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精神科專科醫生

專欄, 提起精神-張漢奇精神科醫生-隔週二

別因自閉症「偏才」躭誤治療

常聽說,自閉症小朋友智力大多不低,甚至有「偏才」,即在某些方面例如繪畫、記憶力等特別出色,「叻過正常小朋友」,真的嗎?其實,所謂這些偏才是否真的「叻」呢?就要視乎觀點和角度。

我見過一位自閉症小朋友,家住屯門,小時候媽媽經常帶著他乘搭輕鐵,他也很喜歡乘坐火車,漸漸可以記得所有港鐵路線,包括輕鐵路線,甚麼號碼列車來往地點,沿途經過甚麼站,他都可以記得一清二楚。後來入讀小一時,老師都甚為驚訝,更以為他是資優小孩。

其實,自閉症小朋友只是對自己有興趣的事,會特別記得仔細,顯得特別「叻」,卻不表示他對其他事也有同樣的記憶力。

又例如,有些喜歡汽車的自閉症小朋友,對每個牌子汽車的型號,可以鉅細無遺地如數家珍,比一般成年人還熟悉!但至於這樣算不算「叻」呢?在這個年代,其實自己可能已經不需要記太多資料,所以可能這種「叻」只是相比於他本身的其他方面而言。尤其要提醒家長,不要以為自閉症小朋友一定有一兩種突出的才能,而不去治療小朋友的病。

生活

強迫症 改善的關鍵

撰文:張漢奇醫生(精神科專科醫生)

一聽見強迫症,大部分人都會聯想到不停洗手,或者不停檢查門窗等行為,但強迫症是否就這麼簡單?當然不是,其實強迫症並不只是潔癖,或者重複檢查門鎖,強迫症的意思是腦裡面有些強迫思想,這些思想五花八門,導致患者有強迫行為,對生活構成影響。

借助藥物調節血清素

正因強迫思想五花八門,每位強迫症患者的治療方案,都會因應個別的需要和不同病徵而有所不同,但一般來說,強迫症關係到腦裡的分泌改變,例如病人腦內一種名叫血清素的化學物質失去了平衡,而血清素的作用是調節緊張,所以服藥是有幫助的,可以借助藥物調節患者腦內的血清素,有助減少強迫思想及強迫行為。此外亦有其他的藥物,但單靠藥物未必可以完全改變這個病,所以很多時除了藥物治療,也需要心理治療,主要是認知行為治療。

強迫症
張漢奇醫生(精神科專科醫生)

認知行為治療,就是讓患者嘗試逐漸去面對他們所害怕的情況,同時阻止自己去做慣常的強迫行為,逐漸減少甚至消除焦慮。透過認知治療,亦可以幫助患者改變對某些強迫思想的反應,並減少不切實際的自我批評,以及幫助患者由另一個角度去看事物,盡量減少強迫行為的出現。

藥物心理治療雙管齊下

不論病人是成年人或青少年,治療都是大致一樣,嘗試用藥物控制,再加以心理治療雙管齊下。藥物加認知行為治療一般都能有效控制青少年病情,但需要家人協助,尤其是家長,應向醫生了解,如何鼓勵子女用其他更合適的行為取代他們的強迫行為。

總括來說,強迫症要完全斷尾並不容易,不過,只要病人配合治療,以及有家人鼓勵,大部分都可以有明顯進展。病人要注意以下改善的關鍵:

  1. 一定要準時服藥。
  2. 當生活上壓力大的時候,強迫症病情會較差,這時候切勿灰心,可以盡快向醫生覆診,例如加藥或轉藥。
  3. 對心理治療要有耐性,因為一般強迫症患者都需要比較長時間的心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