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注意力

生活

逾八成護士壓力爆煲現偏頭痛

昨天(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香港醫護聯盟聯同護士學校校友會,早前進行「護士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工作壓力」問卷調查,了解護士們在疫情下面對的工作壓力,以及出現偏頭痛及各種精神壓力徵兆的情況。結果顯示,逾八成受訪護士出現相關徵狀,包括肩頸背痛(50%)、感到煩躁或憤怒 (44%)、失眠或難以成眠(41%)、偏頭痛(33%)、胃痛及消化不良 (26%)等。

部分受訪者更出現偏頭痛嚴重病徵,包括因頭痛而減少體能活動或影響思考、頭痛通常持續多於四小時、有頻密或劇烈的頭痛、頭痛時通常感到噁心,以及頭痛期間畏光或畏聲等。

中大醫院腦神經科專科醫生區頴芝指出,「偏頭痛是全球常見疾病的第三位,而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2至3倍,其中以35至39歲人士患病率最高。本港的偏頭痛患病率約12.5%,推算有近100萬港人患偏頭痛,發病年齡中位數為25歲。」

偏頭痛發作一般分4個階段,包括前驅期、預兆期、頭痛期和恢復期:

前驅期 —— 患者感到疲倦、憂鬱、忟憎、頸梗,以及會反覆打呵欠,並對光和聲音敏感。

預兆期 —— 部分患者視力會受到干擾,例如看到閃光、散光、視力模糊或「之」字形線條,部分或會感到嘴部周圍或手臂麻木刺痛、說話困難,甚至手臂、小腿軟弱無力。

頭痛期 —— 頭痛會較明顯和嚴重。

恢復期 —— 患者仍會感到疲倦、難以集中注意力情緒低落

早前進行「護士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工作壓力」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逾八成受訪護士出現相關徵狀,包括肩頸背痛、感到煩躁或憤怒、失眠、偏頭痛、胃痛及消化不良等。

偏頭痛的成因尚未有確切結論,估計是遺傳與環境因素結合造成,經期、壓力、睡眠過多或不足、暴露在強光下、強烈的氣味、天氣變化和脫水等,均有可能誘發偏頭痛。部分食物亦可能誘發偏頭痛,例如芝士、酒精、朱古力、味精及加工醃製食品。根據台灣一項研究,相比一般職業,醫護人員患偏頭痛的風險較高。

「治療偏頭痛可用止痛藥和預防性藥物,前者有撲熱息痛、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鴉片類藥物等,但須注意,有機會出現『過度使用藥物頭痛』(Medication Overuse Headache),引致惡性循環。」區醫生表示。

她指出,若偏頭痛影響生活質素、每月發作次數頻密的患者,可諮詢醫生考慮使用預防性藥物,以減少偏頭痛的發生頻率、嚴重度、和持續時間。一般在三個月治療後,一半患者的頭痛發作頻率可下降50%。

(左起)中大醫院腦神經科專科醫生區頴芝、偏頭痛患者,註冊護士何姑娘,護士學校校友會創會主席及現任副主席,註冊護士吳姑娘。
專家身教-鄭穎珩心理學家-隔週二, 專欄

二人結婚變成三個家庭的事?

很多新人都以為結婚是兩個人的事,事實上一段婚姻連繫著三個家庭三代人。每個人自己原生家庭的家庭關係,父母孩子之間的相處,甚至兄弟姊妹間的關係,對整個人的成長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別以為這是名門望族的事,其平民百姓家都有著一個屬於自己的「家庭背景」,對整個人生亦影響深遠。

影響總是來自不知不覺間,家庭生活每日都在潛移默化每個成員。換個角度說會容易令人明白點,舉例說如果父母關係和諧的話,子女將來成家立室時就會有更大機會和自己的另一半有好的關係;相反,如果父母之間關係有矛盾,孩子將來就會容易和另一半有矛盾。造成這個循環影響最大的原因孩子們的成長時期,孩子常常都會成為了父或母其中一個較親迎的生活伙伴,所以當子女自己長大後有發展屬於自己的戀愛和婚姻關係時,他們心底裏亦放不下從小和父母相處的影子,所以就會大大影響了自己的婚姻關係。

A先生的孩提時代父母因為工作長期需要分隔兩地,直至最近父母皆退休了,兩夫婦才能真正住在一起,但長久沒有相處包容,生活上的矛盾不斷地發生。今天的A已有自己的太太和孩子,但因為退休父母的相處矛盾,讓他幾乎天天都回老家,花了很多時間去開解父母,處理兩老之間生活習慣和思維上的分歧,顧此失彼下就完全忽略了自己的妻子了。

如果父母關係和諧的話,子女將來成家立室時就會有更大機會和自己的另一半有好的關係;相反,如果父母之間關係有矛盾,孩子將來就會容易和另一半有矛盾。

家庭就像缺了一隻角,A先生妻子也不自覺地將情感和注意力偏向子女身上。及後妻子發現孩子成績愈來愈差,更伴隨著很多如上課時不專心和情緒不受控等的問題,讓夫婦不得不一起正視問題。雖然A和妻子在表面看來沒分別,人前人後仍然夫妻身份,但親子感覺特別敏銳,孩子已感受到父母關係愈來愈疏離。

這情況可能是孩子們看到了父母之間出現很多問題,會不自覺地希望吸引父母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尤其忽略了自己的一方,最常見就是讓自己不聽話學業下滑,因為通常學業問題最易令父母緊張起來,是父母目標最一致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