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炎症

健康Up 1 Up-(不同醫生輪流寫)-隔週四, 專欄

低頭族小心肩頸背痛加劇

肩頸背痛在香港非常普遍,哪些人最容易有這問題呢?其實有一個簡單的統稱 —— 低頭族。

近年不論年紀,都有很多人成為了低頭族。當然,若是小朋友,值得注意的是花太多時間打機成為了低頭族,尤其有時看見一些BB坐在BB車上都在看平板電腦。而成年人來說,大部分人每日手機不離手,無論閒談或公事上使用通訊軟件都愈來愈普遍。此外,在辦公室內長時間使用電腦,也很容易變成低頭族。

在生理上,肩頸的角度不正確即容易發生肩頸背痛。所以,除了低頭族,有一些維修性的工作,經常需要抬頭專注進行維修,也會造成肩頸背痛,原理和低頭族是一樣的。

以上的不良姿勢若長期習以為常,不及早處理,久而久之就會變成嚴重發炎,像機械人般頸部關節不能活動自如。偶然也有些病人,雖然看過脊醫,接受了治療,卻沒有理會脊醫的整體建議,結果除了炎症繼續存在之外,還可能演變成頸椎提早退化。病人可能經常感覺痠痛疲累,頸部開始無力,頭痛,頭部好像愈來愈重。嚴重時會影響血液輸送到腦部,而頸椎退化最終會導致骨刺、椎間盤突出等問題。

脊醫治療肩頸背痛,主要以手法治療配合關節矯正技術,以準確和輕快的手法將錯位的關節復位。這些手法治療是建基於解剖學,再配合適當的儀器例如射頻技術,除了讓關節復位,也替關節附近的肌肉消炎止痛,並增加關節的活動範圍,擺脫機械人狀態。

肩頸的角度不正確即容易發生肩頸背痛。

長遠來說,必須採取措施預防肩頸背痛復發。首先,最重要的是改善長期的不良姿勢,因為很多人的痛症都是因長期不良姿勢而逐漸形成的。例如看手機、看書時,應盡量和眼睛成水平,不要讓頭垂得太低。家中工作室或辦公室的座椅,必須調校適當的角度和高度,坐姿方面要坐直,腰部和大腿大致成90度,關節也應大致成90度。最後,坐著時雙腳要避免懸空,需要時可使用適當的腳墊。而使用滑鼠或平板電腦時,前臂必須有承托,不要「吊手」。而每坐著一小時,應起身放鬆一下肌肉,尤其頸部肌肉,也有助預防肩頸背痛。

註冊脊醫吳慕德

生活

剝牙有助瘦面?智慧齒Q&A逐一解答

智慧齒對於不少人來說都是一段痛苦的經歷,可能很痛,甚至可能發炎。而部分人則相反 —— 根本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出過智慧齒。以下的Q&A,就由牙科醫生陳思昕為大家解答一些關於智慧齒的常見問題。

Q=問題 A=牙科醫生陳思昕

Q1.   是否人人都會生智慧齒?一般大約甚麼年紀?

A:智慧齒不是每個人都會生,有些人天生沒有智慧齒;有些人的智慧齒深埋在牙骨下,不出來打擾人;有些人的智慧齒甚至多於4隻。它是口腔內牙槽骨上,最裡面的第三大臼齒,如果有智慧齒的話一般於17至25歲時長出。以前被視為智慧成熟的證明,因而得名「智慧齒」。不過每個人情況不同,也有人60多歲才出智慧齒。

Q2.     甚麼情況下需要拔除智慧齒?為甚麼不是人人的智慧齒都需要拔除?

A:智慧齒的生長情況因人而異,但很多人的顎骨發育往往不足夠讓智慧齒完整長出,令全隻或局部牙齒埋藏在牙骨或牙肉底下 ,俗稱「阻生智慧齒」。

由於智慧齒位置大多生長不正,所以難於打理或清潔,甚或是橫生而頂著前面的第二臼齒,導致食物殘渣容易嵌塞,不少患者會有著不同的狀況而不適,包括牙肉腫脹發炎,蛀牙或令前面的牙齒鬆動等。如果問題嚴重或已危害旁邊的牙齒,造成生活、飲食、儀容上的影響,就應盡早考慮把根源的智慧齒拔除。

如果智慧齒能以正常角度完整長出,並且上下牙可以咬合,又可以清潔得到,智慧齒也可被視為有功能的牙齒,那麼這種情況下的智慧齒則可以盡量保留。

Q3.     智慧齒是否唔痛、唔發炎,就唔使剝?

選擇拔除智慧齒可分為治療性及預防性。治療性是智慧齒已為病人帶來不適或出現一些問題例如囊腫,而需要拔除;預防性則是病人暫時沒有因智慧齒而感到不適,但如智慧齒經常楔進食物和清潔困難,為避免將來引起問題,可在未出問題時把智慧齒拔掉。

另外,因為牙科技術的進步及普及,不少市民會作牙齒矯正或植牙手術,在這些情況下,即使沒有明顯的病徵及不適,智慧齒皆可能被視為障礙而被拔除。

囊腫炎症屬於慢性的話,不會為病人帶來明顯不適,通常需要X光檢查才可以了解狀況,所以無痛、無不舒服並不等於牙齒是健康的。

由於智慧齒位置大多生長不正,所以難於打理或清潔,甚或是橫生而頂著前面的第二臼齒。

Q4.     拔除智慧齒會有後遺症併發症嗎?

與一般口腔手術一樣,拔除智慧齒亦伴隨著一定風險,尤其是下顎智慧齒。比較常見的術後問題包括拔牙後的幾日傷口流血、面部腫脹和疼痛。因為智慧齒生長位置接近三叉神經,若處理不當,有機會影響口腔與面部神經的感覺或味覺。幸好,近年來為減少併發症出現,發展出相應的牙科新技術。首先是3D立體掃描,即採用3D X光及錐狀射束電腦斷層掃描的技術,從三維立體影像中分析出智慧齒及神經線的準確位置。通過精準的X光影像評估及脫牙技巧,在手術中把牙齒分割成小份後移除,減少因擺動牙腳而引致牙槽神經受損。

但如果牙腳跟神經線的距離過於接近,便要考慮採用牙冠切除法(Coronectomy)。這種方法只需切除智慧齒牙冠而不必拔去牙腳,把部份沒感染的牙腳留在牙骨槽,減低直接傷害到神經線的風險。

Q5.     曾聽人說,剝完智慧齒塊面會瘦些?是否建議為了瘦面拔除智慧齒? 剝智慧齒並不會瘦面,面形輪廓是由顴骨、上顎骨和下顎骨等骨骼所決定,除非失去門牙支撐嘴唇,嘴唇就會明顯凹陷。醫生不會建議純粹為了瘦面而拔除智慧齒,通常是因治療或預防而建議拔除智慧齒。

牙科醫生陳思昕
中醫攻防-李灼珊中醫師-每週五, 專欄

偏寒體質易患癌?

人為甚麼會患癌症呢?現代中西醫的專家們都有很多假想:有人認為癌症屬於熱毒,有人認為癌症屬於遺傳,有人認為癌症屬於器官細胞老化變異,有人認為很少病的人容易患癌……這種種的假想都有一定的病例。

癌症確實屬於一種毒邪,是一種非常非常毒的毒氣積聚。毒邪侵入人體,在人體體內極速膨脹,將人體一個又一個器官像冰塊一樣凝固,喪失功能痛苦地死去。如果說癌症是熱毒,我認為不成立,熱毒屬於炎症,應該有紅、腫、熱、痛等陽性反應;熱毒容易痊癒,但癌症至今仍沒有特效藥物治療。

到底癌症屬於一種甚麼毒呢?要有明確的診斷才可以正確用藥。在我的臨床經驗中,我發現癌症是屬於一種寒毒。因為患癌的器官如冰塊般硬,沒有紅、腫、熱的表現。寒毒在身體內擴散,將器官、細胞、血液凍結喪失功能。人體會慢慢消瘦,面色變青、黃、黑及灰暗。寒毒充塞身體,到最後而產生不堪負荷而僵硬劇痛死亡。寒毒的痛比熱毒的痛嚴重得多。

癌症確實屬於一種毒邪,是一種非常非常毒的毒氣積聚。

人體的寒毒又從何而來的呢?我認為,寒毒屬於一種胎毒,是一種遺傳體質,也即遺傳基因;自身帶有寒毒的人體質比較偏寒,人年紀大身體器官開始衰退,命門之火開始式微,所以年老的人體質也會漸漸偏寒,人到了50歲後,偏寒的體質也會容易患上癌症。

體質偏寒或者老了偏寒的人,未必都會患上癌症,古人有云:「因內有寒毒之氣,外有非時之感……」亦即這非時之感是誘發的因素也。現代人比以前的人更易患癌;因為凍的食物和飲品,凍的空調環境令人體的生命之火減弱。生命之火不能溫養臟腑而致內寒滋長。或者是太多帶有激素的食物和改變基因的食物,影響了人體細胞的新陳代謝,這些都是誘發因素。

香港註冊中醫,中醫內科博士李灼珊

Peg 姑 - 快樂生B, 專欄

分娩中發燒

有不少準媽媽在產房內都會出現發燒的現象,究竟原因是甚麼?會影響子宮內的胎兒嗎?又應該怎樣處理呢?

很多人一想起發燒,就會想起「有病」,其實又未必;準媽媽在產程中體溫升高,極大原因只是缺水之故。她們的子宮要規律又強烈地收縮,把BB逐漸推進骨盆,令子宮頸張開,BB才能出世,這過程平均歷時十多小時;子宮肌肉沒間斷地收縮與放鬆,同時準媽媽還要作深呼吸令自己放鬆,簡直比馬拉松選手數小時的跑步更漫長,需要極多的水份補充呢!大家對此都較易忽略,令自己缺水,甚至脫水,體溫容易過度升高,出現發燒的狀況。因此,無論入院與否,準媽媽打從感受到規律的子宮收縮,需要深呼吸作紓緩開始,便要記得適切地為自己補水,否則BB在妳體內就像焗桑拿一樣,很熱之餘又會心跳加速,容易不適!

第二個發燒的原因,是身體出現炎症的徵兆。尤其當子宮穿了水,即胎膜破了,沒有完整的保護膜保護着胎兒和子宮,外界細菌就較容易經由陰道進入體內,感染子宮和BB, 對母嬰造成危險;婦產科醫生一般都建議立即服用退燒藥及抗生素,減少炎症加劇;到BB出世後,要繼續觀察母嬰情況,確定雙方都健康無恙。由於炎症後果可大可小,因此別介意醫護人員初見發燒徵狀便即慎重處理啊!

而第三個準媽媽在產程中發燒的原因,是有可能出現難產的情況。雖然未有研究顯示此因果關係,但臨床上不難觀察到,準媽媽在產程中,子宮收縮規律而有效,但胎兒的頭仔總是卡在媽媽的盆骨內,不能再往下墜,有些媽媽同時開始發燒,就像雙方努力奮鬥擠壓,但得不到成果一樣。此類發燒的原因未明,但若經數次檢查後,胎兒的頭似乎還未有進一步下墜,通常被診斷為「頭盆不稱」(CPD, CephaloPelvic Disproportion), 即胎兒頭部與媽媽盆骨的比例不相稱,或許是胎兒頭仔較大,或許媽媽骨盆較細,又或只是胎兒的頭部姿勢有異,令它下墜時受阻。這種情況下,通常要轉剖腹產誕下BB, 以免胎兒繼續受阻,增加風險。

產房內,準媽媽和胎兒出現各種不同的徵狀,可能只是正常不過的現象,也可能是危機的先兆,所以有甚麽疑問,都不妨與助產士溝通,這樣可免卻不必要的憂慮,又不會忽略潛在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