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膀胱

生活

膀胱生石 與前列腺有關

腎結石、輸尿管結石和膀胱結石,堪稱尿路結石疾患的「三劍俠」。不過相比前兩者的發病率,膀胱結石不及其普遍,雖然如此,一旦患上也會受到排尿異常的症狀所困擾。患上膀胱結石一般男比女多,尤其較年長的男士,當前列腺肥大情況較嚴重時,更屬高危。

膀胱結石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原發性膀胱結石主要成因: 一是排尿不清,二是膀胱出口長期遭阻塞並積存了尿液,而且尿液濃度較高,於是隨日子就會結成石。至於繼發性膀胱結石,則是由於腎石及輸尿管的結石跌落膀胱所致。臨床上,逾八成患者都是膀胱出口阻塞而致病。而膀胱出口阻塞又大多由於前列腺肥大(良性前列腺增生)隨年長而惡化,繼而壓著膀胱令膀胱口受堵塞造成,故男性長者尤其要小心。

膀胱內的結石,質感硬如石頭,因此會引致患者出現小腹痛、尿道赤痛、排尿困難及尿頻等問題,部分患者亦會出現較嚴重的症狀,例如尿道發炎及小便帶血。結石最常見的除了是因重覆性尿管發炎引起的磷酸銨鎂結石,還有尿酸引起的尿酸結石。由於痛風人士尿酸高,因此亦會增加膀胱或尿路內出現尿酸結石的風險。

本地的臨床個案中,膀胱內的結石一般由幾毫米至3、4厘米不等,惟如不及早求醫發現,隨歲月有可能變大致塞滿整個膀胱。根據健力士世界記錄大全的資料指出,2003年8月25日一名62歲巴西男子,給醫生取出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膀胱石,分別重1.9kg,體積為17.9cmX12.7cmX9.5cm。

如有懷疑不適症狀,求醫時,醫生會先評估膀胱石的成因,例如先檢查是否有上尿路結石、或有膀胱出口阻塞問題,再照電腦掃描檢查膀胱內的結石情況,以作診斷。

現時,治療膀胱結石主要是做手術。結石較小的患者,可接受內窺鏡手術,方法是從尿道放入內窺鏡把結石擊碎再取出,患者身上不會有任何傷口。結石較大的患者,則需要接受傳統開放式手術,在下腹位置開刀,打開膀胱來取石。

如果膀胱結石患者兼有前列腺肥大,則無論做以上任何一種手術,均建議在同一種個手術中一併治理。

王明晧醫生
王明晧醫生 香港港安醫院-荃灣 泌尿外科顧問醫生
中醫攻防-李灼珊中醫師-每週五, 專欄

腰椎錯位後果嚴重

人體的脊柱有一部分叫腰椎,它十分重要。

腰椎可以說是脊柱的第三部分,頸椎、胸椎再下來便是腰椎,它下面已是尾龍骨了。而腰椎一共有5節,在脊骨的三部分來說,腰椎擁有最強大的椎體,亦即最為粗壯,因為它的工作最吃重,主要用作支持人體上半身的重量,亦包括支持背部的肌肉和活動。腰椎是整條脊柱之中活動得最多的部分,所以受損的機會也最多,容易出現腰椎錯位,即腰椎兩節之間的關節面出現錯開的情況。

腰椎錯位在中醫臨床很常見,甚至曾有研究指出,90%以上的腰腿痛患者都存在著腰椎錯位,可想而知兩者有一定關係。但腰腿痛患者常以為自己是腰肌勞損,因而沒正確治療。

腰椎錯位在中醫臨床很常見,但腰腿痛患者常以為自己是腰肌勞損,因而沒正確治療。

一旦出現腰椎錯位,不但會引致長期腰痛、坐骨神經痛,甚至會造成盆腔移位,後果可大可小。對女性來說,盆腔尤其重要,因為卵巢輸卵管子宮都在盆腔內。若因腰椎錯位而出現盆腔移位,會引起下肢痹痛麻木無力。如果壓住了膀胱、輸尿管,則會引起尿頻、尿難忍或失禁。如果壓住子宮,便會引起經痛、月經不調甚至不孕,或子宮腫痛、盆腔炎等。

所以我們不能忽視腰椎錯位對人體的影響。如果發現自己長期腰腿痛不癒,便應仔細檢查一下,萬一腰椎有錯位就一定要找有經驗的註冊中醫及早做復位治療。

香港註冊中醫,中醫內科博士李灼珊
專欄, 有腫瘤言-李兆康腫瘤科醫生-隔週一

血尿誤作尿道炎 需留意患膀胱癌

男性和女性,患膀胱癌的數字相差不遠,但女性膀胱癌是一個特別值得關注的問題,因為女性一般較容易有尿道炎和血尿,所以不時會看到女性膀胱癌病人因血尿求醫,卻被當作是尿道炎,導致延遲了確診。所以,女性膀胱癌平均要到較後階段才被發現,對治療成效造成影響。

膀胱癌的治療方案要考慮很多因素,首先考慮確診時的期數。本港發現的膀胱癌個案,約有三分之二屬於「非肌肉入侵性」,即相當於早期;其餘則屬於「肌肉入侵性」,即相當於第二期或以上。治療上分別很大:

女性一般較容易有尿道炎和血尿,所以不時會看到女性膀胱癌病人因血尿求醫,卻被當作是尿道炎,導致延遲了確診。

「非肌肉入侵性」膀胱癌 —— 常用療法包括利用膀胱內窺鏡將可見的腫瘤組織刮清,這療法很多時要配合輔助治療,例如「膀胱卡介苗灌注」,利用卡介苗吸引免疫細胞去到膀胱,繼而殺死腫瘤細胞。這療程一般需要一至兩年時間。

「肌肉入侵性」膀胱癌 —— 基本上會考慮以手術切除膀胱,傳統標準是全膀胱切除,「以絕後患」,但切除後沒有了膀胱,很多時就需要在肚皮上開一個造口,以人工引流的方式排尿,即俗稱「孭尿袋」。

近年亦發展出兩種較新的做法:全膀胱切除後,利用病人的小腸重造一個人工膀胱,連接著兩邊輸尿管,避免了「孭尿袋」;或考慮膀胱保留手術,即以內窺鏡局部切除膀胱,餘下的膀胱接受五至六星期的放射治療,很多時也會配合化療,希望清除腫瘤的同時也可替病人保留膀胱。

臨床腫瘤科專科李兆康醫生
生活

輕視小兒尿道炎 可令腎功能失常

尿道炎是常見的兒童下尿路道感染疾病,任何年紀的兒童均有可能患上。幼兒期過後的兒童較能表達感受,診斷相對較易,但嬰幼兒不懂說話,往往只能透過哭喊和情緒引人注意,因此家長一旦察覺到年幼子女有異樣宜及早求醫,皆因尿道炎雖一般不會令兒童有即時生命危險,惟及時接受適切治療可減低出現損害腎功能的併發症,並可及早發現尿道會否有先天性結構異常。

小兒尿道炎的主要成因是細菌感染,多達85%個案是大腸桿菌感染,其餘感染個案則來自變形桿菌、腸球菌或金黃葡萄球菌等,當尿片上的糞便沾到尿道出口,細菌就可進入尿道造成感染。此外,嬰幼兒免疫系統未發育成熟、男童包皮過長,又或先天尿路結構異常導致尿液反流,都會增加患尿道炎的風險。雖然沒有數據指出小兒尿道炎的孩童發病年齡,但臨床上多發生於較年幼的兒童。

一歲前男嬰較女嬰多患尿道炎,主要原因是男嬰較常因包皮口過窄藏垢而滋生細菌,以致尿道會受感染而發炎,猶幸有此問題的男童可在嬰幼期接受割包皮手術,從而減低日後尿道再發炎的風險。到了一歲後女嬰個案則會比男嬰較多,一來有包皮口過窄的男嬰多已因割了包皮而得以改善,二來由於女性的尿道先天性較男性短,位置亦近陰道,加上如廁後揩抹方法不正確,就會讓細菌乘機經陰道感染尿道或甚至膀胱

不同年齡的小兒尿道炎個案,臨床表徵可能並不明顯,而最常見的症狀是發燒。尤其嬰幼兒不懂說話,起初可能會以拒食、哭鬧不止或睡不好來反映身體不適,家長須留意小寶寶若在沒患感冒腸胃炎或受傷的情況下,無故持續發燒不退,加上小便異常臭,便有需要懷疑是否患尿道炎。至於較年長的兒童患者,則不一定每個都會發燒,但就會出現尿頻、排尿時感灼痛、小便不順、夜遺尿、小便濃濁或甚血尿這些典型症狀。

不同年齡的小兒尿道炎個案,臨床表徵可能並不明顯,而最常見的症狀是發燒,因此家長一旦察覺到年幼子女有異樣宜及早求醫。

兒童患尿道炎,及早醫治通常都可完全康復,但若延誤治療,感染可蔓延至膀胱甚至去到腎臟,容易因此而導致蛋白尿、腎功能失常、高血壓或甚至細菌入血(敗血症)等嚴重併發症。要知道兒童在四歲前腎臟仍未完全發育完成,如此段時期腎功能受創,必引起長遠傷害。

當醫生懷疑小朋友患尿道炎,會先收集病童小便樣本進行細菌培植,如有需要更會抽血、照超聲波、或進行尿道造影或同位素描,以偵測尿道結構是否有先天異常而致尿道炎,以及腎臟有沒有損傷或結疤。

確診患有尿道炎的病童,須接受抗生素治療。如感染嚴重或病童太年幼,或需住院。日常預防方面,家長要教導孩子多飲水、養成定時大小便習慣,女童尤其從小要學習大小二便後,清潔方法要往後及避免來回抹擦。至於男童如包皮過長藏污嚴重,可跟醫生商量是否需要盡早接受包皮切割手術,避免尿道被污垢中的細菌所感染。

香港港安醫院(荃灣)小兒外科顧問醫生廖思維醫生

中醫攻防-李灼珊中醫師-每週五, 專欄

女性腎氣虛會引致失禁?即教你如何調補腎氣

尿失禁是中年以後女性的一個常見症狀,例如,女性因生產後得不到及時的休息和調補,而令子宮下垂,便有可能造成這情況,下垂的子宮若壓住膀胱便會引致尿失禁。子宮無力而下垂,程度輕者可用中藥補氣提氣,加強子宮收縮,便有力改善下垂的現象。如果子宮下垂嚴重,則可求助於西醫,採用子宮托解決這問題。

中醫認為,女性尿失禁大多數都是因為腎虛氣虛,或年紀大,下元不固而令膀胱失約。

中醫認為,女性尿失禁大多數都是因為腎虛氣虛,或年紀大,下元不固而令膀胱失約。若是這原因引致失禁,最好是用中藥調補,很快便可見效。以下給大家介紹一條補腎補氣,治療尿失禁的經驗方:

黃芪2兩,杜仲1兩,金櫻子1兩,益智仁3錢,覆盆子5錢,首烏5錢,淮山5錢,升麻3錢,白朮5錢,大棗5枚。

方中藥量最大的金櫻子,味酸、甘、澀,性平,歸腎、膀胱、大腸經,具有固精澀腸、縮尿止瀉的功效,對腎虛氣虛引起的尿失禁很有效。但因人人體質不同,真正用藥時或須調節,如有疑問請先諮詢註冊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