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神經

專欄, 提起精神-張漢奇精神科醫生-隔週二

艾氯胺酮噴鼻劑治頑固抑鬱

據估計,抑鬱症大約佔本港人口的8-10%。當一位患者確診抑鬱症,醫生一般會處方抗抑鬱藥,讓患者服食一段時間後,若發現抗抑鬱藥有效,便會繼續處方;但若服食一段時間後發覺療效不理想,便可能會轉用另一隻抗抑鬱藥。萬一轉了藥再服食一段時間後,療效仍不理想,便可能會定義為「頑固性抑鬱症」(treatment resistant depression),又稱「難治性抑鬱症」,大約佔所有抑鬱症之中的三分之一。

過往,對於頑固性抑鬱症,可加入有助穩定情緒的鋰劑或其他精神科藥物,又或以2-3種抗抑鬱藥同時使用。此外,腦電盪治療、腦磁激等,也是會用到的方法。

還有一種於2021年初引入香港的新方法,是艾氯胺酮(Esketamine)噴鼻劑。艾氯胺酮是「K仔」氯胺酮的對映體,「簡單來說就是在氯胺酮中提煉出更有效力的藥物,而絕不等同於「索K」。

對於頑固性抑鬱症,可加入有助穩定情緒的鋰劑或其他精神科藥物,又或以2-3種抗抑鬱藥同時使用。

以往用於治療抑鬱症的藥物,主要作用是調節腦內分泌,一般見效較慢,可能開始用藥至少兩星期才可見效。但艾氯胺酮噴鼻劑的藥效則相對較快,一般可於即日內紓緩抑鬱症症狀,甚至減輕輕生念頭。

它的原理是針對腦部的神經傳遞物質,修復和改善細胞之間的連繫。不過艾氯胺酮亦有副作用,用藥後一至兩小時內可能出現頭暈頭痛、解離(思緒混亂,似元神出竅或魂遊太虛的感覺)、腸胃不適等副作用,所以目前使用指引是噴鼻後兩小時內需受醫護人員的監察,確定沒有受副作用影響後才可離開。療程方面,首4星期每星期噴兩次,之後則每星期噴一次,以維持療效。

精神科專科張漢奇醫生

生活

成日周身痛?小心患有肌筋膜疼痛綜合症

林先生是退休人士,退休之前從事裝修工作,他求醫是因為常常感到頭痛耳鳴、肩胛痛及頸痛。他已照過X光及磁力共振,沒有發現什麼明顯問題,也不是椎間盤突出症。但這個痛症已經纏繞他半年,每晚都失眠,所以希望試用脊醫方法去醫治。

用手法檢查的時候,發現他的頸、肩胛及膊頭有很多激痛點。再看看他的X光片,就發現他的頸椎弧度不夠。他說他頭痛時,會整個頭皮都感覺「扯住」,這就是脊醫所說的「轉移痛」(referral pain),即痛症由一個位置轉移到另一個位置。而他最大的問題是耳鳴,他也看過耳鼻喉專科,證明不是聽力失聰,耳鼻喉科診斷也指出他可能頸椎有事。

「肌筋膜疼痛綜合症」就是長期肌肉、筋膜及身體出現勞損,身體不同位置出現了激痛點(trigger point)和筋膜緊繃的綜合痛症。

林先生是一個典型的「肌筋膜疼痛綜合症」(Myofascial Pain Syndrome)案例,他首先接受了手法矯正頸椎弧度,之後再接受針對激痛點的筋膜治療,並配合衝擊波治療,及指導他每天以儀器改善頸椎弧度。經過三個月的治療後,他完全康復了。但這種綜合症是因我們的日常生活、壞習慣、不良姿勢、精神壓力等,導致頸椎或腰椎失去弧度所產生的,所以林先生康復後必須注意日常姿勢,減少頸及的勞損。另外,伸展運動也非常重要,希望每一位香港人都記得多做伸展運動,預防「肌筋膜疼痛綜合症」。

其實筋膜(fascia)是身體非常重要的纖維組織,它包圍著肌肉、肌群、血管神經、內臟。筋膜穿插在我們身體器官及肌肉群,因此每時每刻都影響到我們脊骨的運作。而所謂「肌筋膜疼痛綜合症」,就是長期肌肉、筋膜及身體出現勞損,身體不同位置出現了激痛點(trigger point)和筋膜緊繃的綜合痛症。

幸好,這種綜合症絕不是無法可治,在美國及英國已經有很多醫學文獻研究這個綜合症,只要有適當的治療,及注意姿勢,便有機會治愈,餘下便是注意姿勢,多做運動,預防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