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纖維

中藥師之旅-中藥師-隔週三, 專欄

疫情在家大飲大食?簡單消滯食療推介

在非疫情時,每逢過時、過節、長假期,大家不用上班,生活重點都離不開吃喝玩樂。現在疫情,更多朋友在家的時間多了,自然地享受更多不同地方的美食,一不小心吃得膩滯,當然便要消食、消滯消脂

養生角度,運動必然是首選,食物本來的功能就是提供能量、人體活力之源,所以有每天一萬步保健養生的說法,香港適合散步的公園少得可憐,所以各種健身中心應運而開,而近年香港人也喜歡行山接觸大自然就更好了。至於食療角度,前一餐食太多後就適量減餐,平衡一下過度攝入的能量,亦分享一些簡單的消食食譜,希望幫到大家保重,保持體重。

西芹有降血壓、保護血管作用,再配合果仁內的油脂,有助大便排出。

1. 西芹果仁乳酪
材料:西芹、果仁、無糖乳酪
做法:西芹洗淨瀝乾後切成小丁粒,果仁壓碎,加入無糖乳酪便可。
作用:有調理腸胃、消食、助排便作用
食療價值:西芹含黃酮類、降壞血酸等,有降血壓、保護血管作用,其纖維含量較高,配合果仁內的油脂,有助大便排出,而乳酪有良好的乳酸菌,幫助腸道消化。
貼士:果仁含有油脂,用量不宜多。亦可加入適量的鹽水浸吞拿魚、黑椒碎、鹽配墨西哥捲餅作為輕食,既飽肚又低脂、低卡路里。

洛神花有促進新陳代謝、消滯、護肝、調節血脂作用。

2. 柚子洛神花茶
材料:蜂蜜柚子醬、洛神花
做法:洛神花用熱水泡開後加入適量蜂蜜柚子醬。
作用:有消食、健脾開胃作用
食療價值:柚皮有消食快膈、化痰濕作用;洛神花有促進新陳代謝、消滯、護肝、調節血脂作用。
貼士:有糖尿病史應適量使用蜂蜜柚子醬,或改用乾柚子皮,減少糖份攝入過多。洛神花性質偏涼,女士們來經期間注意使用或待經期完後才用。

3. 菠蘿木瓜雞湯
材料:新鮮菠蘿、青皮木瓜、粟米、紅蘿蔔、無皮雞胸肉
做法:新鮮菠蘿去皮去釘切塊,青皮木瓜洗淨去瓤去籽切塊,粟米及紅蘿蔔切段,雞胸肉洗淨汆水瀝乾,全部材料放入湯煲煲90分鐘便可。
作用:有消食、消脂、養胃、健脾作用
食療價值:菠蘿、木瓜內含酵素,有幫助消化作用。
貼士:青皮木瓜亦可改用已熟的木瓜,味道帶甜,適合小朋友口味,一家老幼都適用。

撰文:國際中藥及食品發展聯會總務張麗敏食療養生師

中藥師之旅-中藥師-隔週三, 專欄

白蘿蔔豐富膳食纖維有助消化

「過冬」是我們客家人的一個重要節日,亦代表冬季已經來臨。這天我們家鄉家家戶戶都會製作蘿蔔粄(即茶粿)作為應節小吃。冬大過年,老少聚首一堂,做茶粄、食茶粄,一邊閒談家常,每顆茶粄都蘊藏着濃濃的親情,陣陣的歡笑聲中傳遞着滿滿愛的溫暖。

茶粄是客家傳統美食,白蘿蔔化痰清熱、消積寬中、解毒。內含豐富膳食纖維可促進腸臟蠕動,促進消化。素有「冬吃蘿蔔夏吃薑」之說,但虛寒體質人士不能多吃、易引起胃脹不適。現在跟大家分享我們客家人做茶粄的飲食文化,讓我們一起做茶粄、品茶粄。

製作方法 (45個量)
(一)處理蕉葉或糭葉

  1. 把清冼好的葉片剪裁出巴掌大長方形或如飯碗般大的圓形。
  2. 放入少許食油和葉子放入沸水中,待水再沸騰後把葉子取出,瀝乾水分備用。

(二)饀料製作
材料:白蘿蔔3000克、臘腸2條、冬菇50克、蝦米30克、半肥瘦豬肉1200克、炸豆腐50克、乾葱頭30克、生薑、芹菜、蒜苗各少量、鹽、蠔油、胡椒粉各適量

製作流程:

  1. 白蘿蔔去皮刨成幼絲,加入鹽拌勻,10分鐘後抓乾水分。
  2. 冬菇浸發後切粒。
  3. 蝦米洗淨後浸泡10分鐘。
  4. 臘腸切片。
  5. 豬肉切成小塊。
  6. 炸豆腐切絲。
  7. 乾葱頭、生薑、芹菜、大蒜苗少許切碎。
  8. 熱鍋下油,放入薑、乾蔥爆香,再加入豬肉、蝦米、臘腸、冬菇、炸豆腐、芹菜、蒜苗炒至近熟。
  9. 加入鹽、糖、生抽、蠔油、胡椒粉和酒調味,裝起備用。
  10. 熱鍋下油,放入蘿蔔絲至炒至稍軟,與以上饀料拌勻,攤涼備用。
茶粄是客家傳統美食,白蘿蔔化痰清熱、消積寬中、解毒。
客家人家家戶戶會於「過冬」時製作蘿蔔粄(即茶粿)作為應節小吃。

(三)皮料製作
材料:糯米粉1200克、粘米粉300克、中根面粉100克、鹽6克、熟水300毫升、熟油1湯匙

製作流程:

  1. 將糯米粉、粘米粉、中根麵粉、鹽放入盆中用拌勻。
  2. 加入少量開水、熟油1湯匙,順時針攪拌,邊攪拌邊加水,直至呈絮狀時便可搓成粉團,搓至顯光亮及不黏手為度,將粉團切開,分成等份(約85克)。

(四)做茶粄

  1. 粉團壓至薄圓形,將餡料放入後收口密封,形如大餃子(也可做成圓形),以糭葉墊底。
  2. 鍋中放水煮沸、蒸籠置上,茶粄蒸15分鐘後,再焗3分鐘,即可。
國際中藥及食品發展聯會梅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