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症狀

專欄, 有腫瘤言-李兆康腫瘤科醫生-隔週一

肺癌6大隱形症狀

說起頭號殺手肺癌的症狀,大部分人都會聯想到長期咳嗽,但其實,早期的肺癌大多數沒有症狀,又或偶然會有些症狀,卻較少人知道這些症狀和肺癌有關。如果可經由這些較少人知的症狀發現肺癌,有機會可早些開始治療,增強療效,包括以下6種症狀:

  • 杵狀指——一般發生於長期缺氧狀態,例如病人有長期慢性肺部疾病。而長期吸煙會引致肺部功能受損,也有機會引起杵狀指。不過,杵狀指也可由其他肺部疾病、心臟病、腸胃病、肝病、甲狀腺疾病等引起。亦有部分杵狀指屬家族遺傳,不代表身體有病。
  • 肩膊或上臂痺痛——肺癌可由肺部上方,擴散至肩膊或上臂的神經線,引起肩膊或上臂痺、痛、乏力等症狀。
  • 上半身腫脹和變色——導致這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回流心臟的大靜脈受到肺部腫瘤或縱隔淋巴核擠壓,令血液不可以回流心臟,令病人出現「手腫面腫」的情況,甚至頸部的靜脈也會脹起,胸口也會有微絲血管脹起的情況發生。受影響位置的皮膚有機會變成紫藍色。
  • 無端失聲——主要的原因是,晚期的肺癌或者轉移到縱隔的淋巴核,壓著聲帶的神經線,令到聲帶不能活動,從而引致失聲。
  • 異常口渴、尿頻——肺癌的癌細胞可能會分泌一些副甲狀腺的蛋白,令病人身體的鈣質新陳代謝受到影響,令血液內的血鈣含量上升,因而出現口渴、尿頻
  • 霍納綜合症——症狀包括眼瞼下垂、瞳孔變小、面部皮膚排汗功能減弱等。主要原因是肺部的腫瘤或頸部淋巴結壓著神經線,令該神經線的功能受損。
臨床腫瘤科專科李兆康醫生
專欄, 有腫瘤言-李兆康腫瘤科醫生-隔週一

7大主因變肺癌高危人士

早前,醫院管理局癌症資料統計中心公布最新癌症數字,2019年本港癌症個案再創新高,有逾35,000萬宗,按年增加3.1%。當中最矚目的是,肺癌取代腸癌,「重奪」頭號癌症位置,確診人數比2018年上升了6.2%,而引致死亡的個案數字亦居頭位。

直至目前,吸煙仍是「頭號癌症的頭號成因」:大約90%的男性肺癌患者,都是吸煙者。而衞生署資料顯示,有10%吸煙人士最終會患上肺癌;吸煙人士患肺癌的風險是非吸煙人士的20倍!

吸煙仍是「頭號癌症的頭號成因」:大約90%的男性肺癌患者,都是吸煙者。

除了吸煙這個頭號成因,肺癌其他的風險因素也不可忽視,大家可看看以下風險因素你「中」了多少,若覺得自己是高危一族,即使無任何不適症狀,也值得考慮諮詢醫生,檢查一下:

1. 40歲以上的男性。

2. 煙齡超過10年的吸煙人士

3. 家人有吸煙習慣。

4. 長期接觸並有機會吸入化學品或建築物料。

5. 長期吸入廚房油煙。

6. 長期吸入燃燒香燭的煙霧。

7. 膳食中長期缺乏新鮮蔬菜、水果和含豐富維他命A的食物。

臨床腫瘤科專科李兆康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