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肚瀉

專欄, 有腫瘤言-李兆康腫瘤科醫生-隔週一

抗癌治療期須戒吃生冷食物

今年天氣真的很熱,踏入5月已有酷暑的感覺!炎夏對一般人來說是頗辛苦的,對正接受治療的癌症病人就更多事情需要注意,例如飲食方面。這裡可先分享一個個案:有一位乳癌病人,50多歲,本身很喜歡吃日本料理,在化療期間仍吃喜愛的壽司,但早前有一次,她吃了街上外賣回家的壽司後,出現肚瀉、發燒的腸胃炎徵狀,醫生囑咐她吃兩日粥水,並且處方抗生素給她,因為驗血發現有大腸桿菌的踪跡。

儘管這類腸胃炎不會影響癌症病情,也不會影響化療效果,但病人仍是要注意的。以這病人為例,因為她患過腸胃炎,下一次化療時,醫生衡量過各方面情況,就認為需要減少化療藥的劑量。少一點劑量對治療影響未必很大,但因為是被迫減少劑量,當然不理想,應該盡量避免會出現這種情況。

當癌症病人正接受化療時,建議戒吃生冷食物,尤其壽司、魚生等未經煮熟的食物,以免受到細菌感染。

所以當癌症病人正接受化療時,建議戒吃生冷食物,尤其壽司、魚生等未經煮熟的食物。而家中無論甚麼食物,都要處理好,例如吃了半包的薯片、飲了一半的樽裝飲品等,都應小心存放,以免受到細菌感染。

在此必須指出,癌症病人從飲食上讓細菌入侵,即使輕微的細菌感染都可引致大問題,例如有機會出現腸胃炎或肺炎外,更嚴重的是細菌入血,可造成危及性命的敗血病。敗血症是指病人受到細菌、病毒或是黴菌、寄生蟲的感染,出現發燒、心跳變快、白血球上升的症狀,有機會引起血壓下降、休克,甚至造成呼吸無力、呼吸衰竭,抗病力較弱的癌症病人千萬別輕視。

臨床腫瘤科專科李兆康醫生
專欄, 提起精神-張漢奇精神科醫生-隔週二

雙管齊下治抑鬱症

抑鬱症雖可怕,但必須強調,它是一個可治之症,如患者能及早接受治療,大部分病人可以痊愈,回復正常的生活。通常治療抑鬱症都會雙管齊下:藥物治療+心理治療。

1. 藥物治療

近年的抗抑鬱藥不斷改良,一般可在2星期內減輕抑鬱症症狀,病情可於4-6 星期後得到改善。一般來說,初服抗抑鬱藥的病人最少要在症狀消失後繼續服用藥物4-9個月。若病情嚴重或屢次復發者,更可能需在症狀消失後繼續服藥一年或以上。

常用藥物有血清素調節劑和去甲腎上腺素調節劑兩大類,原理主要是使腦內的血清素增加,回復平衡水平,讓抑鬱症的徵狀得以改善。服用抗抑鬱藥物必須定時定量,切勿突然自行停藥或調校劑量。副作用則包括:服藥初期病人可能會出現便秘肚瀉口乾嘔吐、昏睡、失眠頭暈頭痛、倦怠、體重增加、視力模糊或感到呼吸困難等,情況因人而異,而身體對藥物適應後副作用會漸漸消退。

對抑鬱症患者,通常從藥物及心理兩方面著手,雙管齊下作治療。

2. 心理治療

目前本港較常採用的,以認知行為心理治療法(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和心理分析法(Psycho-dynamic Analysis)為主。

認知行為治療主要是通過思想分析,協助病人培養新的思維和生活模式,一般較具目標性,而且療程相對較短。心理分析法則主要透過理解和分析病人的過往經歷,以至潛意識所形成的意念,從而理解抑鬱情緒的癥結,療程相對較長。透過些治療,改變病人的負面思想及行為模式,令病人可以更客觀地改善自己的情緒問題。按個別病情而定,有需要時,病人需服用藥物以配合心理治療,使療程更有成效。通常抑鬱症病人都需要服藥以配合心理治療,使療程更有成效。

精神科專科張漢奇醫生
生活

「蹲廁」得多會有痔瘡?改善不良習慣可免開刀?

痔瘡在香港是常見的都市病,經常便秘肚瀉、進食太少蔬果、飲水太少、缺乏運動,或與女性懷孕等都是患上痔瘡的高危因素,近年痔瘡亦常見與「不良排便習慣」有關,值得大家多加注意。

與痔瘡相關的「不良排便習慣」大致分為兩種:

最常見的情景是都市人為了定時大便,即使完全沒有便意,也強迫自己坐在馬桶上嘗試大便。其實,若經常「唔急都去屙」,坐在馬桶上會令肛門壓力大大增加,形成痔瘡。排便時的不良習慣,如經常在排便後繼續坐在馬桶上,用手機查看社交媒體、回覆短訊等。這些行為同樣亦會增加患上痔瘡的風險,建議「屙完即起」。

至於現時治療痔瘡的方案,可以分為兩大類:非手術治療與手術治療。

非手術治療主要來自藥物,含微粒化黃酮類提取物的口服痔瘡特效藥,可以非常有效減低痔瘡症狀及預防復發。除此之外,調節飲食、生活和運動習慣等也不容忽略,因為必須在這些習慣上有所改善,痔瘡的治療才會有最佳效果,並可減少復發機會。

經常便秘、肚瀉、進食太少蔬果、飲水太少、缺乏運動,或是女性懷孕等都是患上痔瘡的高危因素,另外亦與「不良排便習慣」有關,值得大家多加注意。

若非手術治療效果未如理想,便有可能需考慮手術治療。多年來,針對痔瘡治療發展出多種不同的手術方法,但有最新研究報告指出,仍以兩種已有數十年歷史的手術方法最為有效:

1. 以橡筋圈結紮
是一種已有上百年歷史的方法,現在仍很常使用,原理是紮著痔瘡底部,讓它缺血、凋謝、脫落。最近有研究報告顯示,若痔瘡並非太嚴重,例如體積不太大,但出血比較嚴重,結紮方法最為有效。

2. 傳統切割手術
比較嚴重的痔瘡,例如體積大、凸出情況嚴重、出血嚴重等,傳統的切除痔瘡手術是最好的方法。但要留意的是,手術後的一至兩星期內,傷口會比較疼痛,有滲血的可能,大便時及大便後清潔會比較繁複。但當度過了康復期後,大部分病人術後都會覺得滿意,而且只要生活習慣能改善,復發的機會不大。

上述兩種手術和藥物亦可同時使用。有研究顯示,無論結紮或傳統手術切割痔瘡,都可處方至少一個療程的口服特效藥,既可減輕術後不適,亦對傷口復原有所幫助。當然,若接受傳統切割手術,術後還需要靠其他藥物幫助,例如止痛藥及幫助排便的藥物,以免大便太硬影響傷口;此外也要處方浸洗肛門的藥物,以確保傷口清潔。病人可以諮詢醫生了解詳細資訊。

外科專科醫生吳頌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