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百厭

專欄, 提起精神-張漢奇精神科醫生-隔週二

ADHD竟然與腦部功能問題有關?

過度活躍症,其實現在全名是「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ADHD),父母對這都非常關心,但有時卻未能搞清,子女的問題是專注力失調(AD),還是過度活躍症(HD)?

其實,大多數患ADHD的小朋友,都同時有兩方面的問題。可以講,每10個ADHD患者之中,大約有7個是同時有AD和HD。研究亦指出,ADHD小朋友當中,只有三成是只有專注力失調而沒有過度活躍的問題。

雖然AD和HD大多「孖住出現」,但這兩種問題表現出來的行為特徵是不同的。所謂專注力失調,就是難以集中精神、容易分心等等;而過度活躍就是指小朋友的行為表現太活躍,不理會其他人,以及無法控制自己的衝動等等。

大多數患ADHD的小朋友,都同時有兩方面的問題。雖然AD和HD大多「孖住出現」,但這兩種問題表現出來的行為特徵是不同的。

提醒家長和學校老師,ADHD並不是單純的百厭、頑皮,或是小朋友故意搗蛋,因為,專注力失調和過度活躍症,所指的其實是腦部功能問題。例如有些患者的腦部發展比同年齡小朋友在某些方面較為落後,所以無論在對事物的專注力、控制自己的衝動、其他行為等方面,都會有問題出現。例如有些研究指出,ADHD小朋友腦內其中一種分泌「多巴胺」比正常少,以致無法有效傳遞約束自己行為的指令,所以患者會出現過度活躍、衝動等徵狀。

娛樂

【考古】200磅姜Man上堂玩電掣好百厭 老師:姜濤,我冇叫你出嚟

正所謂肥仔都是潛力股,用在姜濤身上一點沒錯!大家都知他讀小學、中學時是200磅嘅肥仔,早前他連環上載自己讀書時的肥仔相給姜糖欣賞,超爆笑!姜Man說過自己讀中學時很頑皮,被同學排斥,他2017年11月就在IG上載一條上堂的短片留言:「老師對不起,話說搗蛋鬼這個名字不是吹的!」片中老師正在教書,但姜Man走去黑板旁邊玩電掣,當然被老師鬧了,姜Man頑皮得來很可愛,真想捏他面珠!

專欄, 提起精神-張漢奇精神科醫生-隔週二

ADHD患者成長後專注力便會改善?

大部分小朋友都是活潑的,小學生可能每個都想「周身郁」,周圍走,如果老師講課時內容或授課方式稍為刻板,小朋友覺得悶也很正常。但ADHD過度活躍症的小朋友,除了上課時,在家中也是這樣完全坐不定,甚至和其他小朋友玩時也一樣,不停大叫大吵,坐不定,上課時老師覺得很困擾,而父母在家中也會擔心,但無法處理,論父母怎樣勸說甚至斥責,只要一轉身,他們這些症狀又會再次發作。

要注意,ADHD所講的其實是兩個症狀,除了過度活躍,還有一個是精神不集中,即專注力失調。他們的表現是做功課時可能只不過五分鐘、十分鐘,就會覺得很悶,會開始藉故休息或飲水,希望離開座位,或開始玩手上的筆等等。若家長不准他離座,即使勉強再做五分鐘功課,可能就會說要去洗手間,諸如此類很多藉口,基本上都是表現出一個問題:他的集中力比較弱。

ADHD所講的其實是兩個症狀,除了過度活躍,還有一個是精神不集中,即專注力失調。

本來,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是兩個問題,但近年發覺,它們常會出現在同一個小朋友身上。實際上這是一個甚麼問題呢?其實是一個腦部發展的問題。腦部隨著年齡,應慢慢成長、成熟,例如幼稚園的小朋友集中力可能只得十分鐘甚至五分鐘,但隨著慢慢成長;到了小學時集中力應該會有所增長,可以較長時間坐定定;到了中學,大部分小朋友都會沒有小學時那麼活潑。

但ADHD的小朋友,上課時腦部可能根本沒有在接收老師的訊息,學習的效果肯定不會好。即使回到家中,也很難專心溫習,一年班成績不好,二年班成績又不好,以後還怎麼跟上去呢?小朋友本身其實並不明白,他只會奇怪為甚麼自己的成績總是比別人差,而老師和父母又不停說他百厭、頑皮,覺得自己做什麼都總是吃力不討好。當小朋友有這樣的心態,自信心就會低落,成績只會愈來愈差,甚至逐漸採取放棄的態度,覺得自己即使努力也不會及得上同年紀的同學。大家可以想想,這樣長遠下去對小朋友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

精神科專科張漢奇醫生

專欄, 提起精神-張漢奇精神科醫生-隔週二

過度活躍症 有苦誰人知

早前獲商業電台邀請,擔任節目《有誰共鳴》的嘉賓,講的是現今大部分父母都十分關注的課題:ADHD,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

記得我自己小學時,在老師眼中也是一個很活躍的小朋友,那時候每天上課前排隊,老師都會走上前來拖著我的手,但不全是因為親暱,而主要是防止我「百厭」,離開隊伍不知跑到了哪裡去。

而在上課時,我常常都會感到悶,於是就會逗附近的同學說話,所以當時不少老師都覺得我很「百厭」,甚至曾提出我是否患了過度活躍症的疑問。那時也常有老師問:「張漢奇,你的成績都不錯,但為什麼上課總是不專心,不是逗同學說話,就是做別的事情,但老師提問你又可以給出正確答案,究竟是什麼回事呢?」其實當時我也答不上來,當然老師也拿我沒辦法。

想起小學時的情況,的確有些像我們現在講的ADHD同學。他們上課的時候,總是坐不定,回想起來,他可能有ADHD的問題,但當時的社會沒有太多這方面的知識,他只被稱為「百厭星」。

坦白說,回想起來我覺得當時我的確是一個「百厭星」,主要是因為上課聽老師講解時,我好像很快就明白,不需要再專心聽下去,所以就會覺得沉悶。但我的這些表現,卻未必屬於ADHD。

現在我做了精神科醫生已超過20年了,見過不少ADHD的患者。回想起小學時的情況,當時有不少同學仔,的確有些像我們現在講的ADHD。他們上課的時候,總是坐不定,每次老師一轉身寫黑板,他們便會搞搞震,或者和其他人說話;而當老師轉身面向同學,他們又會乖乖坐定。其實上課的時候,他們大部分比我更不專心。其中一個同學的課本上,全都畫滿了公仔,考試的時候他的成績也只是馬馬虎虎,現在細心回想起來,他有ADHD問題的機會可能頗高,只不過當時社會普遍沒有太多這方面的知識,所以他最終只被定性為「百厭星」。

張漢奇醫生
精神科專科張漢奇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