傳裡,傷及臟腑,就用人參「頂住」,就是這麼簡單。

中醫怎樣預防感冒或新冠肺炎呢?在中醫來講,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大家應該知道,咽喉是我們防禦病毒的屏障,如果我們平時食了上火的食物,例如煎炸、辛辣,就很容易引致咽喉發炎和疼痛。要知道,咽喉屏障失守,空氣中的疫毒就會乘虛而入。相信大家都曾經有這樣的經驗:今日咽喉痛,明天就感冒了,這是必然的現象。

所以,只要保護你的咽喉,少食煎炸辛辣,多飲水,少捱夜,任何病毒都很難進入你的身體。中醫還可以治未病,治未病就是提升身體的免疫功能,方法是適當服用保健中藥提升你的正氣,正所謂「正氣內存,邪不可干」,這就是最好的預防。

香港註冊中醫,中醫內科博士李灼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