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Up 1 Up-(不同醫生輪流寫)-隔週四, 專欄

毛衣棉被潮濕 「敏感底」皮膚易痕癢

每逢轉季,總是多了一些皮膚突然痕癢、疑似出疹的人士來求醫。細問下,發現他們都是因身體接觸過未洗乾淨的毛衣或棉皮,導致胸口、頸部、手臂或兩腳出現塵蟎過敏的不適症狀,影響睡眠及生活質素。

香港港安醫院-荃灣於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共5年間,對超過2,300個樣本進行ImmunoCAP specific IgE血液致敏源檢測的分析數據進行統計,發現很多患者對屋塵蟎產生高濃度specific IgE抗體,表示屋塵蟎引發過敏症狀的可能性很高。另真菌煙曲霉位居第三,而其他常見的致敏原如動物皮屑、蛋白、蝦、蟑螂、牛奶、蟹則屬第四至十位。

塵蟎屬節肢類的半透明狀微小動物,可長成0.2至0.3毫米,日常以人類和動物的毛髮皮屑、或環境中的霉菌為食糧,因此愛生活於衣服、被、枕頭、毛公仔、地毯、窗簾布及其他布藝傢俱。而攝氏22至26度,濕度達55%以上的環境,就最適合牠們繁殖和活動。

雖說塵蟎是最常見的致敏源之一,但元兇其實並非塵蟎本身,而是塵蟎排泄物及其屍體所含的蛋白質成份。 原來,當過敏高危者初次接觸塵蟎排泌物及其屍體所含的蛋白質,自身的免疫系統就會把這些致敏原看作為「有害的入侵者」,並同時製造大量免疫球蛋白E(IgE抗體)來準備隨時反擊。於是只要再次接觸到這些塵蟎的蛋白成分,免疫系統就會有更大反應,並因此而引發過敏反應,最常見的除了影響呼吸道造成鼻敏感、哮喘發作、喉嚨痕癢之外,更會令皮膚出現紅疹、蕁麻疹(風癩),及感到痕癢難耐,如果本身患濕疹,更容易抓損濕疹位置而令相關症狀惡化。

敏感情況嚴重時,上述症狀會更加劇,並且有可能伴隨眼睛紅腫流眼水,甚至呼吸因難。對於哮喘、濕疹、花粉過敏的患者,又或是因家族遺傳而有特異體質過敏症的人士而言,塵蟎所引起的過敏反應也會比一般人來得較強烈。由於塵蟎過敏的症狀,容易跟其他皮膚疾患及呼吸系統問題混淆,醫生除了會問診,亦會按情況建議求診者做點刺測試(Skin Prick Test)及驗血測試IgE抗體反應來幫助確診。

至於因接觸滿佈塵蟎的衣物和被舖,而導致皮膚出現塵蟎過敏的患者,除了處方口服抗組織胺藥物及外用藥膏以舒緩惱人的症狀,亦提醒他們必須定時清理家居塵蟎,減低過敏症狀復發的風險。

香港不少人習慣長開冷氣,誤以為自己不會出汗就忽略勤換床單、枕頭袋,而棉被更往往蓋足全年。其實至少每星期換床單及枕頭袋,已可避免自己睡在塵蟎糞便和屍骸堆之中!另棉被則更需要定期高溫烘焗,才可殺死塵蟎。

至於沾滿塵蟎的衣物、床枕等要用60度熱水洗乾淨,之後須徹底晾乾,例如放入乾衣機調到最高熱度烘乾30分鐘,或在猛烈陽光下曬晾逾3小時後才收入抽屜。如睡房處於較大塵的位置,宜使用防塵蟎的床上用品,並可將布簾改為百頁簾。此外,也應定期檢查家居四周,包括房間或衣櫃角落內是否有一點點黑色的霉菌,一發現須立即用除霉劑清理,並保持空氣流通及充足陽光,以免造就有利塵蟎滋長的環境。

最後提醒大家,無論是否「敏感底」人士,街外買回來的衣服,均須先洗乾淨,清除沾在纖維上的塵蟎及潛藏污物,才可放入衣櫃或穿上身,以減少致敏源乘虛而入。

盧景勳醫生
香港港安醫院—荃灣 皮膚及性病科顧問醫生
盧景勳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