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肥胖

專欄

為「命門」補火 有助「燒脂」

上星期已提過,「命門」位於上方的腎上腺,而人體的五臟六腑無不借「命門之火」溫養。我們每天不斷吃下食物,同時需要有火焰去燃燒身體多餘的水分,以及身體內不斷形成的脂肪,若「命門欠火」,燃燒力不足,身體的脂肪就會愈積愈多。所以,女性的肥胖多屬「命門欠火」,而且「命門欠火」的人容易感到困倦和精力不足。

如何可以把這個「命門之火」重新燒旺,達到減肥效果呢?當然要從補命門的真火著手,例如吃一些益火增溫的中藥,但絕不是一味煲這類藥來吃,而是必須配合其他中藥服食的。

用中藥補人體命門的真火,首選的中藥就是肉桂。肉桂味辛性溫,能導火歸原以通其氣,亦能益火之源大補血中溫氣以通血脈。

以下是我補「命門之火」的經驗方:黃茋2兩,肉桂3錢(研粉),白朮5錢,布渣葉5錢,山楂5錢。做法:先將黃茋、白朮、布渣葉、山楂用四碗水慢火煎為一碗,然後將肉桂粉放在空碗中,將煎好的中藥倒入沖調攪勻服用,隔日服一次,每十次為一個療程。每相隔三個月服食一個療程便可。

以上這方法,約持續2-3年的時間方可有成效。記著,補「命門之火」不能心急,不要期望短期內吃大量溫熱藥材便可有效,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生活

Citybite 營養計算機 WhatsApp 助飲食習慣重上正軌

疫情持續,人人開始談論「長新冠」後遺症。但疫情下大家減少外出,多進食外賣,忽略了這種生活新習慣帶來的健康問題 —— 肥胖及糖尿病,對學童影響尤其深遠。亞洲糖尿病基金會近日推出「Citybite營養計算機WhatsApp及應用程式」,協助重新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

肥胖引發慢性疾病 學童高危

疫情期間,學童停課接近450天,即使復課很多時候亦以網課形式進行。終日在家,缺乏日常的體育課,消耗能量的機會減少,加上多進食高油高脂的外賣及零食,體重日漸增加,以致超重及肥胖。有研究顯示,9-13歲學童的肥胖比率,由疫情前錄得的7%上升至24%。肥胖帶來高血壓,更會引發不少長遠疾病,例如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疾病。

Check住卡路里 避免糖尿三高

雖然運動機會減少,但只要從飲食習慣著手,亦可以減輕體重,預防慢性疾病。亞洲糖尿病基金會的「Citybite營養計算機WhatsApp」,只需將每餐進食的食物,於WhatsApp內輸入關鍵字,便能獲得食物營養、能量(卡路里)及飲食建議,即時知道每餐攝取的能量有沒有超標,避免誤食高脂食物,從而控制體重。用家亦可在WhatsApp內透過回答簡單問題,得到個人飲食目標,同時估算出患上糖尿病的風險,為健康築起防線。

Citybite營養計算機WhatsApp功能快捷方便,但如果想了解更多食物營養,制訂自己的營養日誌,Citybite亦有應用程式,內有超過3,600種食物的營養數據庫,包括食物卡路里及營養成分,以便在準備食物前計算出食物卡路里,放心享用精心炮製的美食。用家可在應用程式內建立健康城市,城市由不同器官組成,趣味十足,輕鬆鼓勵小朋友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以免引發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疾病。此外,應用程式備有室內運動的教學短片,不論學童在家網課或家長們work from home,也可輕鬆做運動,一起重拾健康體魄。

Citybite營養計算機WhatsApp和應用程式獲創新科技署轄下的創科生活基金資助開發,並得到營養師認可,有營養師作後盾,便可無憂輕鬆實踐健康目標。從飲食習慣入手,以方便有效的方式管理飲食和生活習慣,為健康打好底子亦是防疫的一大良方。

有關計劃詳情可瀏覽 : https://bit.ly/3drNUzv

專欄, 有腫瘤言-李兆康腫瘤科醫生-隔週一

肚脹不等如肥胖 小心卵巢癌風險  

Miki 40多歲,單身,本身略為肥胖,由今年初起經常覺得肚脹,但沒有其他不適,她以為只是因疫情在家工作,多吃少動所以又肥了一點。但之後肚子愈來愈脹。

8月的一天,她發覺陰道出血,並持續了兩星期,於是趕緊去看婦科醫生做檢查。醫生問起,她才意識到這是自己有生以來第一次做婦科檢查。但這時她仍覺得身體還可以,而且自己都未結婚,不會有什麼大問題吧!

可惜不幸地,婦科檢查發現她的卵巢已有一個惡性腫瘤,8cm大,屬於第三期,隨即轉介至臨床腫瘤科醫生。由於腫瘤較大,若即時切除會很「傷」,醫生為她安排了術前化療把腫瘤縮小,之後再進行切除,現時她在手術後的觀察期,情況滿意。

早期的卵巢癌症狀並不明顯,最常見的病徵是肚脹,所以很難發現,需要靠定期的婦科檢查才能在早期發現。

卵巢癌在本港發病率不算很高,但因卵巢深入在盆腔深處,早期的卵巢癌症狀並不明顯,以致大多發現得比較遲,有60-70%的個案確診時已是第三、四期。Miki可說是非常典型的病例,也反映出不少女性仍以為未結婚就不需要做婦科檢查。其實,大部分婦科癌症和是否已婚並無直接關係,而卵巢癌最常見的早期病徵是肚脹,很難由此發現是卵巢癌,一般都要靠定期的婦科檢查才能在早期發現卵巢癌。

Miki的故事說明了,女性在成年後,應每年都做一次常規的婦科檢查,包括柏氏抹片檢查(可發現子宮頸癌的前期病變)、卵巢超聲波檢查等。若女性有以下徵狀並持續,請特別注意,有機會是早期卵巢癌的徵狀:

  1. 腹痛腹脹
  2. 小便頻密
  3. 大便困難
  4. 性交時感到疼痛
  5. 腰背痛

若有任何疑問,請詳細諮詢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李兆康醫生

專欄, 有腫瘤言-李兆康腫瘤科醫生-隔週一

咪睇小第2號癌症殺手 一招預防腸癌

腸癌(包括結腸和直腸)過去數年都是本港頭號癌症,每年新症超過5,000宗,直至最近公布的數字才被肺癌取代頭號位置。

做電召客貨車生意的Steven,現年50多歲,工作忙碌,也多飲食應酬,而他自己特別愛吃煎炸肉食,疫情前每年不分季節都會打邊爐,也喜歡各式燒烤,對醃肉等更從不戒口。加上他還飲酒、吸煙,又喜歡賭波睇波,睡眠長期不足,缺乏運動……身型肥胖當然是意料中事了。

父母、太太都曾勸他減肥以及「食少啲,多運動」。由於他幾乎每天都飲酒吃肉,有時傷風感冒看醫生,醫生也會替他量血壓,並提醒他注意腸癌,但他的反應大多是:「哪有這麼容易生癌?就算生了癌,死了就一了百了,有甚麼問題?」

篩查是現時有效預防大腸癌的方法,例如檢查大便隱血,當中最有效的篩查方法則是做大腸內窺鏡。

剛過去的冬天他終於戒了火鍋,一次也沒有吃。疫情期間,有一次他發現大便帶血,初時以為是痔瘡,但之後出血繼續兼次數增加,他看醫生做大腸鏡檢查,證實已有大腸癌,但幸好進一步檢查顯示還未擴散。

Steven接受了標準的大腸癌治療 - 手術,在腹部開了造口,切除了直腸,再以電療和化療輔助,整個療程大約一年,總算康復了。現時他已徹底改變了生活習慣,飲食清淡,不但每天做運動,並且經常勸其他人做運動。雖然他嘻嘻哈哈的性格不變,但若能早些警覺,甚至主動接受篩查,現在肯定開心得多。

篩查是現時有效預防大腸癌的方法,例如檢查大便隱血,當中最有效的篩查方法則是做大腸內窺鏡。近年醫學界建議,年屆50歲人士,不論男女,都可考慮接受一次大腸鏡檢查,若發現有問題立即處理,有機會阻截腸癌形成。若沒有問題,可相隔五年再做第二次。

李兆康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李兆康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