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之中,有一類稱為頭頸癌(Head and Neck Cancers),根據醫管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字,頭頸癌每年有超過1,600宗新症,逾半是鼻咽癌。而差不多一半的患者,初診時年齡介乎40-59歲的「黃金年齡」,因此絕不可忽視。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李兆康表示,頭頸癌一般包括鼻咽、鼻竇、口水腺、咽喉、口腔、舌頭、聲帶等位置的癌症,而甲狀腺癌則大多不包括在內。上述癌症不但位置相近,也有其他共通之處。坊間、網上常有很多關於頭頸癌的說法,記者擷取了以下5個,請李兆康醫生解說一下它們是否正確。
Q1:口腔清潔可減頭頸癌風險?
李兆康醫生:其實口腔清潔與否,和口腔癌沒有特別關係,不過吸煙則會增加口腔癌風險。可能吸煙的病人口腔衛生一般較差,所以才有錯覺,覺得口腔不清潔的話會較容易有口腔癌的問題,所以相信實際是和吸煙的關係較大。

Q2:飲咖啡可減頭頸癌風險?
李兆康醫生:飲咖啡,暫時還沒有具體證據顯示可減低患上口腔癌的風險,不過有些小型研究曾經提及這一點。我覺得,有時飲太熱的咖啡,經常灼傷口腔、咽喉的黏膜,反而有機會增加口腔癌的風險!
Q3:逐步的抗阻力運動可以改善頭頸癌手術後的肌肉功能及減輕疼痛?
李兆康醫生:頭頸癌一般都需要處理頸部淋巴系統,但主要是靠手術和電療,而這兩種治療方法都會令頸部的肌肉硬化,並因而減低頸部的活動性。所以我們會建議病人在手術或電療後,做多些頸部的伸展動作,從而減低頸部的硬化程度,增加頸部活動的角度。
Q4:吸入性肺炎常見於頭頸癌的病人?
李兆康醫生:頭頸癌病人有吸入性肺炎並不出奇,因為很多時,尤其是口腔癌、舌癌的病人,做完手術後,吞嚥會有些困難,所以食物很容易進入肺部,並引致有吸入性肺炎。另外,接受咽喉手術,例如全咽喉連聲帶切除的病人,有吸入性肺炎的機會就較低,但因為他們手術後已在咽喉底部開了一個造口,這些造口就相對來說較容易引致其他肺炎,因為細菌可以直接由造口進入肺部。
Q5:戒酒可減頭頸癌風險?
李兆康醫生:飲酒的確是一個頭頸癌的風險因素,減少飲酒特別是烈酒,相信有助減低頭頸癌的風險。