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耳鳴

中醫攻防-李灼珊中醫師-每週五, 專欄

中醫手法糾正頸椎錯位

脊柱骨構成人體的中軸,具有支持人的體重,保護脊髓及神經根的作用。脊柱並與其他骨骼構成胸腔、腹腔和盆腔,保護各腔內的器官。一旦脊柱任何一部分出現錯位,即會引起許多問題。例如頸椎,出現錯位立即可產生以下的不良影響:

  1. 頸椎錯位壓住頸神經根,會引致:頸肌痛、肩周炎、背痛、網球肘等。
  2. 頸椎錯位壓住頸椎血管,會引致:頭暈頭痛、耳鳴耳痛、血壓異常、小腦缺血性萎縮等。
  3. 頸椎錯位壓住頸部交感神經,會引致:長期失眠、心律不正、經常心慌心跳、視力減退、眼有脹感、咽喉不適或有異物感、上半身多汗或少汗等。

引起頸椎錯位的原因有很多,可以說每個都市人都和其中部分原因相關:意外撞傷、長期不良姿勢、長期勞損、年老退化、先天畸形等。

近年香港人出現頸椎病有年輕化趨勢,在中醫推拿的病理中,不少疾病包括耳鳴、心痛、胃痛、婦女月經失調及血壓高等,均可能與頸椎問題有關,因人體頸椎、脊椎腰骨出現移位,壓着神經線而引起病症;所以透過推拿糾正椎骨錯位情況,可達到治療效果。而正確的推拿治療,包括分析病人病理和良好手法兩方面,兩者對治療成效均有重要影響。萬一頸椎有錯位,一定要找有經驗的註冊中醫及早做復位治療。

近年香港人出現頸椎病有年輕化趨勢。

我們平日應盡量保護頸椎,例如注意坐姿等。但無論怎樣小心,到了一定年紀,頸椎都會出現退化甚至錯位。怎樣可以幫助我們的頸椎復位呢?其實,治療頸椎錯位是中醫最突出的一絶,運用中醫傳統的手法復位,是最有效糾正頸椎錯位的療法。還可以配合刮痧、拔罐、外敷等中醫療法,一般都可以行之有效,安全方便實用。病向淺中醫,頸椎出現錯位之後只會逐漸惡化,愈早醫治效果越好,因此最好在頸椎出現不適的早期,便向有經驗的註冊中醫尋求治療。

香港註冊中醫,中醫內科博士李灼珊
生活

成日周身痛?小心患有肌筋膜疼痛綜合症

林先生是退休人士,退休之前從事裝修工作,他求醫是因為常常感到頭痛耳鳴、肩胛痛及頸痛。他已照過X光及磁力共振,沒有發現什麼明顯問題,也不是椎間盤突出症。但這個痛症已經纏繞他半年,每晚都失眠,所以希望試用脊醫方法去醫治。

用手法檢查的時候,發現他的頸、肩胛及膊頭有很多激痛點。再看看他的X光片,就發現他的頸椎弧度不夠。他說他頭痛時,會整個頭皮都感覺「扯住」,這就是脊醫所說的「轉移痛」(referral pain),即痛症由一個位置轉移到另一個位置。而他最大的問題是耳鳴,他也看過耳鼻喉專科,證明不是聽力失聰,耳鼻喉科診斷也指出他可能頸椎有事。

「肌筋膜疼痛綜合症」就是長期肌肉、筋膜及身體出現勞損,身體不同位置出現了激痛點(trigger point)和筋膜緊繃的綜合痛症。

林先生是一個典型的「肌筋膜疼痛綜合症」(Myofascial Pain Syndrome)案例,他首先接受了手法矯正頸椎弧度,之後再接受針對激痛點的筋膜治療,並配合衝擊波治療,及指導他每天以儀器改善頸椎弧度。經過三個月的治療後,他完全康復了。但這種綜合症是因我們的日常生活、壞習慣、不良姿勢、精神壓力等,導致頸椎或腰椎失去弧度所產生的,所以林先生康復後必須注意日常姿勢,減少頸及的勞損。另外,伸展運動也非常重要,希望每一位香港人都記得多做伸展運動,預防「肌筋膜疼痛綜合症」。

其實筋膜(fascia)是身體非常重要的纖維組織,它包圍著肌肉、肌群、血管神經、內臟。筋膜穿插在我們身體器官及肌肉群,因此每時每刻都影響到我們脊骨的運作。而所謂「肌筋膜疼痛綜合症」,就是長期肌肉、筋膜及身體出現勞損,身體不同位置出現了激痛點(trigger point)和筋膜緊繃的綜合痛症。

幸好,這種綜合症絕不是無法可治,在美國及英國已經有很多醫學文獻研究這個綜合症,只要有適當的治療,及注意姿勢,便有機會治愈,餘下便是注意姿勢,多做運動,預防復發

專欄, 有腫瘤言-李兆康腫瘤科醫生-隔週一

鼻咽癌可以用偏方醫好?

鼻咽癌,以前被稱為「廣東瘤」,因為華南地區個案特多,包括香港,也是鼻咽癌發病率最高的地區之一。正因如此,華南地區歷來有很多偏方,聲稱有助治療鼻咽癌,而且有不少病人相信。

40多歲的舞台劇演員Sam,他家族中有鼻咽癌病史,分別是一個叔公輩和一個表哥都患過鼻咽癌。但因為本身是一個大家族,親戚眾多,Sam對於當中兩人有同一種癌症並沒有太在意,直至去年初,疫情第一波高峰期,他的演出工作已全停,大部分時間賦閒在家防疫,多數時間都在上網,豈料漸漸察覺自己聽力有少許不清,且有輕微耳鳴。

Sam懷疑是疫情造成壓力所致,又擔心是因使用電腦時間太長,因此即時減少上網,又盡量放鬆心情。但卻未能見效,他耳鳴的情況愈來愈嚴重,最後更引起了頭痛。劇團同事知道後,建議他盡快看醫生,以便疫情一過他可以重新投入演出,不受影響。

鼻咽癌由於在香港個案較多,經過多年來累積經驗,治療成效也是全球最好的地區之一。

耳鼻喉科醫生替Sam做了鼻咽內窺鏡檢查,隨後再做磁力共振及抽取活組織檢查,證實他已患了第三期鼻咽癌,轉介腫瘤科醫生。腫瘤科醫生詳細了解病情後說,由於他鼻咽的腫瘤已擴展至顱底骨,所以會引發頭痛。Sam聽後十分擔心,既擔心鼻咽癌能否治好,也憂慮治療的副作用會否引致他將來長期口乾,影響他再踏舞台。

與此同時,不少朋友紛紛建議Sam嘗試各種偏方,由於他們都是出於好意,令他一度猶疑。幸好,經過醫生和他商談和解釋,他終於同意接受放射治療和化療,整個療程約半年,現今Sam已康復,雖然疫情仍未過,但他的生活已大致如常。

其實,鼻咽癌由於在香港個案較多,經過多年來累積經驗,治療成效也是全球最好的地區之一。但先決條件是未出現廣泛擴散,而患者又肯相信醫生,接受正規的治療,而不會相信偏方、健康食品等可治好鼻咽癌。我見過不少個案,因為花了很長時間試用非正規的治療方法,結果反而錯過了治療的黃金機會,十分可惜!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李兆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