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膝關節

健康Up 1 Up-(不同醫生輪流寫)-隔週四, 專欄

低頭族小心肩頸背痛加劇

肩頸背痛在香港非常普遍,哪些人最容易有這問題呢?其實有一個簡單的統稱 —— 低頭族。

近年不論年紀,都有很多人成為了低頭族。當然,若是小朋友,值得注意的是花太多時間打機成為了低頭族,尤其有時看見一些BB坐在BB車上都在看平板電腦。而成年人來說,大部分人每日手機不離手,無論閒談或公事上使用通訊軟件都愈來愈普遍。此外,在辦公室內長時間使用電腦,也很容易變成低頭族。

在生理上,肩頸的角度不正確即容易發生肩頸背痛。所以,除了低頭族,有一些維修性的工作,經常需要抬頭專注進行維修,也會造成肩頸背痛,原理和低頭族是一樣的。

以上的不良姿勢若長期習以為常,不及早處理,久而久之就會變成嚴重發炎,像機械人般頸部關節不能活動自如。偶然也有些病人,雖然看過脊醫,接受了治療,卻沒有理會脊醫的整體建議,結果除了炎症繼續存在之外,還可能演變成頸椎提早退化。病人可能經常感覺痠痛疲累,頸部開始無力,頭痛,頭部好像愈來愈重。嚴重時會影響血液輸送到腦部,而頸椎退化最終會導致骨刺、椎間盤突出等問題。

脊醫治療肩頸背痛,主要以手法治療配合關節矯正技術,以準確和輕快的手法將錯位的關節復位。這些手法治療是建基於解剖學,再配合適當的儀器例如射頻技術,除了讓關節復位,也替關節附近的肌肉消炎止痛,並增加關節的活動範圍,擺脫機械人狀態。

肩頸的角度不正確即容易發生肩頸背痛。

長遠來說,必須採取措施預防肩頸背痛復發。首先,最重要的是改善長期的不良姿勢,因為很多人的痛症都是因長期不良姿勢而逐漸形成的。例如看手機、看書時,應盡量和眼睛成水平,不要讓頭垂得太低。家中工作室或辦公室的座椅,必須調校適當的角度和高度,坐姿方面要坐直,腰部和大腿大致成90度,關節也應大致成90度。最後,坐著時雙腳要避免懸空,需要時可使用適當的腳墊。而使用滑鼠或平板電腦時,前臂必須有承托,不要「吊手」。而每坐著一小時,應起身放鬆一下肌肉,尤其頸部肌肉,也有助預防肩頸背痛。

註冊脊醫吳慕德

生活

別與骨質疏鬆混淆 骨枯無法逆轉

在不能遠遊的景況下,繼續眼睛想旅行,偶而看到古文明景點的出土古人駭骨照片,想起坊間總說骨頭是恆久不枯。的確,骨骼是人體最堅硬的器官,但與其他器官組織一樣,也需要血液供應養份和氧氣,而當骨頭的血液供應中斷或受阻,可導致骨枯,即骨骼組織壞死,令骨頭結構改變、塌陷,不但容易骨折,更可引起關節功能障礙,若不及早醫治,除了痛楚加劇,更可能逐漸失去活動能力。

骨枯的正式醫學名稱是骨骼缺血性壞死(avascular necrosis),可影響身體多個關節,包括常見的髖關節,以及膝關節、近手腕的手腕舟骨、肩膊關節、足踝關節,以至手腳的小關節,有時病灶可多於一個位置。此病初期未必會有明顯徵狀,但慢慢會有關節日益疼痛和乏力,並可演化成肌肉萎縮和嚴重關節炎,損害了關節功能,令患者活動及自理能力受創,日常起居亦可能需要別人輔助或照顧,甚至因而容易情緒低落。

很多原因可致骨枯,例如長期服食或注射高劑量的類固醇、有酗酒習慣、血管發炎或收窄、輻射後遺症、其他外來因素或疾患令血管堵塞、患上嚴重潛水病(又名潛水減壓症)或鐮狀血球症等,另也有因運動或意外造成斷骨,繼而誘發骨骼缺血壞死,但不少個案仍屬原因不明。

骨枯的症狀跟骨質疏鬆的有相似之處,兩種病容易被混淆,因此若有懷疑要盡早求醫斷症。

由於骨枯的症狀跟骨質疏鬆的有相似之處,兩種病容易被混淆,因此若有懷疑要盡早求醫斷症,可透過X光、磁力共振或同位掃描等來清楚檢測病灶是源於骨骼血液供應阻斷的骨枯,抑或骨質流失的骨質疏鬆。由於兩種病的形成機制不同,治療方案也有異,故及早確診,治療上可免走寃枉路。

對於已形成的骨枯,暫未有方法可令壞死的病灶起死回生,藥物治療主要以消炎止痛為主。不過,對於骨枯在早期的患者,現可利用核心減壓手術,在患處開一個洞,釋放骨髓內的壓力,幫助增加骨骼的血液供應,然後接續進行新骨移植,藉以恢復及保持骨骼功能。至於骨枯發生在髖、膝關節,並情況嚴重者,則可能需要更換人工關節才能回復正常生活。

骨枯難以預防,若不幸患上,平日要有足夠休息,避免關節勞損,適當的物理治療有助強化肌肉等組織以加強支撐關節。另一方面,有關類固醇可致骨枯的迷思令不少須用此藥的病友抗拒,其實只有長期需使用高劑量類固醇,才會有較大風險出現骨枯,而用於處理皮膚問題的外用類固醇藥膏,又或用於呼吸系統病的類固醇噴劑,只要按醫生指示使用,導致骨枯的可能性可說是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