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生冷食物

專欄, 有腫瘤言-李兆康腫瘤科醫生-隔週一

抗癌治療期須戒吃生冷食物

今年天氣真的很熱,踏入5月已有酷暑的感覺!炎夏對一般人來說是頗辛苦的,對正接受治療的癌症病人就更多事情需要注意,例如飲食方面。這裡可先分享一個個案:有一位乳癌病人,50多歲,本身很喜歡吃日本料理,在化療期間仍吃喜愛的壽司,但早前有一次,她吃了街上外賣回家的壽司後,出現肚瀉、發燒的腸胃炎徵狀,醫生囑咐她吃兩日粥水,並且處方抗生素給她,因為驗血發現有大腸桿菌的踪跡。

儘管這類腸胃炎不會影響癌症病情,也不會影響化療效果,但病人仍是要注意的。以這病人為例,因為她患過腸胃炎,下一次化療時,醫生衡量過各方面情況,就認為需要減少化療藥的劑量。少一點劑量對治療影響未必很大,但因為是被迫減少劑量,當然不理想,應該盡量避免會出現這種情況。

當癌症病人正接受化療時,建議戒吃生冷食物,尤其壽司、魚生等未經煮熟的食物,以免受到細菌感染。

所以當癌症病人正接受化療時,建議戒吃生冷食物,尤其壽司、魚生等未經煮熟的食物。而家中無論甚麼食物,都要處理好,例如吃了半包的薯片、飲了一半的樽裝飲品等,都應小心存放,以免受到細菌感染。

在此必須指出,癌症病人從飲食上讓細菌入侵,即使輕微的細菌感染都可引致大問題,例如有機會出現腸胃炎或肺炎外,更嚴重的是細菌入血,可造成危及性命的敗血病。敗血症是指病人受到細菌、病毒或是黴菌、寄生蟲的感染,出現發燒、心跳變快、白血球上升的症狀,有機會引起血壓下降、休克,甚至造成呼吸無力、呼吸衰竭,抗病力較弱的癌症病人千萬別輕視。

臨床腫瘤科專科李兆康醫生
中藥師之旅-中藥師-隔週三, 專欄, 醫脈相承-倪詠梅中醫師-隔週三

體質下降全因凍飲?

多謝《都市日報》邀請,可以在這個專欄和大家分享中醫的知識和體會。總是有病人問:「為什麼中醫總說不可以飲凍飲?吃生冷?我看中醫又說要清熱,那我直接飲杯沙冰,喝下去肚子冰冰的,不就很清熱了嗎?」

中醫說不能吃生冷,是因為「陽氣」是生命的根本,活人是暖暖的,當生命消逝了才是冰冷的。身體各個臟腑都要靠陽氣才可以運作,如果我們常常喝冷飲、吃生冷如雪糕、沙律等等,都會削弱陽氣,令臟腑的功能變得低下,出現種種不適。例如脾胃陽虛,就會易胃痛、胃氣、腹瀉等等;肺氣寒的話,就會咳嗽、久喘、痰多;腎陽虛的話,說會疲勞、怕冷、腰膝酸痛、不孕、性功能低下。尤其是女性,氣血一般較弱,生冷對身體的影響更大。

以上的情況不一定在吃生冷後立即出現,過程可能很緩慢,甚至到三十歲以上,身體質素慢慢下降時才出現。因此吃生冷一時爽,可是對身體的影響卻是緩慢而久遠了。

體質下降 凍飲成致命元兇
中醫說不能吃生冷,是因為身體各個臟腑都要靠「陽氣」才可以運作,如果我們常常喝冷飲、吃生冷如雪糕、沙律等等,都會削弱陽氣,令臟腑的功能變得低下,因而出現種種不適。

可是話說回來,香港的夏天長,動輒就三十多度,這時候還喝熱飲實在是難以忍受;亦有一些人體質燥熱,冬天也不怕冷,整天都易出汗。他們往往會奇怪,既然每次看中醫都是清熱,倒不如我飲杯沙冰,一杯到肚,整個人都涼快了,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喝冷飲不等如清熱,冷飲的確可以降低身體的溫度,令整個人感覺涼快一點,煩躁的感覺也少一點。但問題是它只是「溫度冷」,本質並沒有清熱的效果,只有喝的時候舒服,不喝的話煩熱的感覺又會再回來。

從中醫角度看,只有性寒、性涼的食物/藥物才可以清熱,溫度不是最主要的。舉一個例,薄荷性涼,即使它在常溫狀應,飲用時也會令人帶有涼意,這些性涼性寒的中藥,才可以從根本清除內熱,因此涼茶即使熱飲,也是有效的。

吃生冷喝冷飲,帶來只是一時的舒服,可是伴隨的是整體體質緩慢下降,大家一定要忍口,尤其是在冬天,沒有必要的話就不要點冷飲了。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碩士、註冊中醫師倪詠梅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碩士、註冊中醫師倪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