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胎死腹中

Peg 姑 - 快樂生B, 專欄

BB再見了@《星空下的仁醫》(下)

上期Peg姑提到痛失胎兒或新生BB的父母,定必感到極度悲傷。在醫院裏,即使再忙,我們自然都會放慢步伐,陪伴他們共度短暫的留院日子;行內通常會作出以下的處理方法,令他們在悲傷中能好過一點。

無論是屬於懷孕早期的「流產」、後期的「胎死腹中」,還是出生後才救不活的「新生嬰兒死亡」,媽媽均不會入住產後病房,而盡量安排她們留在婦科的獨立房間,以免她們看到其他BB或聽到其哇哇哭聲會徒添哀傷。其次是給予時間和空間;由於喜事頓然變噩耗,一切來得太突然,而且生育後又比較虛弱,可謂身心俱疲,大部分媽媽通常未想抒發悲傷,只想丈夫或親人陪伴,靜靜地度過;若然此時就送上一大堆慰問,如「唔好唔開心」、「妳仲後生大把機會」等,沒用之餘還讓人感到煩厭,倒不如少說話,照顧好她生理上的需要,以及容許她的摯愛陪伴她,共同面對或許是同等的痛。

至於照顧媽媽的醫護人員,都盡量安排特定某幾位同事,以增加親切感,讓媽媽感覺安全,較願意抒發心中所想,有必要時會轉介臨牀心理學家以作輔導;另外,無論一舉一動都先顧及爸媽感受,例如已沒有心跳呼吸的嬰兒誕下,我們好好把BB包裹後,究竟父母預備好抱抱BB嗎?還是想遲一點才作道別?父母想替BB作解剖以查明原因,還是就此作罷,不想BB再「受苦」?每一步我們都應小心處理,他們每一個決定我們都應尊重。

最後我們會替誕下的嬰兒影相或留下腳印,送給父母留念。當然,若見到他們再次懷孕,見證着另一個嬰兒出生後哇哇大哭,是我們最感欣慰的事,因為證明了這個家庭嘗試走出陰霾,再次勇敢接受新生命的來臨!祝願所有BB出生後都能快樂地大哭一場,對全世界說:「我出世啦!」然後愉快健康地活着!

Peg 姑 - 快樂生B, 專欄

BB再見了@《星空下的仁醫》(上)

上月播完的電視劇《星空下的仁醫》,劇情描述鍾嘉欣飾演的章以芯懷孕,盼望着BB出世,然而因出現併發症而須緊急接受剖腹產,BB出生後並無顯示生命跡象,經鄭嘉穎飾演的兒科醫生努力搶救後依然返魂乏術,宣告死亡,令鍾嘉欣極度悲傷。

劇中值得一讚的是,那個BB道具實在造得太像真,連我們一衆醫護同事也大感驚奇,令我們容易投入劇情,真想去參與急救BB呢!然而劇情中形容這個是「流產」狀況,就不正確了;當胎兒少於24週而再沒有心跳,我們才稱之為「流產」,而劇中的鍾嘉欣腹大便便地工作,BB被救出時又有相當重量,應稱之為「胎死腹中」。

另外,劇情提及到鄭嘉穎特意隱瞞BB「胎死腹中」的真相,而向鍾嘉欣撒謊說BB出世時還有心跳,只是他本人急救做得不夠好,以致BB救不活;在現實的臨牀環境中實在難以竄改病歷,因急救BB牽涉多個醫護人員,各自都會對實況作出記錄,但終歸是戲劇,相信觀眾都明白其用意,希望悲傷中的產後媽媽不要對自己未能「養活」胎兒到最後一秒而感內疚,於是將「胎死腹中」改為「新生嬰兒死亡」。

Peg姑的助產生涯中,也有經歷上述不幸事件。記得有位第二胎媽媽帶着強烈陣痛入院,進產房不夠五分鐘BB就出生了!BB沒有任何生命跡象,經過一輪搶救後,最終宣告死亡。由於媽媽入院時痛到一直掙扎,駁上胎兒心跳儀器時未能成功偵測到BB心跳,他便已出世了,於是未有證據顯示胎兒入院時仍存活着,因此最終被診斷為「胎死腹中」。

面對胎兒或嬰兒離世的父母,實在悲痛慾絕,需要適切的處理及關愛,下期詳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