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腰椎

中醫攻防-李灼珊中醫師-每週五, 專欄

腰椎錯位後果嚴重

人體的脊柱有一部分叫腰椎,它十分重要。

腰椎可以說是脊柱的第三部分,頸椎、胸椎再下來便是腰椎,它下面已是尾龍骨了。而腰椎一共有5節,在脊骨的三部分來說,腰椎擁有最強大的椎體,亦即最為粗壯,因為它的工作最吃重,主要用作支持人體上半身的重量,亦包括支持背部的肌肉和活動。腰椎是整條脊柱之中活動得最多的部分,所以受損的機會也最多,容易出現腰椎錯位,即腰椎兩節之間的關節面出現錯開的情況。

腰椎錯位在中醫臨床很常見,甚至曾有研究指出,90%以上的腰腿痛患者都存在著腰椎錯位,可想而知兩者有一定關係。但腰腿痛患者常以為自己是腰肌勞損,因而沒正確治療。

腰椎錯位在中醫臨床很常見,但腰腿痛患者常以為自己是腰肌勞損,因而沒正確治療。

一旦出現腰椎錯位,不但會引致長期腰痛、坐骨神經痛,甚至會造成盆腔移位,後果可大可小。對女性來說,盆腔尤其重要,因為卵巢輸卵管子宮都在盆腔內。若因腰椎錯位而出現盆腔移位,會引起下肢痹痛麻木無力。如果壓住了膀胱、輸尿管,則會引起尿頻、尿難忍或失禁。如果壓住子宮,便會引起經痛、月經不調甚至不孕,或子宮腫痛、盆腔炎等。

所以我們不能忽視腰椎錯位對人體的影響。如果發現自己長期腰腿痛不癒,便應仔細檢查一下,萬一腰椎有錯位就一定要找有經驗的註冊中醫及早做復位治療。

香港註冊中醫,中醫內科博士李灼珊
生活

周身痠痛 高足弓可能是元兇!

終於可牽手漫步海傍看節慶燈飾,但不夠十分鐘卻大呼腳痛身痠!別怪她港女公主病,反而應溫柔慰問會否有可能足弓比人高?位於雙腳內側呈凹陷狀的足弓,是人體的避震器之一,當拱位太高而造成高足弓,會因受力不均而導致腳底痛或伸延致腰背痠痛,而且走路時更會容易失平衡而跌倒

正常的足弓可吸收走動及站立時的緩衝力,避免相關震動上傳至雙膝和脊椎,造成痛楚。但當患了高足弓,足弓就會高於正常弧度,身體的重量便無法均勻分布,結果前腳和腳跟長期受壓,腳部因而感疲倦及痠痛,亦令下肢容易外旋,骨盆因而後傾,影響到腰椎並可造成長期腰痠背痛,且同時又因膝蓋呈外彎而導致或加劇O型腳,令日後更易提早膝關節退化。

高足弓患者,日常總感到很難找到合適的鞋履,他們走路時趾骨落地角度往往過於垂直,令重心向前以致步態不穩,並同時令足部韌帶受壓而致腳跟向外拗,因此較一般人容易「拗柴」或因站不穩腳而跌倒。此外,其他常見症狀還有在腳前掌、腳掌側及腳跟位置常生雞眼或生繭;當走路、站立及運動時感腳痛,而站立時腳趾更會曲起。

若懷疑自己有高足弓,可將腳沾濕後再踏上白紙,看足弓的空間是否過大,又或查看鞋子,如外側較常磨平則可能是足弓過高。

高足弓患者如出現上述症狀而不及時求醫,隨時間容易併發以下情況,例如蹠痛,即前腳掌有炎症性疼痛,導致走路時前腳掌無法貼地;又可會誘發足底筋膜炎,令腳底刺痛;此外也會造成第二腳趾受壓呈倒「V」形並感疼痛的「爪形趾」,又或腳中趾往上蜷曲成「ㄑ」形,趾頭呈鎚子狀的「鎚狀趾」;至於當患者雙腳嚴重反覆受壓,更可能導致蹠骨骨折。以上種種均會進一步損害活動及平衡力,大幅影響生活質素。

高足弓的成因多源於遺傳或先天病變,包括遺傳性運動和感覺神經病變例如腓骨肌萎縮症(CMT),先天性疾病例如脊柱裂、肌肉萎縮症及腦癱。另外,患了脊椎腫瘤或脊椎受傷者,也屬高足弓的高危族。

無論是否高危人士,若懷疑自己有高足弓,可將腳沾濕後再踏上白紙,看足弓的空間是否過大,又或查看鞋子,如外側較常磨平則可能是足弓過高。當然,要確診就要求醫以作詳細檢查。治療方面,可使用訂製鞋墊,避免走路或運動時加劇高足弓對雙腳造成的傷害,有需要亦可配合物理治療紓緩痛症,改善姿勢。至於當已併發足底筋膜炎、蹠骨炎或腳趾變形,就必須接受適切的骨科治療方案,以免持續惡化,干擾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