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流汗

生活

本港治療淋巴癌新突破

淋巴癌主要可分為兩種:何傑金氏淋巴癌和非何傑金氏淋巴癌。非何傑金氏淋巴癌為十大常見癌症之一,也是致命癌症第八位。 最常見的非何傑金氏淋巴癌當中,包括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病徵不明顯易忽略,是一種擴散快兼侵略性高的癌症。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於2022年第二季,以網上問卷訪問了82名淋巴癌患者,了解他們對最新治療的認知與看法及對治療的期望等,結果顯示,在非何傑金氏淋巴癌患者中,逾六成受訪者為「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其次為「濾泡性淋巴癌」。

早期的非何傑金氏淋巴癌症狀不明顯,也易被忽視。患者有機會持續出現以下的症狀:頸、腋窩或腹股溝內有不痛的淋巴結腫脹,晚間大量流汗發燒消瘦、咳嗽、呼吸困難胸痛、腹部疼痛、腫脹或有飽脹的感覺。「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是最常見的高毒性或急性非何傑金氏B細胞淋巴癌,生長速度較快。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病情可在幾個月內迅速惡化,約三至四成患者接受一線治療後會出現復發;約一成患者屬難治性,對一線治療沒有反應,其整體存活期約半年。      

在這方面,本港治療有新突破。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詹楚生醫生表示:「復發 /難治性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患者的整體存活率較差。在治療分面,患者可選擇造血幹細胞移植,如不適合移植者,則需要接受二線或以上治療。這類患者的治療方案為傳統方法治療(抗CD20免疫治療+化療),及本港近年註冊的新治療方法,包括一、抗CD79b免疫治療組合,及二、CAR-T細胞治療,為患者帶來新希望。」

淋巴癌主要可分為兩種:何傑金氏淋巴癌和非何傑金氏淋巴癌。最常見的非何傑金氏淋巴癌當中,包括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病徵不明顯易忽略,是一種擴散快兼侵略性高的癌症。

現時這兩項新的治療方法已立入醫管局的藥物名冊,而CAR-T細胞治療亦屬安全網下受資助的治療選項,惜CD79b免疫治療組合尙未納入相關資助範圍。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主席方嘉儀女士表示:「復發 / 難治性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對患者及照顧者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但是政府仍未就CD79b免疫治療組合提供相關資助。CD79b免疫治療組合獲美國FDA、歐盟EMA認可已逾兩年多,多個國家(日本、美國、加拿大和歐洲多國)亦已為這病患者提供相關的藥費資助。盼望政府能積極考慮將有關新的治療方案納入安全網,減輕患者在接受治療時面對的經濟壓力。」    

(左起)方嘉儀女士、詹楚生醫生、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患者Stella
中醫攻防-李灼珊中醫師-每週五, 專欄

出汗等於排毒?

​現代人都說要排毒,而不少網上資訊都鼓吹多流汗,認為流汗是其中一個有效的排毒途徑。的確,排汗有助排出體內廢物毒素,但要注意過猶不及:有些人天生出汗較少,即使做運動也一樣,於是為了出汗,而強行做大量的劇烈運動,甚至焗桑拿,非要出一身汗不可,這就有點太過了。

汗液是我們身體其中一種廢物,每當人體短時間消耗大量物質時,例如劇烈活動,身體就會通過流汗將過多的廢物排出體外。然而,幾時排、排多少則因人而異。若排汗比其他人少,可能有兩個原因:

  • 這人的基本排泄途徑已經足以將體內廢物排出,出汗就會較少,甚至運動時也不太容易出汗,並不需要擔心毒素在體內積蓄的問題。
  • 不易流汗也可能顯示我們身體出現某些方面的不足,例如氣血不足。從中醫角度看,若津液營衛運行不足以達到體表皮膚,就不容易出汗,這是正氣不足的表現,可以用補血行氣的中藥調理。
若坐著、睡著也出汗,除了可能因為天氣太熱,也可能因為身體有其他原因,例如陽虛或陰虛。如不去處理,只會令身體愈來愈虛寒。

所以,汗不是非出不可的,少汗也應看原因,有需要的話辨證論治。反過來說,若坐著、睡著也出汗,除了可能因為天氣太熱,也可能因為身體有其他原因,例如陽虛陰虛。如果陽虛不斷出汗,自己卻以為是正在排毒,甚至滿心歡喜不去處理,陽虛的原因沒解決,陽虛甚至有可能惡化下去,令身體愈來愈虛寒。有問題請諮詢註冊中醫師。

香港註冊中醫,中醫內科博士李灼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