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生系列」最終回,與大家分享一下大家都關心的話題:「催生有甚麼風險?」和「真的有催生的必要嗎?」
催生的風險確實是有的,最主要分兩大點:
(一)胎兒窘迫(fetal distress)。看似深奧的名詞,簡單來說就是BB受壓,令心跳減慢甚至缺氧,相信這絕對是父母們最怕遇到的事。若子宮收縮藥過多時,子宮收縮過於頻密,容易令BB在子宮內時刻都受到壓迫,缺少了放鬆歇口氣及承接血液和氧氣的機會,導致他們感到不適,心跳減慢。
(二)媽媽窘迫(maternal distress)。顧名思義這點輪到媽媽不適;若果子宮收縮藥落得過多,媽媽子宮收縮過於頻密,除了令媽媽缺少了喘息的機會,甚至會令子宮被過度刺激而有撕裂的可能,變成急症,要立即為媽媽進行緊急剖腹產,以免媽媽大出血及BB缺氧;即使沒有子宮撕裂,對子宮過度或過長的刺激都容易令子宮肌肉疲倦,BB出世後子宮難以自我收縮,亦會增加產後出血的風險。
憑以上兩點,可見催生確實不是輕鬆簡單的步驟,所以請各位媽媽不要介意醫護人員,全程在妳肚上駁上監察儀器,令妳活動不太自如,又或是經常來請妳轉轉姿勢等;皆因催生過程中有必要嚴密控制子宮收縮藥的輸入份量、它對子宮收縮作出的反應(包括頻密道和強度)、胎兒的心跳和動態,以及催生的長度,目標就是減低甚至導絕一切對母嬰的風險。
「既然催生有風險,為何醫生不允許我自然作動,自然分娩,而總要我催生?」非常多準媽媽們問這個問題,可以在這裏解釋一下。胎盆開始退化、臍帶供血給BB不理想、胎水過多或過少(懷疑BB代謝胎水出現異常)、BB在子宮內發育不良或過大、BB心跳異常、媽媽身體出現病症難以等候自然作動等,以上都是催生的主要原因,可以從超聲波、胎心聲監察或日常的婦產科檢查中被診斷出來,而催生目的就是為確保媽媽健康以及BB順利出世;至於媽媽們遇到以上情況的程度以及催生的必要性,則因人而異,請與醫生坦白地討論一下吧!
無論催生與否,懷孕和生育從來都是女性人生中期待又擔心的事,即使順利懷孕,自然作動,過程中也可能出現意料之外的事;就是因為變數甚多,有時並非自我能控制得到,所以母嬰最終平安是一件多麽值得高興和感恩的事!希望大家都能順利懷孕,快樂生B,珍惜一切得來不易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