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淋巴

專欄, 有腫瘤言-李兆康腫瘤科醫生-隔週一

電療位置可否塗防曬霜?

夏天其中一個經常困擾癌症病人的問題,就是皮膚。先分享一個個案:

有一位患鼻咽癌的男士,50歲左右,幸好發現得早,鼻咽癌早期根治率很高,一般靠電療(放射治療)和化療根治。這位病人喜歡運動,發現有鼻咽癌之前每個星期都游水行山。由於發現得早,電療和化療對他的身體影響不大,治療期間仍可繼續做運動。

其實醫生已曾提醒這他,要注意別曬得太多,但他沒放在心上,覺得自己體力上仍可做運動,當然不想錯過⋯⋯不巧就在他於日間游水時,沒注意防曬,游完過後發覺電療的位置被曬傷了,之後的電療都要較為小心。

事實上,電療或多或少會令皮膚灼傷及發炎,所以電療期間更要做足防曬。倘若電療後再接觸強烈紫外線,會加劇皮膚受傷害的機會。當中頭頸癌及鼻咽癌的患者更要多留意,因為接受電療的位置外露,更不宜暴曬,外出時要戴帽、拿傘或圍上絲巾,保護受電療照射的範圍。

因為,鼻咽癌較易擴散至淋巴組織,所以電療時除了鼻咽位置,會連同淋巴組織一起放射,以消滅肉眼看不到的異常細胞,所以頭頸部位其實有多個位置都會屬於電療位置,一旦電療期間不小心保護,被猛烈陽光曬到,就有機會曬傷。

常有病人問:「搽防曬又得唔得呢?」不錯,平日我們塗抹防曬霜,可以減低經常曬傷、患上皮膚癌的機會;但若已患上皮膚癌,電療期間就不宜塗防曬。因為塗了藥膏或膏狀物在皮膚上接受電療,反而會增加接收到的電療輻射量,積聚在皮膚表面,令皮膚傷害更大。如果不需要電療,例如只做化療,夏天外出就可戴帽、穿長袖上衣和長褲,並且可塗防曬霜,這樣對皮膚的保護就會更好了。

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李兆康醫生

生活

中西合療有助舒緩癌病

隨著中醫學在香港日漸受到重視,香港人對中醫學了解更多,亦對中醫的信心大大提升,中西合療也成為部分香港癌症病人選取的方案之一。臨床腫瘤科專科蘇子謙醫生同時亦為一名註冊中醫,蘇醫生分享道:「中西結合治療,當然亦是因人而異、因病而異,對症下藥,好處在於可以互相補位,為病人找一個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免疫療法與中醫結合

蘇醫生說,中西合療治療癌症要解釋給市民大眾不易,他為我們分享了一個病人的例子:

一位70多歲的女病人患上肺癌,一直在接受免疫療法,雖然對她來說治療效果明顯,可是免疫療法的副作用令她全身長滿水泡,苦不堪言。「免疫療法令她身體的免疫系統紊亂,而且亦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最後她本人決定停止免疫療法,但停藥後淋巴已開始脹大,意味著癌細胞漸漸活躍起來;病人之前亦試過化療,她認為副作用太辛苦,不打算再做,於是我們決定試試只用中藥為病人抑壓癌細胞。」

最初只用中藥時,效果不甚明顯,但幾個月後蘇醫生再為病人檢測癌細胞指數,發現幾近已達正常水平,她全身亦只是剩下一顆細細的淋巴腫瘤,做抽針亦發現沒有癌細胞了。「我給病人的只是溫和的中藥,所以我相信腫瘤仍然存在,只是癌腫瘤在身體裡僵持住,被中藥抑壓著;可以有這樣的效果,相信是因為病人之前做過免疫療法,藥物在身體中活躍了就長期有效。」這就是一個「中西合療,帶瘤生存」的好例子了。

中西結合治療,會因人而異、因病而異,對症下藥,好處在於可以互相補位,為病人找一個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中醫防癌 情志最重要

中醫學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精補」,蘇醫生解釋這句的意思是與其食補品調理身體,不如好好管理自己的情緒,《黃帝內經》說的「思則氣結……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大概解釋是思慮太多人,就會氣血運行不順因而「氣結」。

中醫常說氣機鬱滯就會影響身體,蘇醫生亦表示,在中醫學上,乳癌胰臟癌等都有可能是情緒和抑鬱所引起,他認為長期處於情緒不佳的狀態會容易有癌症,所以預防癌症其中一個重點是放鬆心情,作息定時,就是中醫常說的「調情志」。

臨床腫瘤科專科蘇子謙醫生
專欄, 有腫瘤言-李兆康腫瘤科醫生-隔週一

多生痱滋會變口腔癌?胸圍太緊又易有乳癌?

口腔癌的發生與口腔長期受到刺激,而產生細胞變異有密切的關係,例如台灣人傳統喜歡嚼食檳榔,也是一個口腔癌的主要成因。其他如:吸煙、喝酒,也是現時所知的口腔癌成因。而生痱滋有時可能是因為感染過濾性病毒,或口腔不清潔而導致黏膜發炎,但這些情況和口腔癌並沒有具體關係。

至於為何有以上的謬誤說法,可能是因為口腔癌最早出現的病徵,有時是口腔潰瘍,近似生痱滋,而令人誤會生痱滋同口腔癌有關。但若不是生痱滋,那麼一開始已經是口腔癌的病徵。

所以,生痱滋最需要注意的可能是簡單的消炎,和日後口腔清潔的問題,而無需過度擔心會變成口腔癌。但當然,如果生痱滋持續不退,甚至變得有點異常,就應該趕快去睇醫生檢查一下。

口腔癌最早出現的病徵,有時是口腔潰瘍,近似生痱滋,而令人誤會生痱滋同口腔癌有關。

還有另一個常見謬誤:胸圍太緊易有乳癌

其實,並沒有證據顯示,長期戴大小不適合的胸圍會增加乳癌風險,這只是數年前開始在網上流傳的謬誤。

不過,我還是建議女士們應該佩戴大小適合的胸圍。除此之外,亦應該定時定候做乳房檢查,包括成年後可開始每個月自我檢查,以及由45-50歲起每一、兩年做一次乳房造影或超聲波檢查,希望萬一有乳房腫瘤,便可以及早發現。因為乳癌若能在早期發現,透過手術和藥物治療,現在的痊愈率是很高的。

亦有不少人曾經問我:去按摩「通淋巴」會否增加患乳癌風險?

基本上,淋巴是人體一些正常的通道,作用是將皮下組織多餘的水份引流,回到人體的循環系統。透過按摩是否有能力通淋巴,就不得而知,但相信這樣做並不會增加乳癌的風險。反而應小心,不適當的按摩有機會引起肌肉拉傷細菌感染等等。

臨床腫瘤科專科李兆康醫生

專欄, 有腫瘤言-李兆康腫瘤科醫生-隔週一

肺癌病徵不明顯 別錯信咳是病患主因

肺癌的症狀,很多人會明顯有病徵,然而亦有很多人沒有病徵。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最新數字,2019年肺癌是香港頭號癌症,亦是頭號死亡個案最多的癌症,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肺癌早期沒有病徵,很多時連咳都沒有,所以病人自己很難察覺,到身體出現一明顯的症狀,再檢查確診肺癌,大部份都已經是晚期,亦因為這樣,所以死亡率才這麼高!

肺癌的病徵不一定會咳,但如果超過40歲,就要多一點留意自己身體發出的警號,有機會早一點發現肺癌,包括:

咳嗽持續三週以上。

.咳出的痰中帶血。

.出現呼吸不順、喘息困難、聲音沙啞的現象。

.不明原因且持續的胸悶、胸痛,通常在深呼吸時更明顯。

體重異常減輕。

.頸部摸到淋巴結硬塊。

.突然覺得這陣子全身乏力,骨關節疼痛、腫大及活動受限。

.杵狀指。

「杵狀指」可能大家較少聽過,它一般發生於長期缺氧狀態,例如病人有長期慢性肺部疾病。而長期吸煙會引致肺部功能受損,令肺部長期缺氧,所以有部分肺癌病人會有杵狀指。

肺癌早期沒有病徵,很多時連咳都沒有,所以病人自己很難察覺,到身體出現一明顯的症狀,再檢查確診肺癌,大部份都已經是晚期,亦因為這樣,所以死亡率才這麼高!

以下The Schamroth Window Test可自我初步檢查是否有杵狀指:

  1. 左右兩手食指彎曲,第一節並靠在一起,指甲貼著指甲。
  2. 檢查兩邊指甲的甲床位置,並靠後有沒有出現一個可透光的菱形空間。若沒出現菱形空間,即代表可能有杵狀指,建議諮詢醫生找出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